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北京多家景区无需预约”的消息刷屏。大家欢呼雀跃的背后,是“苦预约久矣”的一次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个疑问在我的脑海盘旋了许久:为什么现在去哪儿都要预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了线上预约的功能。也就是这几年开始,每年出行,我一向粗放式的旅行计划开始失灵。

细致安排好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游玩时间成为一项头疼的工作,因为每一个景区都在预约内卡死了入园时间。譬如我去年和家人去南京旅行,总统府和南京博物院我想在小半天时间逛完,所以我在官网上预约就要选择上午或者下午时间段入场,这在旅行规划上给我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如果超出预约时间范围,基本上就入不了景区,重新再预约可能多半因为时间段人数过载而被拒绝,再如果碰上节假日高峰期你想想那种酸爽的体验。

旅行体验的惬意感好像就这么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热门景区提前预约要靠抢,蹲点预约成为一种默认的常态,碰上高峰期还不一定能预约到。黄牛倒是从中寻得了商机,这和买火车票要靠黄牛没啥区别一样。

景区超载和游客排队一直难解是预约制形成的原因。预约就像医院一样,可是医院是可以加号的,还可以挂急诊,现在许多景区不预约便去不了,这才是最头疼的事情。

让人兴致减半的不仅仅是预约本身,还有对手机操作娴熟的硬性要求。

很多老人不会操作,到现场也折腾不出名堂,只能打退堂鼓。还有些老人连智能机都玩不太好,预约过程中要搜索关注很多的景区账号,填写相关信息的流程,让他们对旅游这个事情产生了畏惧感。年轻人学习强都感到抵触,更何况是一个反应变慢的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的总总问题,都需要景区和文旅相关的职能部门提出更具精细化的政策:很多游客都是大老远旅行,抢不到票还不让进的杯具时常发生。线上预约占大头,也有适度留出一部分给线下游客;有老年人不会处理的,软件层面或者线下层面能否做到适老的优化;有黄牛扰乱预约机制的,就要采用有效机制提前防御。

我的朋友不止一次跟我吐槽:以前旅游好好的,也没什么预约制,游客也不少,不照样运行?像文物馆藏、有荷载要求的景区,这些地方在应对旅游高峰期时,搞一下预约制没毛病,可以避免游客跑空,也是出于安全考虑,但绝大多数景区,其实完全没必要搞预约制,完全就是人为画蛇添足。

我想,预约不是单一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得根据景区最大承载量,灵活监测,科学管理,有效疏导,提前预警。比如在旺季,在热门景区,如果持续逼近或超过最大接待量,就得采用预约制度。一是保障景区的安全管理;二是保障游客的体验感;三是引导游客错峰出游。

要避免非此即彼的观念,不管该不该取消,最不该的是“一刀切”。就像有的人出游喜欢事前做攻略,有的人则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样。如何让想去的人顺畅的游玩才是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互动

来源 丨红 网 论 坛@嫩渣沃森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