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论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确定今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的活动时间为6月24日至30日,活动主题为“维护听力健康,乐享幸福晚年”。

听力损失是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的常见表现之一。多数老年人抱有这样的想法:人越来越老了,听不见是正常的,不用太在意。然而,专家指出,老年人“耳背”不仅会导致听觉言语交流障碍,还会引发虚弱感、孤独感和易猜疑,加剧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和社会隔离现象。更严重的影响是,听力下降的老年人对日常生活中的危险警告声,如汽车鸣笛、水壶鸣响等感知迟钝,易出现意外。

2022年,国内一份老年听障社会问题调研报告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75岁以上老年人约1/2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这意味着每三位老年人,就会有一个中、重度甚至极重度的听障患者。今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聚焦老年人听力健康,则显示出听力损失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

助听器是帮助老年听力损失患者提高听力、改善言语交流的有效手段。一些子女为尽快解决父母“耳背”的问题,不经验配直接高价选购助听器,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助听器难以发挥实效。其实,选购助听器,类似选购老花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医学验配,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参数。作为子女,与其急于选购助听器,不如在发现父母听力下降时,及时陪伴他们到医院就诊。

另外,不少老年人因为助听器的使用效果不及预期而弃用。究其原因,是助听器验配缺少随访环节。国家层面不妨参照目前运转较成熟的儿童听力语言康复机构,设立老年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帮助老年人掌握助听设备的使用技巧,将“助听器使用时间应由短到长,使用环境应由安静到嘈杂,交流人数应由少到多”等细节提示尽数告知老年人。

目前,市面上多数助听器的旋钮或标识较小,不利于老年人使用。助听器厂家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洞察老年群体的需求,开发出更加方便老年人使用的助听器。

除验配、随访外,早期筛查同样重要。相关部门可通过健康大数据分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老年人群听力筛查,建立科学精准的预警方式,实现老年听力损失的早期干预。另外,相关部门应完善听力干预服务体系,形成转诊机制。比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体检机构筛查出听力异常的老年听障患者,能够快速转诊至上级医院完成听力诊断和治疗,再进行助听器干预适应证的选择并进行助听器验配,后转至康复中心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和指导。相关部门还可将听力筛查纳入常规健康体检项目,确保老年听力损失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老年健康报

文:尤颖康

策划:郑颖璠

编辑:尤颖康 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5R1RDWX4】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