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越龙山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中国黄酒扬帆海外的风向标,也彰显了其在国际化浪潮中行稳致远的坚实步伐。

文 | 张奥

“这款酒颜色好看,喝起来也爽口,比之前在中餐厅喝过的黄酒更好喝。”

“‘只此青玉’香味馥郁,入口柔顺,我喝过不少绍兴酒,这款堪称佳酿中的佳酿!”

日本东京国际食品展览会上,一家名为“紹興酒の郷”的展览馆前人头攒动。数位消费者、经销商在品尝完这款来自异国他乡的黄酒后秒被“圈粉”,发出啧啧盛赞。同样的场景还在港澳地区、法国等国家不断上演。

从1973年法国前总统乔治·让·蓬皮杜访华时品饮的绍兴花雕酒,到1985年于巴黎荣获金质奖的绍兴黄酒,再至今朝闪耀欧亚大陆的 “只此青玉”。

经过数十年的岁月积淀,中国黄酒奔走全球,海外消费者的追捧与喜爱证明:当国际化成为酒企的“必答题”,古越龙山率先亮“满分答卷”。

01
东方液体黄金

千年古酒解码国际化命题

若论起酒类的历史积淀及酿造方式,黄酒无疑是最复杂、最独特的酒种。

七千年前,当美索不达米亚的人们啜饮啤酒、古波斯人品饮葡萄酿造制品时,在古老的东方,河姆渡文化时期的华夏先民们依托黄河,劳动生息,于一粒粒稻谷中研磨发酵出璀璨夺目的东方液体黄金。

作为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酒类,与啤酒、葡萄酒的单次发酵迥然不同,黄酒采用谷物复式发酵,尤其好酒,更传承了“应天时”“重地利”“结人和”的方式。

古越龙山恪守古艺精髓,严格遵循农历七月做酒药、八月做麦曲、九月做酒娘的古法酿制流程,每逢立冬投料开耙发酵,次年立春压榨、煎酒、泥封窖藏,三年后才投放市场。

正是包括以古越龙山为代表的绍兴酒在内的酒史共同汇流,绘就了人类酒史的浩瀚篇章,而黄酒文化恰是中华广袤大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黄酒,不仅能品饮中国的民俗与文化轶事,更能听到穿越古今的历史对话。

借助足以跨越民族和地区、无需任何翻译的自然语言,黄酒有着走向国际舞台的底气与实力

据国家海关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累计进口酒类8.2亿升,同比下降15.3%;累计进口额达46.7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啤酒、葡萄酒的进口数量分别为41.83万千升、2.43亿升。

同期,我国酒类累计出口7.16亿升,同比增长31.38%,出口额17.95亿美元,同比增长38.55%。其中,黄酒出口量为1.18万千升。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世界另外两大古老酒种——啤酒、葡萄酒的进口规模和市场规模,黄酒仍存在广阔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潜力。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曾表示,对黄酒而言,亟待解决的是要拓宽市场宽度。走出竞争圈,走出舒适圈。

时下,黄酒产业处于变革的关键阶段,产业要重新定位、企业要找准发展方向,除了要对文化传承和技艺传承下苦功夫,还要在国际化这一时代命题上做好充足功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作为黄酒品类的标杆企业,古越龙山率先叩响国际大门,这既是对中国黄酒底蕴与时代价值的深刻挖掘,也是对世界酒史最本源根脉的溯源。

02
从欧亚启航

古越龙山中国品牌的“风向标”

在推动中国黄酒走出特色国际化道路上,古越龙山通过宏观战略、产品打造、品牌活动持续扩容“朋友圈”,让更多海外消费者认识古越龙山,读懂黄酒文化。

种种努力,构成了这篇时代的满分答卷。

今年年初,“中华国酿 只此青玉”2024全球“百千万”主题营销方案正式发布,即全球重点国家(地区)和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百个以上城市;组织千场以上不同规格的营销推广活动;直接参与活动人数万人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古越龙山锚定推广战略,围绕全球消费者开展如火如荼的品牌建设之路,从崭新的高维度平台创造释放品牌价值。

“各场营销推广活动将与大型节展会、政府重大活动、海内外绍兴商会活动、经销商营销活动相结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提升绍兴黄酒的影响力。”古越龙山副总经理吕旦霖如是说道。

另一方面,也将文化高端黄酒的巅峰级产品“只此青玉”推上历史舞台,400多种风味物质、三位中国酿酒大师酿制的心血,IWSC国际葡萄酒与烈酒大赛金奖、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宴会用酒等多种殊荣傍身,屡屡出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步入六月,古越龙山的“破冰”速度再度加快,以港澳地区为起点、欧亚大陆为支点,快步迈向世界。

6月12日,香港, “只此青玉”“越糯”“啡黄腾达”三款产品成为了会场最闪耀的“明星”,许多初次品鉴绍兴黄酒的嘉宾赞不绝口;

6月13日,澳门,一坛绘着绍兴街巷风景的古越龙山工艺花雕酒见证了越澳的深厚情谊;

6月19日,日本东京,温性的绍兴黄酒与海鲜的寒性相互中和,惊艳日本市场。日本华人文联主席、西冷印社理事、书法家晋鸥现场挥毫,留下“中华国酿 只此青玉”的墨宝;

6月19日—21日,日本东京,“紹興酒の郷”现身异国他乡,树立“绍兴酒”原产地品牌标识的同时,也让“只此青玉”再度引爆消费者、经销商的味蕾;

6月21日,法国巴黎,“中华国酿 只此青玉”中法建交60周年纪念酒越过近9400公里,架起了中法友谊之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战略到产品,从产品到文化,从地方到异国他乡,古越龙山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中国黄酒扬帆海外的风向标,也彰显了其在国际化浪潮中行稳致远的坚实步伐。

03
绍兴“联姻”世界

看撬动行业的黄酒样本

1949年10月1日,600多位嘉宾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参加隆重的“开国第一宴”。摆在桌上的赫然有绍兴黄酒。这是它首次登上国宴舞台,也是世界第一次听见绍兴“声音”。

此后数年里,绍兴黄酒屡屡亮相日内瓦会议、中美建交、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G20杭州峰会等重大活动,也曾作为国礼馈赠给日本天皇、柬埔寨国王等皇室成员,展现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振兴实业的决心与信心。

如果说75年前,绍兴黄酒趟出了一条通向世界的荆棘路;75年后,古越龙山将接过火炬、披荆斩棘,成就时代的“黄酒样本”。

古越龙山持续推进国际化的背后不仅有着企业综合硬实力的支撑、品牌品质与文化自信软实力的依托,更有着企业践行传播中华酒文化的初心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足国际,谁能率先走出去,谁就先行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提升品牌价值,让黄酒产业迎来新的发展。”一名绍兴黄酒小镇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曾这样谈到这座城市的梦想。

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的当下,国际化是时代的“必答题”,更是发展的新机遇。如今,以古越龙山为代表的中国黄酒,正引领全行业开启新的国际化时代,势必也将为“中国黄酒之都“汇集来自全球的更多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不完全统计,古越龙山通过一次次对外合作,产品已远销包括日本、东南亚、欧美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只此青玉“去年销售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成为千年古酒飘香全球的有力推手。

无论是打造行业样本,还是传达黄酒文化的“特而美”,都是一种“走出去”的潜移默化。而这或许是中国黄酒寻求增量的一条重要路线。当古越龙山在全世界引领黄酒潮流,无疑将带动企业、行业加速向新高度、新舞台追赶,为世界献上一份来自东方酒饮的精神之礼

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下面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