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对公众人物的关注愈加密切,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网络传播之迅速颠覆了传统,每一个言行都可能被放大、解读乃至引发争议。李雪琴近日的一则采访中透露自己不会游泳,却被网友爆料曾以“游泳二级运动员”的身份获得北大自主招生加分,引发了热议。这一事件为何会持续发酵,引来如此多的关注和评论?

作为个体,我们在面对社会竞争时所难免产生的压力和焦虑。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概念是深入人心的,造成这种压力在教育领域尤为显著。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性问题长期以来都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李雪琴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获得加分最终进入北大,这一经历在大众看来是“成功”的象征。然而当这一成功与“游泳二级运动员”的加分联系起来,特别是考虑到李雪琴2013年高考,2014年辽宁本溪高中就被爆出来二级证造假。当这一身份和相关事件挂钩时,其必然会被放到放大镜下被检验和质疑,过程的疑点便容易引发公众的不满和反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反感源于人们对公平的渴望。社会学家约翰·罗尔斯在其著作《正义论》中提出,人们倾向于认为每个人都应在同样的起跑线上竞争。然而当有人被认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优势时,便会引发群体的不满和愤怒。这种愤怒是社会对公平原则的一种保护机制,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作为一名有一定知名度的公众人物,特别是像李雪琴这样从脱口秀发展到娱乐圈,逐步崭露头角的新人,其个人生活和经历往往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这种关注并非总是出于好奇,更多时候是基于一种社会心理学中的“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指的是人们倾向于将自己的情感、动机和特质投射到他人身上。在这个事件中,大众对李雪琴过往经历的质疑,反映出他们对社会公平、诚信等价值观的重视。

李雪琴在采访中自曝不会游泳,这一信息与后来爆出她通过“游泳二级运动员”身份获得北大自主招生加分的传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矛盾引发了公众的质疑和讨论。典型的“认知失调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现象。认知失调是指当个体面临两种或多种相互冲突的认知时,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为了缓解这种不适,人们往往会试图调整自己的认知,使之变得一致。在这一事件中,公众为了消除李雪琴自曝信息与惊爆传言之间的冲突,纷纷进行加入自我认知的评论和质疑,试图寻找一种合理的解释来缓解他们的认知失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雪琴数次在一些场合中为了博取流量曾宣扬过极端女权的观点,甚至一度在综艺节目里公开宣称“心疼男人倒霉一辈子”。极端女权思想主张在两性关系中女性应当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甚至否认男性在社会中的价值。这种思想不仅与男女平等的原则相悖,而且容易引发性别对立,损害社会的和谐。

极端女权思想往往源于个体在面对性别不平等问题时的过度反应。荣格提出的“阴影”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现象。阴影指的是个体潜意识中被压抑或否定的部分。对于一些女性来说,她们可能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性别歧视或不公平待遇,这些经历积累成了她们内心的“阴影”。当她们未能有效地处理这些阴影时,往往可能以极端的方式进行反弹,形成极端女权思想。但我们应该要了解,这种极端思想不仅不能解决性别问题,反而可能加剧社会性别对立。真正的两性平等应当是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促进男女双方共同进步。我们应当高度警惕和批判极端女权思想,特别是为了博取流量或有组织的宣传极端女权思想,倡导更加理性和平等的性别观念。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个人账号,让我们一起探讨社会心理现象,关注心理健康,共同成长。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
对这次事件,您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聊聊!希望能看到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