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近期正值汛期,雨水明显增多,一些老楼面临着可能漏雨的问题。在北京市朝阳区小关街道,有8栋建于上世纪80至90年代的老楼,去年汛期时就出现严重漏雨问题,当时属地采取了紧急措施,利用临时涂料补漏,帮助居民度过了汛期。今年如何安全度汛,成为居民心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解决老楼漏雨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重做楼顶防水。经专家实地勘察研判,这些居民楼楼顶防水层的破损率均达到了30%以上,楼顶防水维修迫在眉睫。但这8栋居民楼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经过几轮机构改革,原产权单位难以追溯,公共维修资金无法确认,筹措维修资金是一大难题。

民有所“呼”,全力以“应”。为了不让居民家今年再漏水,属地积极申报项目,在北京市朝阳区房管局的大力支持下,这8栋居民楼重做防水的工程纳入了2024年朝阳区民生实事项目。

解决了资金难题,接下来就是以最高标准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为切实做好屋顶防水工程,房屋管理部门、属地与施工单位多次到现场踏勘,仔细分析研判,结合今年夏季大风频繁、高温持续不断的天气特点,从施工的安全性、施工质量的保障及后期维护的难易度出发,充分推敲论证,先后淘汰了成本可控但存在动火作业隐患的传统防水卷材方案、无需动火但成本激增的自粘防水卷材方案,最终,成本与传统工艺基本持平,又不需动明火,而且还速干的第三套方案脱颖而出,这个方案是用一种特殊的水泥防水涂层代替传统的改性沥青,既提高效率缩短工期,又破解了传统工艺有消防安全隐患的问题,非常适合用于老楼重做防水,这也是属地首次引入新工艺为居民楼重做防水。

据了解,小关街道8栋漏雨居民楼防水工程于6月中旬正式开始施工,目前已有3栋楼在“不动明火”的前提下,顺利完成防水重做工程,其他居民楼的相关施工也在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