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人日报》报道,近年来,网红卖课风生水起。一些网红披着情商、财商、成功学、精英教育等外衣,向粉丝销售所谓的“IP课程”。不少课程虽价格昂贵却备受追捧,呈现出野蛮生长的状态。从业者资质良莠不齐、网红根据自身的“咖位”对课程随意定价、消费者退费维权难等问题屡见不鲜。

网红卖课乱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监督机制的滞后,使得违规卖课成本小收益大;消费者自身的盲目性和冲动性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最为根本的,恐怕还在于行业标准的缺失。

具体来看,一是行业准入标准的缺失。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任何人只要有足够的网络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可以轻易进入这一领域开设相关课程并定价。这种缺乏门槛的现状导致一些网红虽然在网络上拥有一定的人气,但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这不仅导致课程质量的参差不齐,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二是网红授课内容标准的缺失。由于缺乏内容标准,一些网红在授课时信马由缰、质量不高,甚至为了吸引眼球而制造焦虑或噱头。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浪费了消费者的时间和金钱,也严重损害了行业的形象和声誉。三是网红卖课评价标准的缺失。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消费者难以对课程的质量进行准确评估。一些网红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往往采取夸大宣传、虚假承诺等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课程。当消费者发现课程质量不佳时,却往往面临退费难等问题,这使得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为了遏制网红卖课乱象的滋生,有关方面可以从完善行业标准入手,压实平台责任,进行规范完善。在行业准入标准方面,相关平台应加强对网红卖课人员的资质审核和认证。只有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人员才能进入这一领域开设课程并授课。在内容标准方面,网红在授课时应遵循科学、严谨、负责的原则,确保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应避免制造焦虑或噱头等不负责任的行为,维护自身的形象和声誉。在网课评价机制方面,平台有责任对网红卖课的效果进行评估,允许消费者在购买课程后对课程的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机构和部门,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网红卖课市场乱象的滋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完善相关标准让规则更明晰,监管才能更加有力。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市场活力,并维护好消费者的利益。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27日第2版

作者:余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