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起高楼

今年3月15日,巫家坝一个积水多年的基坑终于有了动静。先是有人打捞漂浮物,接着就是十多台抽水机,持续抽水排水。

坑有4米多深,花了一个多月才把水抽完。因为常年泡水,周围的泥土已出现部分垮塌,连带着地下的建材,都被染成深深浅浅的绿色。

项目昔日的主人是在云南有“边境之王”之称的董勒成,他的景成集团8年前在这里拿地,计划打造昆明总部大楼——景成大厦。它也是巫家坝未大开发前,首个落地、首个启动建设的总部项目,现在又成了巫家坝:

第一个被收回用地的项目。

去年11月,官渡区自然资源局发布公告称,由于项目用地闲置时间已超过2年,决定无偿收回使用权。

不过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净地,附着其上的,除了地下工程和刚冒出头的部分建筑物,还有相关债权人的权益。

也就在政府发公告的当月15日,景成集团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不抵债申请破产清算,20日瑞丽市人民法院受理。

28日,法院发布选聘破产管理人公告,并提到截至2023年9月30日,景成集团资产总额为54.24亿元,负债总额约73.2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

135.04%。

如果单看这几条信息,并无特别之处。

但若将一些前尘往事串起来,董勒成的一系列动作就像是写好的剧本一样,一环扣一环,严丝合缝滴水不漏。人已大笑远去,众多债权人则被丢弃在一个困局里,对手中名义上的抵押物、质押物、在建工程亦或是已查封的资产:

看得见,吃不着。

《红与黑》里,于连一度认为,人越接近社会的最上层,风度就越高雅。但真相是,在人生这片自私的沙漠里,人人都在为自己打算。

1

2023年6月20日,一场有意思的股权拍卖开始了。

前一天上午10点,董勒成持有的苏南瑞丽航空近22.25%股权正式进入司法拍卖程序,这笔股权的市场评估价近8.5亿元,起拍价约5.95亿元。

10点45分24秒,竞拍号为H4478的神秘买家以起拍价首次出价,之后竞拍全天毫无动静。

但在第二天,临近拍卖结束的最后一小时,大戏掐着秒表出现了。

20号上午8点57分24秒开始,苏南瑞丽航空的控股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的江苏无锡国鹏投资开始出手,同样报价5.9亿。在之后一个多小时内,它和神秘人很有默契地你来我往,整整28轮:

每一次加价幅度都一样。

10点07分,国鹏投资以约8.05亿的出价锁定胜局。自此,董勒成个人与其一手创办的瑞航再无关系,但剧情真这么简单就好了。

瑞航是景成在2013年出资6个亿组建的民航公司,辉煌时期运营着20架飞机,74条航线覆盖43个国内外城市。

在声名远扬几年之后,2019年,景成的资金问题集中爆发,董事长董勒成一边在年终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回款、资产盘活,一边宣称要:

不遗余力做大做强航空产业。

但另一边,他开始频繁出质瑞航股权。同时,他创办的另外两家航司,主打公务市场的德宏南亚通用航空,和廉价航空JC柬埔寨国际航空,也先后经历法拍、受让人毁约等事件。

2020年8月,景成与想要进军航空产业的无锡交产签订瑞航股权转让协议,将其57%的股权转让给后者,转让价16.302亿元。董本人退出管理团队,改由其子董世杰出任董事。同年10月18日,瑞航正式更名为苏南瑞丽航空。

据说,那是董勒成最后一次在国内公开露面,后来财哥再看到他的消息:

都是在柬埔寨。

股权转让前,瑞航的股权结构为景成集团持股70%,董勒成30%。2021年股权交割后,景成的持股比例降至13%,无锡交产成为最大股东。

据天眼查信息,股权转让前,瑞航61%的股权存在质押,中航租赁和富滇银行各占31%、30%的质权。

据知情人士说,转让款除用于支付解质押所需资金,主要还用于支付部分关联债务,以及清偿景成集团对瑞航的应付债务。截至2020年11月30日,这笔债本息合计:

15.78亿元。

同时,景成承诺将用瑞航原股东的有效资产进行融资,所得款项优先用于清偿景成对瑞航的债务,在股权交易完成后3年内还清这笔账。

只不过,在这承诺的3年里,无锡交产并未得到一家清爽的公司,反而时不时因为瑞航的历史遗留问题而陷入纠纷。

它和苏南瑞丽航空,仍不得不与景成集团及董勒成一起被人告。比如企查查显示,在去年5月,就被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云南分公司起诉,案由是确认合同效力纠纷。

知晓内情的朋友告诉财哥,也不知道无锡交产当初的背调是怎么做的,他们可能低估了董在云南的触角之广和影响力之大,后来才发现这里面坑不少。

在瑞丽航空2020年年报里,瑞航短期借款的债主有浦发银行昆明分行、富滇银行瑞丽分行等,长期借款主要集中于农行上海外高桥支行和富滇银行瑞丽分行。无论长短期,要么不动产抵押,要么景成的股权抵押。

不少航空业内人士分析,无锡交产收购瑞航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把股权全买过来,把历史问题都清理干净:

导致和老股东的债务、官司纠缠不清。

再后来的2021年11月,无锡方进一步增大话语权,无锡交产和景成集团共同组建的国鹏投资成为大股东,持股25.84%;2023年3月,无锡国资再引入国联信托入股,持股23.27%;剩余的股份比例为董勒成22.25%,无锡交产19%,董妻陈芹和董世杰执掌的景成集团9.64%。

在前述拍卖之后,国鹏投资持股比例增至48.09%,其他不变,但因为景成集团在国鹏投资中占股,所以其最终受益股份还得到了提升。

按理讲,董勒成卖掉最后的22.25%股份后,就有了钱来还一部分债,但实际似乎并不如此。从长城资管与无锡方、景成集团、瑞丽航空的诉讼中,财哥了解到,核心原因是,董家极有可能:

涉嫌个别清偿、针对性偿债。

通俗地讲,有钱大家分,不能只给无锡交产,而把其他债主们涮了。因为虽然瑞航股权转让是无锡交产和董家的交易,但作为景成集团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其不应该就这么被摘出去。

其中一个疑点是,在国鹏投资拿下董勒成股权后,应向董支付8.05亿,但董勒成以及其控制的景成集团大手一挥不要这笔钱,把还能产生现金流的瑞航都交给了无锡交产,后者也最大化地获得了利益,但其他债权人:

得不到一分钱。

另外,特别有意思的是,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2023年5月14日,无锡市中院发布了长城资管与无锡交产、董勒成的开庭传票公告,而达到江苏省所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范围的案件诉争标的金额起码要1亿元起。也就是说,该诉讼属于重大诉讼案件应当进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但无锡交产在2023年度公司债权年度报告里:

自始至终未披露。

有业内人士朋友分析,若景成真心还债,以物抵债就行了,何必去搞一场拍卖?

2

景成申请破产清算的时间点是另一个令人生疑之处,就在股权拍卖完5个月后。

巧在两点:一,早不破晚不破,在完成瑞航这件事后没多久,就宣告破产清算;二,不符合一家企业破产的正常程序。

第一点谈了,重点谈第二点。

财哥找几位熟悉企业破产的律师朋友聊了聊,大家一致的回答是:在云南的体系中,企业破产轻易不会走清算这步,因为这意味着债权人很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

推破产清算的前提通常是,公司完全经营不下去或资产毫无盘活价值,并且,一般不会发生在大型综合性集团身上。

再者,按照法定程序,不管重整还是清算,在前期债权人都会对破产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财务调查和审计,然后政府、法院再开会讨论如何处理,接下来走预重整、重整,招募投资人,实在无法重整了才能推清算。但即便要走这一步:

也通常由主要债权人去申请。

但景成集团不是。

从其集团构成来看,它旗下有多家子公司,业务范围广泛,在建项目和资产众多,且有诸如景成医院这样的公司依然有现金流收益,不至于一上来就跳开所有债权人,单方面申请破产清算。

君不见,某些“良心企业家”,面对烂尾十几年的楼盘,都还要挣扎着重整一下。

好几位律师朋友都说,景成集团最应该参考的模式是,万亿债权、321家公司合并破产重整的海航,但董家的做法是:

仅把集团公司拎出来。

这个动机很值得推敲。这样一来,董勒成就不用让渡出所有权益,就能用景成集团这个壳逃掉一堆债,同时保全其他子公司的正常经营和权益。尽管他们都是一个实控人,但每个公司在法律层面或者外观上讲是人格独立的。

另一个紧要之处是,法律上规定,法院宣布破产清算后,所有债权,不管是罚息、复利还是违约金:

都全面停止计息。

换句话说,这个事情十年前应当还多少利息,十年后依然只还这些利息,不会再增长计算了,景成集团做到了“合法避免损失扩大”。

并且,破产清算还导致出现一个最大的问题,所有涉及到景成的官司,现在全面停摆,中止审理。

有了解内情的朋友透露,不少景城的债权人都去过瑞丽,想努力把破产清算转换成破产重整,他们都觉得这件事不合理,也期待另一件事赶紧落实:

选聘出管理人。

这是很关键的一步。

法律规定,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的,应当同时指定管理人;并应当自裁定受理破产申请之日起25日内通知已知债权人,并予以公告,公告的内容包括申报债权的期限、地点、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时间。

选聘的管理人负责接管债务人所有资料、公章,作为诉讼代表去参与诉讼,梳理债权,制定清偿方案。

但财哥去各相关网站看了看,半年多过去了,还是没有选出。有债权人告诉财哥,曾追问过法院结果,并告知有很多诉讼在等着处理,这些都需要有管理人出面。但得到的回答都是:

等着。

有债权人质疑,法院能够迅速、果断地裁定破产清算,想必是做足了可行性论证分析的,但为何偏偏在选聘管理人的事情上犹豫不决呢?

在一位债权人眼里,景成宣布破产清算时的资产有54亿多,但这是在清算状态下的估值,因为在能够快速变现的基础上,总资产通常会打个6折;但如果以破产重整、有投资人进入盘活为前提来估算,应该不止这么点资产值。不说完全覆盖70多亿的债务:

但也能为债权人争取最大权益。

那么景成还有哪些公司值钱?

另一位知晓内情的朋友告诉我,很难盘出来,整个景成集团的股权穿透太复杂,跟蜘蛛网似的,所涉的债务跟纠纷也是一大堆,所以债权人才要求像海航一样推进合并破产重整。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还有从破船里:

找出那三千钉的机会。

仅以集团旗下现金流比较大的景成路桥为例,它更多的时候作为景成集团的一个壳存在,帮集团走了很多账,但这些往来款项是真实的交易,还是其他,难以查证。毕竟景成路桥不在破产清算范围:

无权去查它的账。

景成到底有多少家底,这是外界所有人都搞不清楚的事。财哥只记得拉开瑞丽市地图,绵延4公里长的城市主干道瑞丽大道两侧:

几乎都是景成的名字。

3

景成大厦的土地被收回之后,事情并没有变得简单起来。

因为这块地与绝大部分被闲置多年的土地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并不是一直摆在那里,而是曾在一段时间内动过工。施工方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完成了挖桩施工、主楼塔楼筏板混凝土浇筑,并且,这块地还曾被抵押给长城资管。

这就意味着,收回去之后,施工方的中建二局和长城资管的:

债权优先权都灭失了。

因为这样做最大的一个坏处是,本来有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施工方及本来有优先清偿权的抵押担保债权人,因为土地被收回,即便重启破产重整,他们在后续也极有可能被纳入到普债的序列。

按照法定清偿顺序,首先是破产费用及共益债权随时清偿,接下来是职工债权、税款、抵押担保债权和在建工程优先受偿权,剩下的服务费、供应、广告、民间借贷等,统统归为普债,清偿率较低;而排最末的劣后债权,基本上等于没有。

但法定组的债权还有个“特权”,即可以行使取回权。比如说有土地、房产抵押的债权人,可以单独将抵押物:

拿出来卖了优先偿债。

据知晓内情的朋友透露,中建二局和长城资管都多次找到相关部门交涉收地的合理性问题,但似乎也不起作用。

关于民间借贷这块,也提两句,景成集团也有。

财哥在裁判文书网和天眼查都查了下,景成集团、景成财务、瑞航公司都涉及多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原告大部分都是公司员工。

从相关诉讼文书看,2017年12月和2018年9月,瑞航两次号召员工参与公司借款集资和“理财存款”,员工向公司借款数额从10万到1000万元不等,年化收益18%,资金都流向景成集团统一支配。只有少部分人,拿到过少许回报。

据凤凰网不完全统计,涉及的金额总计约:

2000万元。

回看上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有债权人感叹:

这背后是有高人啊。

一位朋友也说,为了逃废债或方便双方内部勾对,有些事可以处理得很有“技巧”。比如走法院诉讼很难解决,就可以走仲裁这种方式。

仲裁最大的好处有几个,一是裁判文书不挂网,二是可操作空间比法院大,三是偏商事。比如某些法院不敢判的高额违约金,只要双方没异议,仲裁全都敢认,一裁完,流程上就相当快,至于付不付就另说了。何况仲裁并不代表“一裁就终生”,也不怕倒查。

谁说高端玩法都那么朴实无华的?

4

帝国是在2019年开始出现坍塌的。

2019年3月起,瑞航开始欠缴员工社保;景成集团和景成路桥也频繁拖欠工程款和员工工资。骨牌一块接一块倒下,2020年年底后,董勒成鲜少出现在国内。曾有媒体报道,即便2021年3月,其父去世出殡时,他都未曾现身。

2022年,总部大楼也挂网出售。

曾在景成集团上过班的孙钰跟财哥说,确实出现过拖欠薪资的情况,不过集团总部和各分公司的情况也不同。她2021年离职时,被拖欠了2个月的薪资,离职后也正常结算了。

在她和身边众多同事的认知里,老板对员工挺好的,而且成就了德宏多少家庭的就业、生存问题,后面真是运作不下去了:

心有余而力不足。

财哥也问过对董老板近况略知一二的朋友,他说,人主要在柬埔寨,无论国内发生什么事,都不回来。

在别处再起高楼的伏笔,在2014年就埋下了。

2014年,董勒成就加入了柬埔寨国籍,取了个柬埔寨名字,还取了个英文名叫Heng Tong,发音很是显得吉祥如意:

亨通,万事都亨通。

随后4年,他用这个名字注册了不少公司,并再次在柬埔寨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业务范围纵横:

赌场、酒店、旅游地产、航空公司、银行等。

其中最著名的项目是2018年开发的金水佳苑,位于柬埔寨西海岸,和凯博城并称为“中国城”。这里也是后面臭名昭著的电诈园区之一。

这些或许都是董老板的底气吧。要不然在2020年5月,尽管景成的帝国大厦已危如累卵,但董老板依旧在景成集团大院里闲庭阔步,兴致来时还到篮球场打打球。球场上的董老板,虽然年过五旬,但依旧:

横冲直闯,如履平地,无人防守。

首富都是球王,这个道理,早已被另外一位前首富证明过。

*孙钰为化名

部分资料参考来源:凤凰网《风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