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谈需求不足,网友们就奇了怪了,说:我的需求太旺盛了。

言外之意,是自己欲望十足,但信用卡已经透支了。

这就对了,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不足,是指有效需求不足。生有涯,而欲无涯,人类的欲望永无止境,而你的购买力却是一个波动的边际。十年前,我们没有非常在意需求不足,因为那时,虽然也不富有,但收入的趋势是上升的,没有担心会失业,一脑门子想的是如何升职到管理层;那时也不太担心减薪,个性强的年轻人会对老板说:外面的世界很大,我想到外面去走一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阵子,跳槽成了时尚。我的一位朋友一年换了三次工作,要搁到现在,那等于在找死;我说:你小子累不累呀?人家根本不累,每换一次,工薪就升了一个档。

如今是时过境迁,随你多么宏大的叙事,生活永远那么真实。

现在又是什么情况,我的一位朋友中年失业。

“兄弟,工作没问题吧?“

”没问题,我是谁呀?好几家要我,是我在挑他们。“

快两个月了,他还没挑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年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学者层面,都在谈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现在”产能过剩“这个经济学词语,已经毁了,谁把它给毁了,是让很懂经济学,也很懂中国经济的耶伦老太太给毁了,这个词语将从中国政治经济学词典中抹去。

没关系,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是一枚铜币的两面,不谈产能过剩,那就谈需求不足,准确地说是有效需求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产性的需求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它不行,就不用看什么荣枯线了。

企业没有扩表的冲动,那就还是在长期的修复利润表与负债表阶段,谈复苏还为尚早,最强的具有超前性信号不在生产者价格指数,是在外贸。外贸强,中国经济就充满了希望。指望国企也就是个守成,指望民企,未来真正强大的民企都是在国际市场拥有份额的企业,民企是中国通往全球化的真正的桥梁。没有民企,中国将被彻底被挤出布林肯所形容的餐桌;就这一点而言,民企是老兵不死,机会犹存。反过来说,外贸不能保持强劲的姿态,无论如何也不会太好。生产性的有效需求也不会太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费性的需求与消费性需求,从一季度的数据看,差强人意。

二季度则充满了不确定性。居民对未来的就业与收入缺少预期,消费也会降级,所以,中国的消费刺激不起来,有两个层面的解读,一是有钱的不消费,二是消费的没钱。这又带出了两个问题:没钱的普罗大众怎么提高收入?而有钱的富人又如何重建对政策的信心?

有人说民间资本没信心,主要是经济的大环境不好,这不是真正的原因;改革开放初期的大环境比现在差的太了,为什么弄潮儿个个信心十足?还是营商环境的问题,这几年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实际上所有核心问题都提出来了,办公精英却毫无反应,在如何对待民营的问题上似乎也患上了冷冻症。于是,民营也清楚了自己的角色,赚点小钱没问题,心中不再有梦,而企业的状态又决定了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看来,中国经济出现需求不足的矛盾,并不完全是物质原因,根子都在意识层面。我接受长周期的说法,因为看不到那种最真诚、令人肃然起敬的东西。

无论是房地产,还是整体经济,如果今年还是停在一个“稳”字,特别是七月会议的定调,那么,我们也就完全明白了很多很多的东西,也接受了一个收缩性漫长周期的必然性。

家庭与企业:请做好长期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