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位于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常年干旱少雨,境内主要河流 石川河曾一度成为“季节河”。近年来,当地对石川河开展全域治理,通过明确生态基流、加设补水工程、加大中水回收利用等措施,确保河流生态流量。

如今,石川河国家湿地公园百鸟翩跹,绿树成荫,人水相亲、城水相依的景观处处可见,“乐水兴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盛夏时节,摄影爱好者赵忠社几乎每天早晚都会到石川河国家湿地公园寻找各种鸟类的身影。

随着一阵快门声,赵忠社又拍到了一只黄苇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十二五”时期开始,富平县就将石川河治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赵忠社也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喜爱上拍鸟,从2018年开始,他在富平拍摄到了超过200种鸟类,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清、岸绿、景美、鸟多”,石川河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持续向好,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节水优先 以“水”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

富平县的石川河、温泉河等主要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有水”。

在这个较为干旱的地区,向天向地要水源都很困难,只有走循环经济的路线,才是最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总台央视记者 郑怡哲:我现在就是在富平县城北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口,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出水端的取样。为了方便大家对比,大家可以看到第一杯就是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到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口的水样,而这一杯就是刚刚打上来的经过处理的出水口的达标的水,也就是中水。这里还有一杯我们常见的自来水。大家可以对比一下。那么其实温泉河的生态补水全部都来自这个出水口,每一杯这种处理过后的中水当中有41%就会通过一个长达3公里的管道向上游输送到温泉河的河道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富平使用的中水当中,石川河、温泉河生态补水就达到了475.37万立方米。除了通过补水为石川河、温泉河“解渴”外,中水还广泛应用在园林绿化、冲刷道路,甚至包括发电厂这样的传统用水大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台央视记者 郑怡哲:在我脚下的两个大罐子就是除盐储水箱,总共可以存储4000立方米处理过的工业用水,这个水量可以满足整个热电厂满负荷运转7天以上。那这些水其实全部都是城市中水,比如说富平县城南、城北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强化工业节水,推进生态景观用水,一个节水型环境正在为富平经济发展注入源源活水。

以水兴业 以水聚人 助力乡村振兴

大力治水,使富平这一方水土不但养育一方人,更能留住人、吸引人。

柿子是富平特色产业之一,富平柿子加工而成的柿饼,个大、霜白,味道甜。有了合适的发展土壤,自然吸引能人前来扎根落户。

石川河流域虽然是富平柿子优生区,但过去地少,没有像样的规模,山坡上也留不住水土,一直光秃秃的。

今年37岁的乔彬彬,2012年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利用坡地改梯田,扩大了5500亩的柿子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坡改梯”就是将不利于保土、保水、保肥的山坡,改造成梯田,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雨水收集率大大提高,有效控制区域水土流失,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2010年起富平县开始实施坡耕地水综合治理,如今,富平县栽植柿子面积36万亩,水土保持治理面积就占了三分之一。

以水兴业不但使传统的柿子、山羊奶等支柱产业有了新的发展,而且也使新的业态落户在这里。新的业态也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此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操作温室控制系统的王格格,去年从福建一所大学的农业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富平,来到了这座无土栽培小番茄的智慧农业生产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是万物之源,因治水而生态改善,因生态而产业兴盛,因产业又集聚人才,生态优先的陕西富平,正饱尝生态福利,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