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

阴雨连绵、高温高湿的环境

让人又烦闷又没胃口

不由得想多摄入些生冷和即食食品

来些西瓜、棒冰解解暑

再来些凉皮、凉粉、凉拌菜开开胃

新鲜蘑菇时令菜也是热门选择

然而高温高湿的气候

对病原微生物和野生蘑菇的生长非常有利

苏州疾控提醒您

小心病从口入

警惕以下几种食源性疾病风险

蜡样芽孢杆菌

室温在28~35℃时最有利于蜡样芽胞杆菌的生长繁殖和产生肠毒素。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食物在高温加热后,即使蜡样芽胞杆菌被杀死,其产生的耐热肠毒素仍可保持毒性。较长时间放置在室温的剩饭剩菜、凉拌菜、奶制品、豆制品,蜡样芽孢杆菌均可能在其中繁殖并产生毒素。

在梅雨季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蜡样芽孢杆菌极容易引发食物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椰毒假单胞菌在处于潮湿温热环境中会大量产生极强毒性、高致死率、耐高温的米酵菌酸,一般烹调方法不能将其破坏。日常生活中常见于凉皮、凉粉、肠粉等湿米粉及其发酵制品,以及变质或者泡发隔夜的银耳和木耳。

食用含有米酵菌酸毒素的食物后,可能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症状。重症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呕血、休克等症状,病死率高达30%~50%。

毒蘑菇

毒蘑菇中毒全年可发生,主要发生每年的3~9月份,尤其是在每次雨水过后,野生蘑菇肆意生长,梅雨季节尤其需要警惕。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分辨难度大,一旦中毒无特效解毒药物,部分品种中毒死亡率高达80%。

食品安全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

保持厨房环境清洁,经常清洁消毒厨具。

制作食物做好生熟分开。

充分洗净、烧熟食物。

尽量不食用或少食用凉拌、生冷类食品。

到商场或超市购买正规食品,不要购买“三无”食品。

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餐饮单位就餐。

2.科学储存食物

食物应避免在室温下长时间放置,剩菜要低温冷藏,食用前彻底加热。

冰箱的冷藏温度应确保在4℃以下,冰箱内应生熟分开存放。

注意存放场所湿度,防止食品与食品原料的霉变。

注意存储时间,不吃超过保质期和变质的食物。

3.警惕毒蘑菇中毒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不要随意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避免在外出游玩时出现自行采挖、误食导致中毒发生,如果出现疑似中毒症状请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