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由深圳美术馆主办,王林担当学术主持,游江策划的“这不是废墟——应天齐当代艺术展”将于6月28日下午在深圳美术馆开幕。深圳本土艺术的发展离不开默默耕耘的艺术家们,作为深圳美术馆的品牌项目,此次展览时间跨度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素描、水粉、水彩到版画,从影像再到装置,“这不是废墟——应天齐当代艺术展”主要展现了艺术家应天齐从艺60余年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重要作品。此次展览将展至9月1日,展览期间主办方公共教育部还将开展系列公共教育活动。

关注本土一直是深圳美术馆的学术定位之一,深圳美术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逐渐涌现出一批在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近些年,深圳美术馆经过梳理和研究,组织和策划了一系列深圳本土名家的个展,展现了当代深圳本土艺术家的风采与成果,不仅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也为深圳美术馆收藏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作品。

应天齐作为深圳乃至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他1949年生,是安徽芜湖人。1998年,调入深圳大学。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的《西递村系列》等系列作品曾获得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展铜奖、优秀作品奖,日本—中国版画奖励会金奖,中国美协 80~90 年代版画创作贡献奖。因为艺术创作方面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他还出任中国美协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评委。中国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还因其代表作而闻名于世,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录入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当地政府亦因其突出的贡献在西递村建成“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 ”。2011 年以来他先后参加了第54 届意大利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举办了“世纪遗痕与未来空间”个展,成为了华人艺术界首位以个展进入该展的艺术家,2020年他还参加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并出任该展的艺术总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术主持王林认为,作为杰出人才引进移民深圳,应天齐的文化身份,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伟大成果有无数个人作为见证。本次展览从上世纪70年代到当下,跨越时间有半个世纪之久。别的不说,仅就绘画而言,就可以说是从“前面的画到面前的画”,确实是一部个人艺术奋斗史。此次展览,应天齐不想做循规蹈矩的回顾展,不走寻常路,要在深圳美术馆做成一个有整体空间感和综合艺术性的当代艺术展。故展览重心不仅是架上艺术,更重要的是实体艺术包括大型装置作品、影像艺术包括公共行为艺术作品等。这个展览既不同于当下流行的沉浸式视觉盛宴,也不同于博物式陈列的历史文献展,而是一个在白盒子里完成但具有公共艺术性质和大众参与深度的现场空间展。

策展人游江指出,应天齐一直在艺术上不断寻求突破,从架上绘画到装置、影像和行为,一方面他的创作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地突破以往的创作,另一方面,他是不确定世界中的“确定者”和“不被定义者”,“确定者”在于他一直用艺术的方式反映着生活,用艺术行为介入到现实生活之中,“不被定义”在于在艺术创作上他并没有将自己局限在某一种媒介的创作之中,而是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进行多种媒介的选择和组合,让媒介自己“说话”,所以他不是某一画种的艺术家,他的创作亦无关前卫,他不是为了新形式来进行艺术主题的演绎,而是他在用自己的观念与行为介入到社会现场,用不同的艺术作品回应当代社会的变化。他的方法论就是不断地呈现问题,并用艺术的方式进行回应和追问。应天齐一直都在用作品回应着社会的现实,他不断迭代的艺术语言都来源于他所面对的现实生活,所以他的作品能引起观众的普遍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