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没有见过世面,那他就容易活成“坐井观天”的样子。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道理。

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般都是远离现实的。要想得知一件事的真相,就需要去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育的问题也是如此。孩子没有见识过这个世界,那他就不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孩子没有见识过人性,那他就不知道人性的本质。

有的年轻人,一眼就能看透事情的真相,因为他们见过世面。而有的年轻人,糊里糊涂地活着,浑浑噩噩,因为他们没有见过世面。

父母最大的远见,要让自己的孩子,去见这几种世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要让孩子,去尝试“赚钱”的苦。

接触的年轻人多了,我逐渐发现,不少大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年轻人,对于“钱”这个概念,依旧不太明确。

有的年轻人认为,身家过亿很平常;有的年轻人认为,自己也能年入百万;有的年轻人认为,别人能够成功,自己也能成功。

可见,这些人是“网络剧”或者“短视频”看多了,根本分不清楚网络和现实的差距。要想搞清楚“钱”的概念,就需要去尝试“赚钱”的苦。

村里边有一户人家的孩子,出生在富贵家庭,从小就衣食无忧,花钱如流水。在他高考结束后,就尝试自己打工赚钱。发现,赚100块都困难。

吃过了赚钱的苦,他整个人都变了,不仅不再花钱如流水,还深感父母的不容易。因为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靠自己赚钱,是一饭一粥来之不易。

没吃过赚钱的苦,就不会有金钱的概念,更不会有珍惜一饭一粥的心性。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就是这个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要让孩子,去接触各地的“人文风俗”。

前些年,有一个报道,一对父母带着儿子,走遍了全中国,接触到了不同地方的人文风俗。在这对父母看来,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走遍天下,去不同的地方看看?

因为人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圈,一个无限度扩大的圈。你的人生之圈有多大,那你的眼光就有多广阔,阅历就有多丰富。

没有去过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就不知道北上广深的生活节奏有多快;没有去过贫穷乡村,就不会知道普通人有多不容易;

没有去过历史名城,就不知道历史的痕迹,也不知道历史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见识过北国风光,就不会知道什么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趁孩子有时间,还年轻,父母最好带孩子到处走走,去见识不同的风景。总是窝在一个地方,没接触过这个世界,终究会活得无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要让孩子,去认识“人性”的本质。

谈到世面,就不得不谈到“人性”。构成这个世界的主体,是人,注定一切的问题,都跟“人性”有关。

何谓人性?比较单纯、天真的孩子,随口就会说,人性本善。刚毕业的孩子,由于遭受挫折,就会感慨,人性本恶。

不论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都是有失偏颇的。因为真正的人性,非善非恶,它只有“自私”。所谓“人性本私”就是这个道理。

央视某白姓著名主持人,提出过一个观点: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它只是一道精致的灰。

这位白姓主持人,可谓是老江湖中的老江湖了,那他对于“人性”的理解,绝对比普通人更上一个层次。因为,别人见识过大风大浪,以及波澜壮阔。

年轻的孩子,就该去见识这“一道精致的灰”的世面。有些道理,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要让孩子,跟这个世界“和光同尘”。

一个人,不论他的本事有多大,才华有多突出,他都需要跟这个世界握手言和,跟这个世界融为一体。

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和光同尘。跟所有的光彩混合在一起,跟所有的人与事和谐相处。

有人就疑惑,我排斥所处的环境,为什么要和光同尘呢?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改变不了现实,就只能接受现实。

年轻人,都有一定的傲气和热血,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一切。现实,终究会给他们一个重重的耳光,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现实比人强”

试想,一个普通人,连自己是否失业,都无法改变,那他能改变什么呢?可见,和光同尘,与环境交融,才是真相。

不要排斥这个世界,不要排斥所处的环境,不要排斥所遇到的人。凡所相遇,皆是缘分,不妨淡然处之,尽力而为。如此就好。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