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全荣老兄,是我多年的挚友、文友,我俩交往近半个世纪,关系可以用情如胞兄来形容。2004年,他的第一部集子《金融人生》出版发行,我还为这部集子写了读后感。今年的他抱了一大摞打印稿交我看。书稿名为《足迹》,内容是他的童年岁月、青年戎军、壮年工作及退下来的生活简历,这老兄,还真了不起,虽然年岁已高,仍笔耕不止,令我十分佩服。

8月23日

人生在世,不论你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布衣之士,每个人都会在身后留下一串串的足迹。这些足迹,是人生的写实,独特的个人档案,是每个人的私有遗产,是呈现在世上充满哲理的共性与个性共存的印记。全荣老兄人生简历并不复杂,他年轻时踏入军营,转业到地方一直在金融系统工作。《足迹》写了他的童年、青年、壮年及退休后的生活记录。他是强者之为,勇者之行,他敢于面对人生,善于采撷生活的浪花,巧妙地把自己的脚印串起来,献给社会,赠给朋友,留给后人。这种功德无量的壮举,我们应该为他点赞。

国家立史、州县编志,家族修谱,构成了中国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那么个人的“脚印”是史之补充,志之充实,谱之完善。全荣老兄的《足迹》起到了完善历史的作用。

纵观《足迹》中的作者,童年是在战火、动荡、贫困、艰辛中长大的,没有饱食终日的金色童年,伴随他的是艰辛和无奈,他的童年,复印了新旧社会交替之际,生活在底层人们生活的实景,热血报国,戎边从军,金融生涯,是他工作的全部。在他童年、壮年的工作中,虽无叱咤风云的壮举,更无惊天动地的业绩。就在这平凡的工作中,他谱写了一曲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主旋律。他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那闪跃着光辉的军功章,那一摞荣誉证书,是他人生的最好佐证。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生活,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永恒定格;改革开放以来,这是一个热闹的时代,发展的时代,梦幻的时代,在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之时,他从岗位退了下来,面对夕阳、他笑对人生,拥抱晚霞,他上老年大学,在这个群体中他学书法,学文学,学声乐,学舞蹈。再一次进行营养补钙,他笔耕不止,朝花夕拾,诉说着足迹中的经验与教训,他游览祖国大好河山,领略壮丽清奇的山川佳色,绚丽多姿的河湖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情邑俗,让人不忘初心的红色景点,历史厚重的古建筑群,从而让他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他的夕阳生活是丰富的、多采的、充实的。全荣老兄的行为,为退休的人群,树立了一个好的楷模。

人生少年、青年、壮年、老年,这些都是一样的,但人生的轨迹是不同的。路是人走出来的,历史是个人描绘的。个人这部书、这台戏,不论是传奇或平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走直路,走正路。全荣老兄在政坛退下来,敢于面对人生,敢于对自己进行总结,敢于把自己的足迹串起来,让江东父老去检验,他是一位强者,勇者,是一位可歌者。

《足迹》不仅是他个人的总结,也不仅是他个人资料的总汇,我认为是他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全荣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踏入社会的,那时的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生活之艰辛,条件之差,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他的优秀是逼出来的,他的不坏金身是在烈火中炼成的,在平凡中,我们解读了他的伟大,在细节中仰视了他的伟岸。今天,改革的大潮波涛汹涌,经济的持续发展,物质的丰盈,一些沉渣也跟着泛起。一部分年轻人追求着西方灯红酒绿的生活方式,吃穿要档次,生活要享受。他们丢掉了中华美德,忘掉了先辈人创业的艰辛,扭曲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足迹》是一副清凉剂,对一部分人起到洗脑去热的作用。

《足迹》是一部衔华而佩实的回忆录,可以用“文不接古,匠心独妙”来形容它。通篇文章没有故弄玄虚,追求华丽的写法,作者用写实的手法,顺其自然,敞开心扉,娓娓而谈,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清新的感觉。

全荣兄不是专业作家,他的两部作品,我给归纳属于自然文学。自然文学属于非虚构的散文文学,他追求的是人生道德理念,以写实性、科学性、自然性为一体。他游记中的山水、动静结合,景色的神奇处、精妙处,无不自然地流露于笔底,具有丰富的知识性,从而满足读者好奇心,激发他们去热情探索的兴致,具有正能量价值。全荣兄用《足迹》作为书名,我想是他的匠心独运。我们知道,足迹是一种特殊的人为的印记,但它的存在必须在特殊的环境中才能派出。足迹没有生命、没有长存的空间,但这种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印记没有人去重视它,而全荣兄拿自己的足迹去回忆,去揣摩,去做文章,并用历史的刻度去衡量,从而使静止的足迹就有了思想,就有了精神内涵,也把足迹的生命拉长了,足迹成了全荣兄的个人档案。

去年,《江苏作家》约我写篇稿子,我以《戏说老年文学》为题,写了一篇老年创作的走势。如今退下来的公务员、教师、医生,都拿起笔来,写自己的经历,仅找我看稿子的就达几十部。这是一种很好的风气。全荣老兄的两部佳作,也是在这种风气中诞生的。这种面对人生,总结自己,告诫后人,补充史志德,充实生活,锻炼手脑,是一种高尚的举措。

愿全荣兄的《足迹》,能带出更多的老人去书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