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发生根茎部病害时,由于根系吸收水分的功能受阻,在晴好天气时,大姜植株容易出现轻微的萎蔫症状,菜农可据此判断大姜是否发生根茎部病害。大姜上高发的根茎部病害主要有烂脖子病、根结线虫病和姜瘟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

1

烂脖子病

发病症状:染病植株地上部茎叶变黄,初近地面叶片尖端或叶缘褪绿变黄,初近地面叶片尖端或叶缘褪绿变黄,后扩展到整个叶片,最终致全株叶片黄枯、凋萎或倒伏。茎发病先从茎基或叶鞘褪绿,无光泽,有的产生水渍状褐色病斑,茎基部缢缩变细。土面以下茎表皮产生浅褐色病变,表皮或部分块茎变软,但不腐烂发臭。

发病条件:该病在5月下旬-6月上旬进入发病高峰期。地势不平,存水的地方发生严重。另外,复合肥用量大且距离根系近、使用的粪肥没有腐熟发酵彻底、重茬地块种植、姜种带菌等也加重了烂脖子病的发生。

防治药剂:建议用氰烯菌酯·苯醚甲环唑+王铜灌根。

0

2

姜瘟病

发病症状:该病是全株性病害,植株一旦感染病菌,不论茎叶或根系均表现症状。病菌一般先从植株地上茎基部及根茎上侵染,发病初期叶片萎缩,下垂,无光泽,而后叶片由下至上变枯黄色,病株基部初呈暗紫色后变水渍状黄褐色,似开水烫过一样,横切或纵剖病茎基部或根茎部,可见其维管束变褐色,俗称“黑眼圈”,用手挤压,可见污白色菌脓从维管束溢出,这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姜块与茎秆交界处水渍状腐烂,散发出臭味,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

发病条件:该病多在6月-9月发病,发病早的不能生成子姜,就连种姜也会烂掉。该菌在姜块或土壤中越冬,带菌姜种和重茬姜田是病害发生的根源,病菌靠地面流水和地下害虫传播,借助伤口侵入。

防治药剂:可以使用氯溴异氰尿酸、春雷·王铜、喹啉铜、硫酸铜钙等药剂。

0

3

根结线虫

发病症状:大姜自苗期至成株期均能发病,发病植株在根部和根茎部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后期逐渐变为褐色呈疱疹状破裂、腐烂。由于根部受害,吸收机能受到影响,植株生长缓慢、叶小、叶色黄化、分枝小,自7月上、中旬即可显现出来,8月中下旬前后可比正常植株矮一半左右,严重的植株死亡。

发病条件:病原线虫可在土壤中越冬,可随姜种传播,浇水、机器翻地培土等农事操作也可进行传播。另外,大姜线虫的发病轻重还跟土质、地势及耕作制度有关。地势较高、土壤疏松干燥、土壤盐分低、中性沙质土壤适宜线虫活动,发病重;反之,地势低洼、土壤板结、土壤湿度大的地块不利线虫活动,发病轻。除此之外,连作地块往往发病较重。

防治药剂:可以选择路富达、阿维菌素、噻唑膦等药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丨吴荣美

编审丨侯庆强

终审丨王兰坤

声明
本文系北方蔬菜报原创,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