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已正式实施。如何在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过程中,更好地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有何办法能让停车充电更加便捷实惠,让安全更加深入人心?“今日闵行”联合区党建服务中心推出“调研手记·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栏目,聚焦基层干部在治理过程中的思考,展现蕴藏在基层的智慧和力量。

本期关注浦江镇瑞和雅苑第二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张立的调研手记。

“望闻问切”四步走 “良方妙药”化“顽疾”

浦江镇瑞和雅苑第二居民区党支部书记 张立

瑞和雅苑第二居民区,于2020年建成,由三个小区组成,共28栋楼、61个楼道,总面积12.35万平方米。小区居民由本地农民动迁导入及租户构成,小区总户数2868户,实有人口约5500人。近年来,随着入住人数不断增加,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也快速增长,原有小区地下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及设施已无法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电动自行车规范停放、安全充电管理,成了社区治理的“顽疾”。

居民的安全与福祉始终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满足居民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的需求,我深入开展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的调研,致力于用“望闻问切”四步走,来治理社区“疑难杂症”,切实保障小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望”——擦亮眼睛,实地巡查

我们通过社区网格化巡查小组,对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情况进行排查,发现一些电动自行车在小区楼道、公共区域无序停放,有的甚至堵塞了消防通道;另外,小区内现有充电设施存在较大缺口,难以满足居民充电需要,导致部分居民采用不安全的充电方式,个别居民从自家窗户拉出电线为车辆充电,存在安全隐患。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迫在眉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闻”——竖起耳朵,倾听民声

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导向,我们通过“居民议事会”倾听居民声音,发现大家对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等充电安全问题普遍感到担忧,同时也对增设充电设施的位置、大小等提出了不同需求。有的居民希望在自家楼下设置充电点,方便充电;有的居民则担心充电设施会影响小区的美观和通行。此外,居民们对安装“智能梯控”管理系统也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问”——张开嘴巴,刨根问底

在收集居民意见后,居委会跨前一步,主动牵头,联合镇相关职能部门、小区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召开研讨会,为更好地改变现状、提升效能、服务群众寻求最佳方案,对部分重点问题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了深入的交流讨论,力争找出符合小区居民需要的可行方案。

“切”——科学分析,对症下药

通过前期调研、综合分析后,我们率先以瑞和雅苑叁街区小区为试点,结合叁街区居民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及小区实际布局等情况,在小区内选址建造3个地面集中停放充电车棚,小区楼道电梯全覆盖加装“智能梯控”管理系统,防止电动自行车上楼。该方案获得了绝大多数居民的支持。

2024年5月,一批全新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车棚、“智能梯控”电动自行车报警管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叁街区已拥有3个地面充电车棚及7个地下电动自行车车库,共计230个充电接口,每个充电车棚都配备了悬挂式干粉灭火球及干粉灭火器,还安装了摄像头和夜灯。

“有了这些充电车棚后,不用担心下班回来没地方充电了。”“以前时不时看到有电动自行车在过道里停放充电的,最近楼道里没看到有电动自行车了。”充电车棚的建造和“智能梯控”系统的安装,得到了居民们积极正向的反馈和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硬件设施投入后,需要常态化管理。为此,我们督促物业加强对充电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各项设施设备安全可靠。同时,制定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管理规定,明确居民的权利和义务,共同监督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行为。此外,我们持续开展各类安全知识宣传活动,让安全防范意识深入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任重道远,以瑞和雅苑叁街区这个成功案例为模板,我坚信,只要我们初心不改、同心协力,继续坚持“望闻问切”四步走,定能破解更多治理“顽疾”,为全体居民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

来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