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近日起草了《老旧低效楼宇更新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鼓励在商圈、医院、居住区周边等停车位缺失的重点区域,将低效楼宇改建为停车设施。如果相关政策顺利实施,不仅有助于缓解北京停车难现状,也为其他地区的城市治理提供了参考借鉴。

当前,全国不少城市存在停车设施供需缺口大、停车泊位利用率低等问题,导致电动车占用汽车停车位、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乃至消防禁停区域乱停乱放等现象层出不穷。违规行为不仅扰乱车辆通行秩序、威胁公共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损市容市貌。

在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大中城市,设施增量受限,充分利用现有空间成为解决停车难题的关键。低效楼宇一般指对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贡献率较低的楼宇,拥有潜在利用空间,将其更新改建为停车设施,可提高其服务城市能力。

更新利用低效楼宇,既可提升城市品质,又能增进民生福祉,同时也涉及改造哪些楼宇、如何改造以及后续运营等多个问题。想要好事办好,还有赖各方共同努力。

应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统筹考虑、一体谋划,选择能充分发挥效用的楼宇进行改建。改造过程中应强化安全意识,守好安全底线,并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设智能化、数字化智慧停车场,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停车服务。(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段云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