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三个月的消停之后,缅北的战事又开始爆发了。

从6月20号开始敏昂莱武装就不断在瑙丘公路沿线使用无人机袭击德昂军基地,除了使用无人机,还用了500磅航弹空袭德昂军控制的勐隆分镇,前后导致德昂军3死9伤。

6月22号,缅军又空袭了抹谷的德昂军阵地,直接引发了德昂军开始在瑙丘,皎梅,昔卜等地跟缅军全线交火。

这两天,德昂军,曼德勒人民保卫军和PDF联军同时袭击了瑙丘,皎梅,抹谷,马德亚的十几个缅军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现在,德昂军已经占领了瑙丘市区的所有警察局、总务局办公室和民团据点,正在进攻缅军的114、115步兵营和606远程炮兵营基地。

我觉得,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离腊戌大战爆发,已经不远了。

其实几个月前各方谈出的停火协定我就觉得非常的不妥,因为各方最根本的诉求就没得到满足,在大前提没有彻底解决之前,所谓的停战协定,注定就是一个暂时的一纸空文。

当时我的判断就是,这个决定早晚要被缅军撕毁,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如此没有诚意的停火协议。

达成所谓的停火之后,缅军在做什么?是在不断地寻求外部的支援,例如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在无人机和弹药方面的支持,同时大规模地开始征兵。

这是想要停火的意思吗?一点都没有。

既然要停火,干嘛要大规模征召士兵?既然要停火,干嘛要大肆地采购武器装备?

傻子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缓兵之计,敏昂莱武装之所以愿意去签这个所谓的停火协议无非就是想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缅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在日后撕毁这个停火协定的时候能有更充分的准备。

没有半点的诚意。

缅甸军政府从建立开始到现在就是以毫无信用著称,撕毁协定就跟吃饭睡觉一样随意。

其实所有人都不会意外缅军的这些无耻的行为,但是对于撮合各方达成停火协议的某个邻国来讲,这真的就是赤裸裸的打脸。

因为缅军已经吃准了邻国实际上也没有太多的方法来拿捏他们。

这里面其实有两点,一是邻国境内的某些人,此前跟缅甸军方有着大量非公开层面的联系甚至是数额巨大的经济往来。

每年数百亿的翡翠、贸易以及同盟军1027行动发起之前缅甸境内每年数千亿针对中国人的诈骗,数额巨大,如此大数额的经济往来会催生出一批顽固的既得利益者。

这一批既得利益者,他们做的很多事情的出发点根本就不是从自己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而是为了继续维持他们跟缅甸军方之前达成的经济利益,出于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一批人会极度倾向于维护,甚至是死保缅军在缅甸的存在。

缅甸军方之所以肆无忌惮,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知道邻国有这么一批人会尽最大的可能发挥他们自己在邻国的影响力,去达成有利于于缅军的各种条件。

第二是缅军也十分地清楚,虽然邻国有着各种间接的影响力,但是现在很明显的一张明牌是邻国绝对不会直接地派遣大规模的陆军武装力量进入缅甸,西南方向不是邻国的主攻方向。

虽然邻国的海军舰艇看着很吓人,但是在无法派出大规模陆战力量进入缅甸境内开展作战行动的前提下,实际上邻国可以施加压力的渠道,也就那几样,缅军本就是一坨烂泥里的渣滓,根本也不在乎多几样压力。

因此,只要缅甸军方觉得他们做好了准备,那他们就一定会撕毁所谓的停战协定,重新开始在缅北开战。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也确实就是这样。

缅甸北部重新爆发冲突最直接的诱因就是缅甸军方觉得自己这几个月已经囤积到了足够的军火装备,特别是购置了大量的无人机,而且培训的人员也已经逐步到位,所以他们老缅飘了,觉得自己有能力再一次发动战争了。

从各种渠道目前从各种渠道来看,敏昂莱武装已经在整个缅甸境内囤积了数千架中型无人机,连续这几个月也不断有俄罗斯军事人员和无人机培训专家在仰光、勃固之类的地方培训缅军的无人机作战人员。

军火这东西又不能吃,又不能收藏,买来是肯定要用的,当缅甸军方觉得自己做好了准备,那冲突是一定会爆发的,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制造摩擦逼得参与停战协定的各方不得不重返战场。

我已经在之前谈论缅甸的文章里面多次讲过我的结论,那就是缅甸军政府的存在是整个缅甸长期陷于贫穷,战乱和不稳定的最大的根源,也是缅甸长期撕裂,内战一直延续70多年的最主要因素。

缅甸军政府它提供不了稳定,它自己就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可以说,整个缅甸军方它就是缅甸这个国家的一颗定时炸弹,那些指望缅甸军方能作为一股稳定的力量,根本就是痴人说梦,无异于指望把一颗定时炸弹当做一个压舱石,一点脑子都没有。

在我看来,腊戌之战的爆发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不是会不会的问题。

对于即将爆发的腊戌之战,我觉得可以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分析,为什么缅军一定会失败。

在大的战略问题上,有一些人因为缅军这几个月大肆地购置无人机和反无人机的器材,大量地引入所谓的外国专家培训无人机操作员而对整个战场的观点产生变化,认为缅军又能重新占据战场上的优势,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错的。

这是一种在历史上已经被毛主席反复批判过多次的机械唯武器论。

没错,确实得承认无人机在缅北的战场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在很多战场上已经超越了很多传统的武器成为了一种决定性的力量,但是如果觉得仅凭那么一样技术武器就能扭转整个战争的态势,是幼稚的。

当年国共内战时期被美国人武装到牙齿的蒋介石,武器装备多不多?人员多不多?枪多不多?炮多不多?

最后什么结果?

当年被美国人武装到牙齿的南越政权,相对于越共,枪多不多?炮多不多?飞机多不多?

最后什么结果?

当年被美国人用数千亿武装起来的阿富汗国民军枪多不多?装甲车辆多不多?多。那现在又都在哪了?全都改姓塔利班了。

如果哪个域外的国家以为自己提供无人机,提供弹药就能让缅甸军方重新占据战场上的优势,那就无异于自大地想在21世纪愚蠢地去扮演当年美国人的那个角色,去扶一个根本扶不起来的垃圾政权。

更可笑的是,现在的敏昂莱武装的战斗力连当年的蒋介石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都不如。

缅甸军政府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有没有无人机,也不是无人机数量多少的问题,缅甸军政府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在缅甸的统治是不得人心的。

在兵役法实行之后,军政府前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征兵,第1次抓了5000人,第2次想抓5000结果最后只抓到4000多人,两次加起来还不到9000人。

按照缅甸的总人口比例来讲,这样的一个比例都不一定比得上当年国民党政府在中国统治末期的抓壮丁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都征不到上万人的规模,我觉得敏昂莱能撑到明年年底已经是极限了。

从大的战略向上讲,敏昂莱武装把战略的重心放在腊戌,本来就是一个蠢出天际的表现。

今年缅甸各地方烽烟四起,但是在哪怕是在战场战况十分焦灼的若开甚至是克钦这些地方,缅军都没有去进行大规模的增援,这一直是我非常警惕的,因为从缅军的兵力调动可以看得出他们真正关注的地方不在若开,也不在克钦,更不在克伦和克耶之类的地方。

各个地方都没有出现缅军大规模的增援,反而缅军却在往上半年没有战事的腊戌不断增兵,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是缅军的机动力量现在确实是已经捉襟见肘,第二是缅军,或者说在那些大缅族主义者入脑的人脑海里,真正的心腹大患是哪个民族,已经不难看出了。

我就不点出这个民族是哪个了,我相信大家如果对整个缅甸北部的历史有所了解的话应该不难猜到哪一个民族,才是缅军真正一直想消灭的。

因此,缅军才会选择哪怕在其他地方非常吃紧的状况下,仍然往大量华人聚集的腊戌调集了大量的兵力。

但是从战略上讲,把大量的兵力集中在腊戌,是一个必败的决定。

因为腊戌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公路可以通往下缅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三面都已经被同盟军包围起来,如果在同盟军和德昂军联手的状况下,可以随时切断包围圈里面的缅军的唯一通道。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彻底消灭腊戌及周边的缅军。

第一就是像我在《同盟军下一步的进攻方向和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那篇文章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佯攻一个地方。然后利用缅军作战时主观意识差,机动性能差特点,逼迫他们离开坚固的据点,把他们调往别的地方,然后将其消灭在半路上。

当时我提出的的设想是去进攻曼德勒,以此调动腊戌的缅军前往增援,再在路上设伏将其消灭。

但是现在看来德昂军选择进攻的方向比我想的还要好,因为德昂军在这两天已经攻占了瑙丘和皎梅,也就是说由腊戌前往曼德勒的通道已经被切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个地方比曼德勒更容易打下来而且地理位置也同等重要,其实效果接近或者等同于佯攻曼德勒。

如果驻守在腊戌的缅军不去救援,那么这两个地方在未来肯定是会被德昂军彻底吃掉。

一旦德昂军彻底吃下瑙丘和皎梅之后,那么能够支撑腊戌缅军的通道,就剩,且仅剩一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是南部的缅军想北上支援腊戌。还是腊戌的缅军想要突围逃离,都只剩这一条路。

而这时候,一旦三兄弟联盟之中的另外一家埋伏在这唯一的道路上,那缅军不管是增援还是想逃跑,都注定凶多吉少。

在这种情况下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具体的战略战术,就不需要我多说了,我相信三兄弟同盟是非常擅长打这一种状况的战况的。

如果腊戌城内的缅军想出想突围或者说救援瑙丘、皎梅,那么他们就会变成最好的设伏对象。

而如果他们一直龟缩在腊戌城,那么同样可以把腊戌变成一个血肉磨盘来一点点磨掉前来增援的缅军有生力量,特别是将那些新训练出来那些还没有上过战场的菜鸟直接一波带走。

可以说当德昂军成功占领了瑙丘和皎梅之后,腊戌城内缅军的死亡倒计时已经开始了,只是他们还不知道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