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观察】

原标题:领导层人选之争对欧盟意味着什么

毕振山

据多家外媒报道,就欧盟领导层人选,法国、德国等国领导人已经达成共识,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获得连任。有分析人士指出,欧洲议会选举结束后,欧盟成员国对新领导层人选存在分歧,其背后是各国和各政党的利益诉求不同。在欧洲议会更加碎片化和极右翼势力上升的背景下,未来欧盟立法和决策恐怕会更加艰难。

当地时间6月2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荷兰首相吕特、波兰总理图斯克和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举行会谈,同意提名冯德莱恩连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提名葡萄牙前总理科斯塔为新任欧洲理事会主席,提名爱沙尼亚总理卡拉斯为新任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6月27日至28日,欧盟各成员国将举行峰会讨论并决定新领导层人选。

事实上,早在6月初欧洲议会选举之前,欧盟就开始讨论领导层换届问题。欧洲议会选举结果出炉后,各职位的人选也陆续浮出水面。然而,欧盟各成员国对这些候选人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导致6月17日举行的欧盟非正式峰会无果而终。

在欧盟领导层中,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委员会主席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比较受关注。

欧洲理事会是欧盟最高决策机构,由欧盟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欧洲理事会主席和欧盟委员会主席等组成。一般来说,欧洲理事会主席相当于“欧盟总统”,由各成员国领导人推举产生。

欧盟委员会由各成员国推举一名委员组成,欧盟委员会主席相当于“总理”,其产生由各成员国领导人和欧洲议会各大党团决定,还要得到欧洲议会过半数议员支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是欧盟委员会一员,一般也由欧盟领导人协商确定。

2014年,欧洲议会推出了“领衔候选人”制度,即欧洲理事会应提名欧洲议会第一大党团的“领衔候选人”出任欧盟委员会主席。今年欧洲议会选举前,欧洲议会重新强调了“领衔候选人”制度的重要性。而在议会选举中,中右翼人民党党团保持了第一大党团的地位,冯德莱恩是该党团提名的“领衔候选人”,其连任因此显得“名正言顺”。

此外,科斯塔来自欧洲议会第二大党团社会党党团,卡拉斯来自第三大党团复兴欧洲党团。冯德莱恩、科斯塔和卡拉斯的组合既体现了性别平衡,也体现了东西欧之间的地域平衡,因此较容易为各国接受。

然而,也有国家对这样的领导层产生过程不满意。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此前就表示,不会接受一份预先准备好的决议。梅洛尼一度被排除在商定领导层人选的“小圈子”之外。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也认为新领导层人选“忽视了欧洲人民的意愿”。欧尔班此前多次批评包括冯德莱恩在内的欧盟领导层,认为欧盟在冯德莱恩任期下度过了“最糟糕的五年”。

有媒体分析认为,欧盟领导层人选之争既反映了各成员国对欧盟政策的不同态度,也与新一届欧洲议会格局有关。尽管主流的三大党团仍然在欧洲议会占据多数,但极右翼党派所获席位比上一次有所增加。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所在的保守与改革党团目前是第四大党团,另外还有法国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所在的党团。在此情况下,极右翼势力自然也想在欧盟领导层组成中“分一杯羹”。

有分析人士指出,对欧盟来说,领导层人选产生不顺利或许预示着未来欧盟将面临很大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来自内部,也来自外部。

从内部来看,欧洲议会的党团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政策议题上,各党可能组成不同的党团联盟,这就为极右翼党派影响欧洲议会立法议程提供了机会,包括移民、能源转型等议题的立法。

更重要的是,极右翼党派可能会在国家层面发挥更大作用。此次欧洲议会选举,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的极右翼党派都赢得不少选票。德国选择党在德国各政党得票率中排名第二。法国国民联盟得票率第一,大大领先总统马克龙所在的政党,马克龙因此宣布提前选举。从目前民调来看,国民联盟有很大机会赢得大选,如果其能上台执政,那么法国未来政策走向或许会有重大转变,这对欧盟来说也是一大变数。

从外部来看,俄乌冲突、新一轮巴以冲突持续,使欧盟在外交、国防等政策方面面临抉择。是否继续援助乌克兰,如何处理遭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如何对待加沙冲突双方,欧盟成员国很难保持一致。匈牙利从7月1日起将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欧尔班在援乌、移民等问题上与欧盟领导层曾产生龃龉。可以预见,未来欧盟内部围绕内政外交的交锋可能会更加频繁。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