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月上旬起

辛店街道唐家村

迎来一年一度的“麦收狂欢季”

收割、脱粒、装车

一辆辆收割机来回穿梭忙碌

阳光照耀下

金色麦田上奏响了丰收的乐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收成总体不错,街道7400亩小麦算下来平均亩产在1000斤左右。”辛店街道一级主任科员、农业工作负责人丁怀江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饭从粮来,粮从地出,盐碱地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近年来,辛店街道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唤醒盐碱地等“沉睡”后备耕地资源,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并将盐碱地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有效改善农田种植条件,为农业丰收提供坚实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记者走在辛店街道哨头村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现场,一眼望去,原本沟壑纵横、荒草密布、一片白茫的盐碱地、荒草地,经挖掘回填和土地翻耕,如今已经变得平坦松软。

据了解,黄河流域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建设工作辛店街道共涉及2个地块,其中地块1位于唐家村和赵家村,综合开发治理面积739亩,耕地后备资源160亩,盐碱耕地579亩,预计新增耕地111.8亩;地块2位于哨头村,综合开发治理面积1033亩,耕地后备资源561亩,盐碱耕地472亩,预计新增耕地392.5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主要采取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土地整治工程,集成采用‘暗管排盐+明沟排盐’的综合整治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排出土壤盐分,同时辅以增施有机肥等农艺措施进行土壤改良。”辛店街道农业办负责人张光梅介绍,目前,唐家村、哨头村地块盐碱地改造土地整平、排沟清挖等工程已基本完成,预计6月底可以完成改造任务,达到农作物种植条件。

不仅于此,为开发建成一批集中连片、生态环保、地力肥沃、设施配套、稳定持续的新增耕地,辛店街道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土壤类型的盐碱地治理模式和技术路径,寻找绿色高效的耐盐碱作物,实现“以地适种”同“以种适地”的“双向奔赴”,确保新增耕地综合利用配套政策更加健全,形成科学合理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体制,共同写好特色农业大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以来,街道共建成高标准农田5300亩,提报哨头村、茶坡村两处高标准农田储备项目3000余亩,打造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项目2000余亩。”丁怀江说,计划于2025年建成10000余亩高标准农田,我们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复,通过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实现粮田变良田、小田变大田,让每寸耕地成为丰收沃土,在盐碱地上种下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