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对受持菩萨戒的两个误区

一. 误认为菩萨戒高不可攀,所以望而却步。事实上,《梵网经菩萨戒本》同于净土法门,即不是单一的佛力,也不是单一的自力,是将自力与佛力融为一体,是合力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一乘圆教,契理契机,念佛与受持菩萨戒相辅相承,合则双美,分则两亏。

据《梵网经菩萨戒本》以及《璎珞经》,受戒的对象应该分为两类:

1.普遍受戒的对象--六道一切众生,种当来成佛之因;

2.受戒且得戒的对象,是但解法师语者。

所以,《梵网经菩萨戒》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谁发愿受持,谁就契机。“尽受得戒,皆名第一清净者。”受戒使我们浊恶凡夫成为第一清净者。

二. 误认为受戒犯戒罪加一等。此乃是套用了世间法“知法犯法罪加一等”。这本是歪曲了佛法。

佛在三藏十二经中说:“一切无非因果。”但没有说过罪加一等!佛、菩萨慈悲处处呵护众生,从不加罪于众生。而还在许多经典中告诉我们犯戒忏悔的方法,我们依教奉行,可重获清净。加之受戒之人,临犯错造恶之境,生惭愧心、迟疑心皆得减罪。

不要听从只了解佛法、不了解戒律的人把世间法随便套用于佛法之上。

受持菩萨戒之犯戒与失戒以及持戒功德

菩萨虽持一戒,要比小乘持具足戒的功德更大,因为菩萨戒的每一戒都是“无尽戒”;持一戒,即在一切众生分上得到持戒功德,众生之数无量,持戒的功德也就无尽了,所以受持菩萨戒的功德之大,大得无法比喻。

《璎珞经卷下》说:“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又说:“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又说:“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可知,教化他人出家受菩萨戒的功德是很大的,自己受菩萨戒的功德,那就更大了。

犯戒罪过:有人以为受戒固然功德很大,犯戒的罪过也很大,唯恐受了戒不能坚持不犯,所以没有勇气受戒,在这里却明白地告诉你:“有而犯者,胜无不犯。”为什么呢?这就是菩萨戒的功德作用了,因为持戒是对一切众生持的,所以在一切众生中有功德,犯戒则绝不可能对一切众生而犯。

比如犯杀生戒,即使天天杀,时时杀;也不可能杀尽一切众生,杀一众生,仅于一个众生身上得罪,杀生有罪,却没有在一切众上身上得罪。所以又说:“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所以,又称菩萨戒为“四十二贤圣法”,四十二个阶位的菩萨(三十贤位加十二圣位),是由于受持了菩萨戒而得。

所以,《华严经》要说:“戒是无上菩提本。”《梵网经》要说:“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

失戒情况:菩萨戒不是“尽形寿”受持,而是“尽未来际”受持,所以命终不舍戒,菩萨不拒性别与变性(男女身互转)之人;所以二形不失戒。

菩萨戒只有在两种情形下失戒:一是犯了重戒,二是故意舍去大菩提心。犯重戒有两种:一是破重戒,是以上品烦恼缠犯(如故意杀人);二是污重戒,是以中品烦恼缠犯(如过失杀人,不加注意而误杀人)。

舍大菩提心,即是对人宣布不做菩萨了,或者不相信有菩萨行了,或者以为大乘不如小乘好而不学大乘法了,乃至不信佛法而信外道了,这都成为舍菩萨戒的因缘。

有犯不失:菩萨戒一经受得之后,从生至生,直至成佛,都是永远随逐的,因为戒体是一种无形状无表象的无漏色法(物质体),当它一经熏上了我们的本性理体之后,只有被遮没的可能,却没有失落的可能了。

所谓犯了重戒失戒,那只是因受恶法阴影的遮没而失去了戒体的功能,并不即是戒体从我们的本性理体上失落,这是应当明白的。

所以,《梵网经》许可犯了十重的人,于佛像前忏悔过恶而取相重受。《璎珞经》则直言:“十重有犯无悔,得使重受戒。”瑜珈也是直说:“以上品缠犯如上他胜处法,失戒律仪;应当更受。”

所以,“重受”或“更受”,乃是以外在的佛菩萨(他)力,为引发先前曾熏受的戒体,使之恢复其戒力功能而已。

受菩萨戒要做什么准备

要做菩萨就要真实的脚踏实地的来学佛,先对无我、对出离方面要有感受,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的发起菩提心。

小乘是把自己的漏给堵住,轮回的业把它结束掉,你的生命这样才会充实,才会大而有光。

所以,你看这个画像也是,凡夫就光是一个人,如果圣者头上就有光圈,这样行起菩萨道来菩提心才会非常强大有力。

现在想受菩萨戒,往往以前就有这样的善根,但是来到地球上投了胎之后,我们在这个境界当中会迷失掉自我,迷失了自我之后有时候就变得没有力量了,我们的生命都迷惑在这个业力的世界里面。

就好像驾驶飞机在云雾里面,靠感官完全没有办法看到,这时候只有看仪表盘。所以佛陀的经典是真理的指导,它叫规则。这个就像仪表盘一样,你只要看着它,跟着它的指挥,你参照于真理你才能超越出这个迷雾,六道轮回的状态。

那个迷雾就好像众生业力一样,我们自己给自己造的业力的环境,如果没有佛讲的真理就完全迷失在里面了。

菩萨戒的行持

现在一般人对持戒有一种畏惧之心,就是怕自己持不好戒,罪过很大,会下三恶道。其实,受菩萨戒的前提是要发菩提心,受了戒就跟成佛结上了缘。能够跟成佛结上缘分,比不受戒而没有缘分来得强。

宁可受菩萨戒,犯了重戒下地狱,也比你不受菩萨戒好。为什么呢?因为结上了缘分,所以下地狱出来后还可以成佛。永远不受菩萨戒的就没有这个缘分,无量劫还要轮转,也还是要下地狱。

受了《梵网经》十重四十八轻戒的,前面的十重戒要注意,不要去犯。其它的四十八条轻垢戒是可以忏悔的,犯了后忏悔能够忏除。更何况受了菩萨戒,我们就有菩萨戒的戒体,有这个戒体,就有佛力的加持。

如果不受这个戒,当对境生起的时候没有戒律的护持,就一定会犯。如果你有戒体的话,遇到对境,戒体马上产生作用,你就不会去犯。所以,还是要勇敢地来受菩萨戒。受戒对自己有好处。

受持菩萨戒的开示

第一,要懂得戒的意义;

第二,要知道怎样如法受戒;

第三,要知道受戒的功德;

第四,要知道失戒的罪苦;

第五,对受戒的道理要正解深信;

第六,要发大愿求上品戒;

第七,要至诚禀受净戒;

第八,要精明戒法;

第九,得戒后要善能护持,少有亏损当从速忏悔;

第十,当知处处都可以持戒的,不一定要出家住寺院才能受戒的。

希望戒子得戒后,当如法精修,毕生严持不犯,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这才能达到受菩萨戒的目的,获到殊胜功德――圆满菩提,究竟成佛。则上不负世尊制戒利人之盛德,下不负发起传戒诸同仁的厚情,和你们这次受戒的胜缘。

受持菩萨戒的开示

你想往生,一定要受菩萨戒、发菩提心。佛经里有个比喻,你受了菩萨戒,你的这个碗就是一个金碗了,这个金碗就是砸碎了,碎片还是金子的。不受菩萨戒,受其它戒,你的这个碗是泥巴碗,就算是一只完整的碗,但还是泥巴的。所以我们鼓励大家受菩萨戒。

关于菩萨戒,对十重戒要很好地去受持,不能丝毫违犯;对四十八轻戒,尽量去受持,能受持多少就受持多少。关于持午问题,如果确实持不了,那就晚上吃一点,作服药想,但是要生惭愧心。

我们在这个世间只能粗持戒律,这也说明我们在这个时代,只靠持戒是没办法得解脱的。如果以自力的法门修行,对持戒的要求就非常高,则如果再以诸佛、菩萨的慈悲愿力,以其愿力令我们行持圆满。

受菩萨戒者有八种殊胜功德

一者道场殊胜,菩萨发心,受此大戒,越六趣三乘,直至菩提。

二者发心殊胜,若人一念,发起大悲大智,受菩萨戒,即超二乘。

三者福田殊胜,假使有人供养满世界大阿罗汉,不如供一受菩萨戒者。

四者功力殊胜,受小乘戒,譬如萤火,受菩萨戒,譬如日光。

五者灭罪殊胜,受戒破犯,犹胜外道,以戒威力,设堕恶道,受罪轻微。

六者受胎殊胜,受菩萨戒者,若有胞胎,常为天龙善神,共守护故。

七者神通殊胜,受菩萨戒者,能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作黄金。

八者果报殊胜,受菩萨戒者,当生莲华藏海,受法性身,一得真常,永不退转。

受大乘菩萨戒,既得如是广大功德,因此奉劝诸善男信女,凡是信仰佛法皆应求受大乘菩萨戒。既有百益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

▍版权声明:

○ 本文转自佛日清凉,由玉泉寺编校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图文 | 玉泉寺数据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当阳玉泉寺

© 公众号:dy-yuquanchan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