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右)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左)

直新闻:据《印度快报》网站6月26日报道,新德里和莫斯科正在探讨印度总理莫迪7月8日至9日的访俄安排。您认为俄罗斯此举的意图何在?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认为,此举意味着,俄罗斯的外交战略正企图在一大一小两个层面搞外交平衡战术。大的层面,指的是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尤其是高科技层面全方位制裁与围堵的大背景下,俄罗斯正通过“向东看”的战略,来进行突围与反制。小的层面,指的是在具体落实“向东看”的战略过程中,俄罗斯也不准备“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是在亚洲地区的多个友好国家之间搞外交上的平衡战术。这就是最近普京总统先访问朝鲜和越南,后又准备邀请印度总理莫迪访俄,在欧亚大陆的东边完成了三个重要战略部署的原因。

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这次俄印之间突然走近,实际上意味着俄罗斯准备在印度和中国之间,维持等边三角形的外交关系。对此,我们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对于俄罗斯来说,为了解决当前俄乌战事的困境,肯定是希望中国给予其无条件的支持与合作,但中国也有自己的国家利益要维护。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同时转向印度就很好理解了。

同样,普京访问朝鲜,跟朝鲜签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让俄朝关系几乎回到了冷战时期的军事同盟状态,也不仅仅是为了反制美日韩,同时也有要在区内搞战略平衡的意味。这背后的原因,也是因为区内的各方都有着自己的国家利益要维护。对于俄罗斯来说,朝鲜可能是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找得到的、唯一愿意向其提供大量常规武器和弹药的国家。对朝鲜来说,俄罗斯则是可以为其提供尖端军事技术甚至核技术的国家。而基于自身的国家安全与维护国际正义的需要,中国在半岛问题上也有自己的底线——既坚持半岛无核化、也反对半岛生战生乱。因此我们既不可能完全附和朝鲜,也不可能像俄罗斯那样毫无顾忌。

在俄越关系问题上,普京在这次访越期间,既跟越南达成了安全方面的合作协议,还谈及海上油气资源开采等问题。某种意义上,越南也想在俄罗斯、中国、美国之间搞平衡甚至是相互制衡战术。

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和黑白分明,这背后涉及了复杂的利益关系,也有着复杂的权谋与算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

直新闻:印度总理莫迪打算在这个节骨眼上访问俄罗斯,背后打的又是什么算盘?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西方有句谚语:“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作为一个奉行现实主义外交战略的政治人物,莫迪肯定不会跟自己的国家利益过不去,而且会充分利用俄乌战事,尤其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势不两立所带来的战略机遇,实现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我认为,虽然在俄乌战事之后,印度对俄罗斯军事武器的兴趣已经大为降低,但他对俄罗斯廉价甚至是亏本大甩卖的油气资源的兴趣,却是与日俱增的。有西方媒体甚至披露,这几年来,印度在俄乌战事中可谓是大发了一把俄罗斯的国难财,不仅自己采购了大量俄罗斯的廉价油气,甚至还将从俄罗斯进口的油气资源,转手就高价倒卖给了一些西方国家。

除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之外,我认为,莫迪之所以顶着巨大的压力也要做一个“逆行者”,主动跟俄罗斯走近,还有外交战略层面的因素。某种意义上,莫迪也准备在中俄印、美俄印以及中美印三个三角形的关系中,玩弄所谓的大国平衡甚至是相互制衡战略。

这些年来,莫迪之所以跟美国走近,甚至是加入由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机制,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借助美国的力量来反制中国,尤其是要在中印领土主权纷争问题上,扯美国的虎皮来做大旗。同样,莫迪这次跟俄罗斯走近,也本着同样的目的,即利用印俄关系来制衡中国。有消息称,俄印两国有可能会签署一份秘密军事协议,允许在对方国家部署军事力量,并共享双方的港口和军事机场。这一动向,值得中国高度关注。

除此之外,莫迪选择跟俄罗斯走近,也有利用印俄关系来撬动美印关系的意味在里面。我们知道,这些年来,印度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或者说在东西方两边游走、两边通吃,混得可谓是“如鱼得水”——既加入金砖国家组织,也出席七国集团峰会;既加入上合组织,也出席北约峰会,加入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机制。而且从总体倾向上来看,印度虽然脚踏两条船,但它的外交战略重心,还是放在一只脚上的,也就是总体上倾向于倒向美西方。

这也就意味着,莫迪这次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跟俄罗斯走近,其真正目的并不是真的要倒向俄罗斯,而是要利用印俄关系这个杠杆,来撬动美印关系。或者说,是为了在美印俄这个“三角恋”当中,让美国吃醋,从而拿出更多的诚意、带着更多的厚礼来“追求”印度。因此,真正的“双头鹰”其实是印度而不是俄罗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在讲话 资料图

直新闻:面对因为俄罗斯“向东看”战略所引起的地缘政治格局变化,您认为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呢?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面对当前国际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因俄乌战事而引发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的外交战略有不变的地方,或者说是在以不变应万变,这主要体现在中国对于国际正义和自身国家利益的维护上。在维护国际正义上,无论别的国家如何游说与诱惑,中国始终坚持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地位与尊严,尤其是始终坚守了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这一基本原则毫不动摇。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上,中国既顶住了西方的压力,跟俄罗斯保持正常的经贸往来,同时也坚持将中俄关系定位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层次上,始终跟西方维持了某种“斗而不破”的关系,尤其是在双边经贸关系上。

除此之外,面对俄罗斯“向东看”战略所引起的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尤其是俄罗斯在亚洲地区采取的平衡外交战术,中国其实也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与时俱进的应对措施。在这一方面,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几则新闻。

第一,中国虽然没有出席由乌克兰召集的全球和平峰会,但中方却在同一时段,邀请了乌克兰的第一副外长瑟比加访问中国,并就俄乌局势交换了看法。

第二,前几天中方邀请了波兰总统杜达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进一步巩固了中波双边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波兰跟俄罗斯的历史过节,以及在俄乌战事上跟俄罗斯之间针锋相对的态度,我想大家应该是清楚的。

第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月18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和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副主任张保群,在首尔同韩国外交部第一次官金烘均、国防部国际政策官李承范,破天荒地召开了首次中韩副部级外交与安全“2+2”对话会。我想,这对于东北亚地区局势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大家应该心知肚明。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俄罗斯“向东看”战略所引起的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中方也在以维护国际正义与自身的国家利益为依归,采取理性务实的应对策略。

作者丨刘和平,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