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910天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088个词条

01

适逢毕业季,各大美院的毕业展堪称“神仙打架”,不少家长也会选择带着孩子去欣赏展览里的作品,感受一下艺术的熏陶。

毕业生的作品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家长和孩子也能陶冶情操、寓教于乐,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毕业展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让人无奈。

中国美术学院王梦羽的毕业作品,是一个模拟“家”的艺术布景,景中有一桌麻将,均由黏土、纳米胶等材料,一粒麻将花费三四个小时,她与同学一起花了几个月手工制作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X

作品一经展览,观众都很好奇,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人伺机上手捏捏,尽管有志愿者们维护秩序,作者有时也会在现场;尽管旁边还赫然张贴着“禁止暴力破坏,损坏罚款”的标语,但也没能防住。

短短六天,一桌麻将全被观众捏得不成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X

愤怒的作者最终无奈接受作品无法再修复的现实,她干脆把作品原来的样子打印出来粘贴在展览现场,并把自己的作品改名为《麻将·教育》,简介里写着:

二次创作的作品,由作者和一部分观众共同完成。”

任谁看了都觉得讽刺。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被毁坏的各个院校的毕业作品

作者用502胶水粘住的键盘,被观众抠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马上好

一辆看起来很有趣的自行车哪哪都贴着“坏了”的字样,作者在墙上贴着扫码看视频的提示,因为“坏之前确实挺好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guyi

许多作品都被贴上“损坏严重”的标识,有的作者还可以尽力修复,有的干脆被毁坏到不能复原了。

这本是一场艺术的交流,结果却如此收场,未免有些太可惜了。

02

被毁坏的麻将,让我想到上海玻璃博物馆曾经遭遇的一次展品被损坏情况。

早在2013年,一件名为《天使在等待》,形态是一双天使翅膀的艺术品在上海玻璃博物馆展览,它同样遭到闯入这里的小观众损坏,直接导致四分之一的翅膀彻底消失。

由于特殊工艺,局部损坏无法修复,博物馆几经思量,决定将艺术家重新命名为《折》的展品继续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栗栗子会发光

展品旁边,加设了一方屏幕,专门播放监控中展品被破坏的过程,循环播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玻璃博物馆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警示观众也警醒自己,并且以此唤醒观众的文明参观意识和对艺术作品的尊重和爱护。

需要悉心保护的艺术品,毁于小朋友的玩闹,未免过于可笑。

我们能理解小孩子好奇心旺盛,不知轻重也在所难免。

但艺术展不是游乐场,家长作为监护人,有义务规范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行为,发现孩子有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的举动时,不加以及时制止,就是家长的失职。

可是有些家长甚至还“以身作则”,做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很多事情告诉我们,“熊孩子”的背后,大概真的都有着“熊家长”。

03

广东博物馆曾收到一封投诉信。

信上抱怨工作人员管太多,不让在博物馆里面吃东西,不让孩子跑。

“不让孩子解放天性吗!!!跑怎么了跳怎么了,碰恐龙又怎么了!!!不行吗!!!”

还理直气壮地问:“观众不是上帝吗?孩子就不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都这么想,还能指望他规范孩子的行为,灌输正确的是非观吗?

年幼的孩子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不遵守规则、到处乱碰,就会觉得这么做是没问题的。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照妖镜”。

孩子的行为,也能看出家长的素质。

本身就不文明的家长,是教育不出文明的孩子的;品德高尚的父母也会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下成为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正如李玫瑾教授曾说的,在心理健康中,真正影响人的是人格。

它的来源不在于认识活动、意识现象和情绪表达等日常的积累,而来源于早年养育。

她提出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就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有父母曾问我,孩子老要跟我闹,还威胁去跳楼,怎么办啊?能怎么办呢?这是家长一直惯,惯出来的毛病。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让他知道,这事不行就是不行。不能以闹来解决问题,要学会妥协。

她举了一个例子:

如果一个孩子哭闹,你就把他抱到房间里,给他个小板凳,关上门,对他说:“要哭就哭吧,但是你是不对的。”

等孩子哭完,给个热毛巾帮他擦把脸,问他:“还哭吗?还哭我等你。”

这时候他就知道了,闹是没有用的。

李玫瑾说,不要小看三岁说不,闹是一个很糟糕的性格问题,关乎修养。

父母所有的过度袒护、无限退让、一味纵容,都是在把孩子推向一个错误的深渊里,越陷越深。

04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有教养的孩子背后站着有修养的家长,熊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不合格的家长。

良好的言传身教下,并不会有什么熊孩子。

为育人先育己,先让自己做个有品格的人,才能养育出一个有品格的孩子。

正如人民网曾发表的一段话所说:

“爱子,教之以义方。”父母爱子,就应当用做人的正道加以教导。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为人父母者要在文明教化上身体力行。
立德方能树人,帮孩子扣好德行这粒扣子,才是真正“为了孩子好”。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