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在长长的走廊上惬意欣赏艺术家制作的30幅名为《吃到饱》的系列果蔬作品,或是坐在懒人沙发上,对着面前的抽象之作“虚度”一天……在成都新津老君山脚下的知美术馆,正以一种诗意松弛的艺术氛围,号召同样拥有松弛感的四川人,前往驻足欣赏。

《吃到饱》系列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到饱》系列作品

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成都知美术馆带来最新中法艺术大展“回到当下”,于6月27日正式开展。该展也是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特别呈现项目。

策展人克鲁格正在讲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策展人克鲁格正在讲解

国外艺术家在地创作

西方艺术与蜀地文化的共创

此次展览由法国策展人伊万诺·克鲁格担纲,西蒙·荣格协助呈现。展览精选集结了来自10个国家25位最新锐艺术家/组合的60余件当代艺术作品,涵盖绘画、装置、雕塑、影像等多种媒介,呈现出当今法国当代艺术最前沿新锐艺术家的新鲜面貌。据策展人在开展现场介绍,此次展览以跨国界的多元多文化视角,展现了法国在孵化新兴艺术中的生命力,是一次成功的探索。这一探索使巴黎重回全球当代艺术孵化生长之地的可能性被彻底打开。

与此同时,成都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西南力量,是培育当代艺术家的重要基地。此次展览充分扎根成都,全面推动法国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深入互动与交融。

有趣的是,两位参展艺术家马龙·德·阿扎姆布贾和雨果·阿维戈的作品,是在知美术馆驻馆创作而成。他们的作品将西方艺术视野与东方文化尤其是古蜀文化相结合,做了有益的尝试。

马龙的作品名为《野兽派》,他在新津进行了广泛取材,在地创作一周,他告诉记者,现在他对新津已经非常了解。就在接受采访前,马龙刚刚从新津观音寺回来,他还在游览以获取更多灵感。

艺术家马龙作品《野兽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马龙作品《野兽派》

“洞穴”空间理念呼应“回到当下”

艺术在这里诗意松弛

可以说,“回到当下”营造了一张无界的艺术网络,将传统与现代、地方与世界、东方与西方全面连接打通。策展人伊万诺·克鲁格通过奇巧的空间布局、充满隐喻的叙事线索牵引着观者。克鲁格提到,他非常喜欢知美术馆的设计感,这里的东方空间美学给了他无限灵感。

知美术馆由国际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其“洞穴”的空间理念与“回到当下”的空间逻辑呼应。由负一层的黑暗,随着建筑空间盘旋而升至光明。策展人利用一部“电梯”邀请观者从蕴含矿藏的地球最深处,游至万象萌芽、生机盎然的自然野外,终抵技术与艺术融合,共同构想成混合与变异的未来。如策展人伊万诺·克鲁格所言,“一股真正的创意能量汇聚在成都知美术馆。这是一群思想者,他们的创作实践源于个体与集体之间微妙的化学反应。这些来自法国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影响并改写了文化和美学的视角。”25位艺术家/组合通过他们的艺术实践,触及自然、人类、工业、机械、神话、孤独等话题,以混合和创新的方式探索日常事物。他们建立界限和规范,发明、叙事、建构和解构,提供新的视角和替代叙事,丰富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艺术家雨果作品《升降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雨果作品《升降机》

知美术馆馆长王从卉也向记者介绍了“回到当下”的含义:“诗意松弛,回到每一个当下。从自然、神话、炼金术到工业、科技、AI、从生活的日常到生命、存在的本质。整个展览举重若轻,一气呵成:作品以诗意的段落划分,错落在美术馆的各个角落,创造者很松弛,观者很放松,简言之,不累,但不乏深邃。”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

(图片由知美术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