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6日,人民日报专版刊登专题文章,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撰文谈共同富裕。特转载,以飨读者。

01

加快农村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叶兴庆

浙江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差距不断缩小,共同富裕扎实推进。从全国范围看,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现代化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农民,需要进一步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特别是人口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一方面,应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帮助进城农民更好适应城市生活。另一方面,通过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人才加入机制等途径,为返乡入乡人员和各类人才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服务,保障“新村民”依法享有农村相关权益。

提高农业农村发展包容性。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出发,逐步提高农业发展的包容性。在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注重带动小农户发展,把更多支持农业发展的公共资源用于普惠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在欠发达地区加强网络、快递和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户提供互联网知识培训等,帮助他们利用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生产技术和资金,利用电子商务和快递渠道扩大产品销售。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共同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加大面向农民农村的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力度。提高对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社会救助等的财政支持力度,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统筹推进农村生产性和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发扬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等文化传统作用,发挥同乡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平台作用,鼓励引导退休干部、教师、医生、技术人员、军人等回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引导企业到农村开展敬老、扶幼、助残等公益慈善活动。

02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大量农村人口。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促进共同富裕,要把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作为重要任务。

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其中一个重点在于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常住人口全覆盖,使规模巨大的农民工群体能够在城市里安心工作和生活,并能够留得住、过得体面。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提高土地要素利用配置效率,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在严格落实农村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土地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引导带动功能,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农业,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统筹增量建设用地与存量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强化统一管理;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完善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宅基地是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要结合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统计调查制度,充分保障农民权益。

03

推进融合发展 缩小城乡差距

南开大学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院长 陈宗胜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共同富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新时代以来,我们党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全体农民摆脱绝对贫困、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要看到,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促进共同富裕,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动力依然较强。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有利于帮助更多农村居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水平、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为此,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的要求,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重点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同时,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竞争力。

促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顺应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清除要素下乡的各种阻碍,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与农村农业农民资源结合。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城镇已经发展起来的优势来支持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三权分置”这一制度安排在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和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激活乡村沉睡的资源。公共资源配置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特别是加快道路、农田水利、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管护运行机制;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下乡,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来 源:人民日报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