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建议征集是人人有序参与治理的重要渠道,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长宁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为城区和社区治理带来更多新气象。其中,新泾镇结合实际,树立人民导向的城市治理观,持续探索符合超大混合型社区治理特点和规律的实践新路径。

“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挖掘空间资源 提升环境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点子:本人居住小区缺少休憩空间和活动平台,建议充分挖掘空间资源“边角料”,建设可供不同年龄层、不同社群需求的休憩空间和活动平台,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满意度。建议人:戈兆宏(绿八居民区)

金果子:绿八居民区发挥“家园同心树”平台优势,广泛听取群众建议意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选址、方案设计、工程营造,建设了一座占地732平方米的社区生态花园,包含四季花园、生境驿站、蝶恋花溪、疗愈花园、自然保育区等五大区域以及一条贯穿其中的鸟类科普廊道。生态花园不仅提升了社区环境品质,拓宽了居民活动空间,还满足了居民多样化需求,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2023年,居民区在不断收集群众“金点子”的基础上,再度深化项目内涵,精心打造了全市首座“生境博物馆”,为“生境+”项目再添新动能。

小转角变身社区治理新地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点子:本人居住社区配套公共服务空间和服务资源相对缺乏,但紧邻同仁医院,有丰富的健康资源,建议在充分挖掘闲置空间资源、打造共享客厅的同时,引入同仁医院的医疗服务资源,满足居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建议人:冯大跃(曙光居民区)

金果子:曙光居民区党总支根据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经过梳理规划,将辖区一转角处约300平方米的闲置空间打造成居民家门口的共享客厅。为丰富空间功能结构,党总支主动与共建单位同仁医院商议,试点引入高端智慧医疗设备和前沿医学健康理念供居民在此空间体验。在此基础上,“健康餐盘”“健康脱口秀”等以健康为主题的特色项目陆续进入共享客厅活动菜单。集服务、办事、议事功能为一体的共享客厅一经打造完成,就吸引了大批居民前来体验打卡。共享客厅的打造,不仅拓展了社区公共空间,满足了居民群众的需求,还融通了院区、社区与街区,实现了资源的共通、成果的共享。

背街小巷蜕变“睦邻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点子:碧夏小区、紫竹小区和虹园八村、适存小学之间,有一条全长约200米、南北走向的内嵌背街小巷,因其属于沿线多个小区的公共活动地带,多年以来缺乏物业管理、空间老化破旧、环境脏乱差等治理问题始终困扰着沿线居民,建议进行改造,为居民提供一处集休憩、娱乐、运动、社交于一体且面向社区全龄段居民的睦邻空间。建议人:杨文龙(刘二居民区)

金果子:新泾镇党委政府着眼“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回应居民需求,紧盯“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行动要求,2021年,“睦邻巷”微更新项目正式在刘二居民区启动。为了更全面地体现居民意愿,更加广泛地倾听居民声音,在“睦邻巷”微更新过程中,新泾镇联合刘二居民区、红擎公益、社区规划力量、专业设计团队,通过设计方案张贴公示、居民意见征询会、社区随机走访等多种途径,面向“睦邻巷”全体社区居民、周边单位,开展阶段性、多轮次的社区调研与建议征询,确保微更新设计方案不断优化,最大限度符合居民的需求意愿。项目完成后,又在居民建议基础上,制订睦邻自治公约,成立睦邻自治理事会,建立“睦邻账户”,每月策划举办公共市集主题活动,实现了“睦邻巷”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

量身定制睦邻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点子:本人居住小区虽然干净整洁,但无规整的活动空间供居民休憩、活动、玩乐。建议整合闲置空间,营造活动“公共客厅”;同时针对小区活动群体以老人和小孩居多的特点,在活动区域设计和提供公共服务类别上能够“量身定制”“各取所需”,以最少的资源收获最大的效益。建议人:张平里(虹九居民区)

金果子:新泾镇虹九居委会收到建议后,盘活整合小区闲置空间,以养老服务和亲子服务为重点,利用闲置空间建起了虹九“Xin邻驿家”,依托“Xin邻驿家”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对参与基层治理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特点,“Xin邻驿家”被分成了不同的区域:有举办各类为民服务活动的“社区展厅”和“多功能厅”;有专门为社区青少年打造的“儿童天地”;还设有亲子工坊、游戏魔盒、百变展廊、议事工坊等多个功能区,用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活动需求。“Xin邻驿家”建成对外开放以后,举办了元宵节灯会、睦邻主题艺术节、各种主题的诗歌分享会、手工艺培训等老少皆宜的活动,受到了居民的热情欢迎。为促进邻里和谐、亲子友好,还举办了“我是小画家”“谁是小能手”“小小议事堂”等活动,邀请社区孩子和家长一同到“Xin邻驿家”参与社区大家庭活动,收获知识、收获快乐的同时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在整个社区打造了一个“睦邻朋友圈”。

实践园里展现“新泾智慧”

“E·空间”汇民意聚民智,让服务更多元、更精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更好地倾听民声、集中民智、惠及民生,新泾镇于2023年以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网络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依托镇域多方力量,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正式上线集为民服务、政务共享、活动沙龙、互动展示、在线参与、民意征集于一体的综合体——“新泾智慧政务E·空间”,有效推动社区治理与政务服务驰而不息,美美与共。

新泾镇拥有121个自然小区,常住人口达14万余人。镇域跨度大,居民前往社区事务中心办事耗时费力。有社区居民通过“E·空间”交流洽谈区对政务服务、社区治理等身边事建言献策,提出“希望办事能像购物一样便捷”。为了积极回应居民需求,更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基层治理的有机结合,推动多元社区治理创新与发展,在广泛征询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新泾镇党委政府主动回应,在建设完成镇域东、西、北三个政务服务延伸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政务大厅布局,打造“一网通办”自助服务区、上线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屋,完善“7+4+3”政务延伸服务体系,以线上、线下双向帮办联动机制,助力政务服务“零距离”。“E·空间”为社区居民搭建了畅所欲言、提供治理锦囊妙计的平台空间,通过持续不断地收集社区居民对政务服务点位建设的意见建议,从最初的仅办理高频事项到如今的受理系统全覆盖,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社区居民和企业家(楼)门口办事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进一步扩大、畅通民意收集的覆盖面和渠道,新泾镇以社区事务中心“E·空间”为据点,扩展功能模块,通过公布监督热线,定时查看人民建议征集信箱、意见箱及意见本,全力落实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维护工作,并积极运用推广“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好差评”“网评”手段,打造社情民意征集矩阵,形成了群众表达需求、建言献策、实时监督的征集网络。近三年来,征集矩阵共收到各类意见建议54条,办结采纳46条。在收到相关意见和建议后,事务中心先行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核实情况,认真处理居民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及时将问题或建议上传下达,与其他部门沟通联动,形成可行方案并将处理采纳结果及时反馈给建议人,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归属感和幸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来源于长宁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

撰稿:陈容超

编辑:程 前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