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格化协调指挥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心引导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桦南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办公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格化管理调度会。

□文/摄 贺东旭 本报记者 刘大泳

来到桦南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你会看到这里设有信访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10多个部门办事窗口,进“一扇门”可以解决众多办理事项。

桦南县政法委书记张哲介绍说:“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2年来,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收到很好效果。今年年初以来,共办结群众诉求1.07万件,民事一审立案率、行政诉讼案件数、信访总量和初信初访量同比下降4.4%、20%、5%、14%,事项办结率、群众满意度同比上升3.2%。”

A吹响“集结号” 中心应运而生

2022年,桦南县按照“集中资源、集约管理、集成服务”的理念拓展综治中心功能,在全省率先设立县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非诉讼纠纷解决中心、行政争议诉源治理中心、政法单位及民政、人社等部门联合入驻,全面破解矛盾纠纷调处资源分散、合力不足的难题。

实践中,桦南县全力推进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体化建设工作,以此为基础构建县乡村网格四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综治中心是集成式平台,通过整合多领域、跨行业力量资源,根据矛盾纠纷特点和实际情况,组织相关力量联动化解。”桦南县综治中心主任杨玲说。

中心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相结合方式,组织相关单位进驻县社会治理综治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非诉讼纠纷解决中心成建制入驻,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县信访局、劳动仲裁院派员常驻,县人社局、县民政局等12个单位按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每周轮驻,其间有涉及各单位矛盾纠纷事项的,随叫随驻。在多元力量协同联动下,当地解纷止争效率大大提升。今年该县各类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3846件,调解成功3809件。

在大力推进县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体化建设的同时,桦南县还同步搭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接入网格化协调指挥中心等信息系统,建立全县网格基础信息库,汇总数据80余万条,开发智慧综治、数字积分等应用场景,“云法庭”实现村级全覆盖,全面升级在线多元解纷和智慧诉讼。

B多部门协同作战 矛盾化解更高效

在桦南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律师首接室”,记者采访了前来办事的兰先生。他对中心很感激,因为在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要回了欠了12年的账。

“律师首接室”工作人员李凤亭说:“这里是受理群众业务的第一站,为打热线电话或前来咨询百姓提供免费法律帮助。每天都有10多个咨询电话,每月能调解纠纷30多件。”

去年8月,桦南县某超市收到相关部门5万元的处罚决定,超市申请行政复议,司法部门通过与县人民检察院、佳木斯市铁路运输法院对接,启动行政争议调解程序。纾解中,考虑到店主立即整改、影响较小、经营困难等因素,经过多方讨论及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以及当事人各方意见,根据过罚相当原则减轻处罚,将罚款金额减轻至5000元,双方当事人认可,不到一周时间案结事了。

行政争议化解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解决问题往往要和多个部门沟通,要求高、难度大。去年7月,桦南县人民政府与佳木斯铁路运输法院合作,全省首家行政争议诉源治理中心挂牌成立并入驻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全面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对接联动,通过调解的方式实质化解行政争议。

去年8月,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探索设立“劳动诉讼专区”,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与工会、司法、人社等部门联合,及时高效化解劳动争议,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同时与法律援助、仲裁等有效衔接。今年4月26日,桦南县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在桦南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聘任县人社局、法院、司法局、总工会、工商联、社区、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为调解员,妥善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2023年10月12日,桦南县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收到李某某等58人关于法定假日加班费的调解申请,称58人均是某收费站职工,工作期间单位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法定节假日加班费。因涉及人数较多,调委会详细了解情况后,判定为复杂纠纷,由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牵头,统筹主管部门、相关企业、律师团队进行联合调解。本次劳动争议案件涉案金额26.78万元,当事人当场签订调解协议,由桦南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调解协议进行仲裁审查确认,并依法制作仲裁调解书,一场集体纠纷圆满解决。

矛盾纠纷化解提速的背后,是桦南县着力构建“大调解”格局的有力支撑。据了解,目前,该县共有县级矛盾调出中心1个,镇村级调委会204个,社区调解委员会30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6个,企事业调委会4个,并联合16个公安派出所成立了联合调解工作室。形成了县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镇调委会、村(社区)调委会、行业性专业性以及公安法院联合调解的大网格调解机制。

C工作下沉 矛盾化解在萌芽

“我家住在西湖公园附近,每晚都能听到歌声,太影响老人休息了。”“夏天开窗户,移动音箱一响,声音太大。”日前,教育社区书记调解室接到不少居民反映称,广场舞、抖音直播、露天KTV等活动所产生的噪音对居民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一定影响,希望相关部门能管一管。

眼看就要引起矛盾,教育社区书记调解室立即启动了“四所一庭一中心”调解机制,在派出所、司法、社区法律顾问及包联法官等人员参与下,先行对居民代表及各方进行释法明理、背靠背调解,同时由综治中心提级办理,召集派出所、城管、环保、园林等部门现场办公、联合执法。“看起来是小事,但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涉及的部门多,要是不提前介入,就有可能升级为大问题。”教育社区党支部书记樊春庆说,从早从小入手,才能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如今,桦南县已建成12个乡镇“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解纷实体平台,设置249个“民呼我为”窗口,建立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22个,成立21个社区书记调解室,落实“四所一庭”解纷人员428名,法律明白人666人,组建“特色调解专家库”,律师学者、行业专家、调解组织等同向发力,面对面交流,共商办法,许多难题在多方合力下有效解决。

与此同时,桦南县依托全县四级网格体系,深入实施“点长制”,采取“处级领导+社区”“点长+网格”“单位+小区”的方式,通过开展“五微活动”“红色议事日”“凉庭夜话”“逢五进格”等服务载体,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把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前移,努力做到矛盾早发现早解决。

近年来,桦南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最多跑一次”理念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领域,构建多元解纷“大调解”格局,全力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在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进程中,桦南人不断领悟着发展的真谛,也将继续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