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中专生的姜萍,可能这辈子和北大最大的交集,是遭遇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袁新意的质疑。

6月13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公布2024年决赛名单,17岁的江苏涟水女生姜萍全球排名第12位,成为阿里数赛自举办以来首位打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而另外根据涟水县最新回复,姜萍阿赛考试同月,满分150分的数学月考成绩,是83分。

83分的月考成绩,与全球第12参差之大,对比之强,让争议声更加甚嚣尘上。

初赛第12名是不是意味着全球第12名?实话说不是。首先这比赛你得确认全球高手都来参加这场比赛,而事实上,她同段位参赛选手,更多的是学生;其次,你还需要确认这些题是不是已经难到巅峰,解一道一加一等于二的数学题,你确实有机会算得比高斯更快,但人家思考的,却是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

但从考题来看,尽管阿赛的初赛是一轮用于筛人的淘汰赛,但挡人的门槛,依然足以劝退大部分吃瓜群众。这也意味着,如果姜萍如果确实依靠自己自学,从众人间脱颖而出,哪怕不是天才,也足以证明自己的数学专长。

这也是长达半个月舆论纷纷扰扰,争议声最大的地方——姜萍到底有没有作弊?

大部分的质疑,都基于达摩院放出的采访视频,尤其是针对解题板书等内容的解读和分析。其中最大的质疑点,就在于姜萍部分符号使用错误,甚至是使用不少博士都不太常使用的LaTeX。这也是北大袁新意教授及不少学界人士,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逐帧分析视频,得出来的结论。

讨论这些当然显得过于专业,对于更多吃瓜群众门槛太高,不少人则把目光放在了姜萍月考的数学成绩上。时间线显示,2024年3月,涟水中专月考数学,姜萍150分的数学疑似仅得51分;4月13日,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初赛,满分120分,她拿下93分,全球第12名;就在4月下旬,涟水中专再次月考,数学150分的成绩,她只得了83分。

不少质疑者欢呼:看吧,假的永远不可能是真的,这下终于遮不住了。

其实从姜萍本人角度来说,作为个体,参加了一门考试,期间有没有作弊,她是无需自证的。如果她根本无心踏入学术圈子,也不需要通过任何测验,来证明自己学术水准的高低。

一个扫地僧,隐姓埋名在中专钻研数学,一朝六大门派围攻,上去三下五除二就打退了对手,深藏功与名。只要不是武林对武艺高低评价体系崩塌,那么敌人的武功高低,就是扫地僧水平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实也意味着,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本应该是组织者和监察者需要证明的。阿赛12年,阿里达摩院本身,就在用自己的声誉给这场考试的权威性背书——如果考试严肃性如此之低,监督力度难以保证,那么前面12届,到底怎么证明权威度?

大抵有人会提出,阿里本身是个民营企业,自己愿意掏钱办个比赛,本身就是为行业在做贡献。比赛好还是不好,自己大可以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轮不到外人插手。这是我们少林内部的门户之争,施主大可早回,打道回府。

可阿赛摆明了在定位上是一场严肃的学术盛宴,在舆情发酵后,遭遇学界大规模的质疑和拷问,一声不吭,没有摆出愿意接受第三方审查的态度,理应受到诘问。而姜萍孤身一人接受舆情冲击,大赛组织者噤声超过半个月,显然在道义上,也差了几分意思。

大概那些肆意炒作的自媒体和媒体,开始也没想到过,姜萍本来是一面用来挑战高招体系的大纛,现在在疾风骤雨中支离破碎,摇摇欲坠。

可被捧起的姜萍大概是无辜的,她无意对抗某个虚无的,和生活相去甚远的学术体系。

但比赛组织方却不无辜。与其把矛头对准一个小姑娘,一尊更大的山就在那,大家是真看不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