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十四二十三,年年月月在人间。从古至今有文字,口口相传不等闲。无事游宕之社稷,李颜入宅丧三郎。初五犯着家长死,十四逢之身自当。行船落水曹官事,皆因遇着二十三。”

这是在过去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首民谣,其说的就是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月忌日”有关。在过去民间把每个月农历的初五、十四、二十三这三天称之为“月忌日”,说的是在这几天要特别注意,不然会招惹灾祸,或者是不好的事情发生。

甚至在过去民间还有很多和它相关的俗语,比如小编的家乡就有“初五十四廿三,穷嘴老鼠不出庵”的说法,即在这几天和特别,就连老鼠都是不敢轻易出来的。

在北方地区则有“初五、十四、廿三,太上老君不炼丹”、“初五、十四、二十三,太上老君不出庵”,民间传说太上老君就是老子,而他是我国民间地位很高的一个神仙,但是他老人家也忌讳每个月的初五、十四和二十三,这三天是不会炼丹,或者是出庵的。

甚至在有些地方还有“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钱莫去担”的说法,就是说哪怕在外面有大量的金子,也不能出门去,免得给自己带来麻烦。

那明天就是农历的五月二十三日了,民间传说中的“月忌日”了,又有啥说法?民谚说“日逢月忌四不做,不富也平安。”又是指哪“四不做”呢?

月忌日的说法?

所谓“月忌日”,从它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每个月特别忌讳,需要注意的日子,也就是现在民间通俗说的“不吉利的日子”。像过去办大事,重要的事情都是需要择日的,而月忌日就是不能用的。

而古人之所以把初五、十四和二十三这三天称之为“月忌日”,也是有说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古人关于月忌日这一说法,主要是源于古代对星象的观测和解读。古人认为,每日紫白九星入中宫,其中初一日一白入中宫,初二日二黑入中宫,初三日三碧入中宫,初四日四绿入中宫,初五日五黄入中宫……十四日五黄入中宫、廿三日五黄入中宫。

在这套理论中就认为五黄星则是其中的凶星,主管灾祸和不祥。并且在当时还认为,五黄星是君象,也就是帝王将相们办事、出行的日子,所以世俗都要回避。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会格外小心,避免进行重要的决策和行动,以免招惹灾祸。

“日逢月忌4不做,不富也平安”,有啥说法?

而这句“日逢月忌4不做,不富也平安”就概括了在月忌日的一些禁忌,其中之一就是这天忌讳出远门,或者是出门去办事。

在过去有些地方就有“出门要办事,避开月忌日”的说法,即最好不要选择在月忌日出门办事。

其二就是这一天也是不宜订婚、结婚等办喜庆的事情。在过去对这个是很有讲究的,很少有人会选择月忌日结婚。

其三,是这天也不宜大兴土木、破土动工、安葬等。比如房子动工不能选在月忌日,而老人去世安葬了,也要避开这一天。

其四,这一天还不能搬家、庆典和乔迁等。在过去还讲究,这一天也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和他人发生口角、纠纷等,尤其是出现打架等冲突的行为。

这些习俗和禁忌虽然看似迷信,但实际上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谨慎和尊重,也是对生活节奏的一种调节。

其实在过去择日,不仅避讳月忌日,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也要避开,那就是“杨公忌日”。

杨公忌日,又称“十三忌”,据说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的一位名叫杨救贫的堪舆学家。他一生都在研究风水和命理之术,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救贫在临终前留下了这十三个日子,告诫人们在这些日子里要格外小心,以免遭遇不幸。这些日子后来被称为“杨公忌日”,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杨公忌日主要是指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这十三个日子。这些日子被认为是不吉之日,人们在这一天同样需要格外小心。

杨公忌日的习俗和禁忌与月忌日有些相似,但也有一些独特之处。在这一天,人们同样会避免进行婚嫁、搬家、出行等大事,同时也会避免进行任何形式的破土动工。

关于杨公忌日,在民间也有一首顺口溜,小编也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

“神仙留下十三日,举动须防多损失。一切起造与兴工,不遭火盗定遭凶。婚姻嫁娶亦非宜,不得到头终不吉。人生出生遇此日,劳劳碌碌得还失。安葬若还逢此日,后代儿孙必气食。上官赴任用此日,破贼多愁主革职。得知广普传与人,子孙昌盛皆阴鸷。”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关于月忌日,你还有什么要补充,或者是疑问的吗?每天就是5月的最后一个月忌日了,你家乡有什么说法呢?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