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水是流经陇南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一条绵延曲折的历史长河,它是嘉陵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也是嘉陵江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南部齐寿山(古名嶓冢山),流经天水市秦州区后,在礼县折转向南,又急转向东,然后进入西和县、康县、成县,在陕西省略阳县注入嘉陵江,全长279公里,流域面积近万平方公里。

文明的起源与文化的传播,往往与自然地理息息相关。西汉水流域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既有横贯全流域的伏羲文化带,往后还有周秦文化的基因,又有中原文化、羌氐文化的影响,还有巴蜀文化的成分。是滋润培育华夏文明根基的母亲河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水齐寿山,西汉水发源地

实地勘测,记者知道那一脉孱弱的溪水从天水市麦积区的齐寿山奔涌而去,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最终从天水的麦积区出发,流经礼县,蜿蜒穿贯陇山而去……

站在西汉水的河畔,实在无法相信西汉水为嘉陵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也是嘉陵江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西汉水自齐寿山发源后,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天水、礼县、西和三地。在这一区域,它的上游河段沿途容纳了五条常年河和一条季节河,它们既为干流提供了丰沛的水源,又是沟通南北的天然通道,也孕育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下游则山陡谷狭,但耕地较多,有大面积的草地和土地资源可开发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礼县大堡子山附近的西汉水

正是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陇南境内的先民们便在陇南山地的大小河谷地带创造了发达的上古时期河谷农业文化景观。

从西和县城出发,沿着去何坝镇、洛峪镇的山路而行,这条清澈的小河名叫洛峪河,一直陪伴记者一行向着目的地——仇池山迤逦前行。顺流而下,道路就通向了仇池山,而洛峪河也在仇池山麓,投入到了西汉水的怀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和仇池山

远眺仇池山,高大巍峨的伏羲崖,壁立千仞,异常醒目,像是耸立在天边。

华夏人文始祖伏羲,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仇池山伏羲崖

众所周知,临近陇南的天水市是伏羲氏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代表性的景观有伏羲庙、卦台山,那么为什么会在仇池山也有一座伏羲崖呢?它和伏羲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司马迁的《史记•三皇本纪》记载伏羲“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即他生在成纪,在如今的天水一带:但西汉已散佚的纬书《遁甲开山图注》则把伏羲的出生地直接指向仇池山:“仇夷山,四面绝立。彭池、成起皆西士,是伏羲出生处。” 这本书 多的内容曾为《水经注》《后汉书》《文选》《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等典籍所引。宋人罗泌集神话历史大成之作《路史》则中和了这两种说法,说伏羲“生于仇夷,长在起城”,仇夷即今天的西和县,而起城在今天水秦安一带。

因为天水、陇南相毗邻,历史上行政区划曾经多次重叠交叉,加之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民族文化、民风民俗、生活习惯、语言交流又同根同源,说陇南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应属正解。

伏羲所处的时代大致距今约7000年到5000年,和仰韶文化距今的年代完全重合,那么在西礼盆地的西汉水流域,仰韶文化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又有哪些重大发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礼县高寺头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人首形器物盖”

——少女头像。西汉水上游礼县高寺头仰韶文化遗址,曾出土一件“人首形器物盖”,人首酷似大地湾出土的“人首彩陶瓶”,生动地塑造了母系氏族社会一位可爱的少女头像,堪称我国原始雕塑的优秀代表作。

——双耳平底彩陶瓶。礼县石沟坪遗址,曾出土过一件双耳平底彩陶瓶,颈下有两条横线,肩部绘双鱼纹,中部两边有变体鲵鱼纹。

——变体鲵鱼纹及宽带纹的彩陶盆。西和县西峪坪仰韶文化遗址中,除有尖底瓶、彩陶罐出土外,新出土一件有变体鲵鱼纹及宽带纹的彩陶盆,红衣黑彩,纹饰绚丽,造型优美。

——太极图式旋涡纹彩陶钵。西和县宁家庄仰韶文化遗址,经常出土彩陶瓶、盆、钵、罐。一件红底黑纹的彩陶钵,此钵腹部有两道平行横线,两线中间画有六道太极图式旋涡纹。

——大地湾类型的仰韶文化彩陶碎片。礼县盐官镇新集村,1988年有大量大地湾类型的仰韶文化彩陶碎片出土,并有夹细沙红色交叉粗绳纹钵的口沿陶片,还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细泥质红彩陶盆的口沿。

发现这些精美彩陶的遗址中,西和县宁家庄遗址尤为重要,在这个位于西汉水南岸的台地上,有五六千年前的房址和灰坑,最早的陶片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前,这是甘肃陇南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址,那时先民们就已在这里繁衍生息。

在宁家庄遗址,专家还发现了一件特殊的文物:彩陶权杖头,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和县宁家庄遗址出土的彩陶权杖头

彩陶权杖头是一个用泥质红陶做成的扁球,由上下两个钵形半圆体对接而成;扁球的上半部向外圆鼓,下半部弧状急收,球体内部中空,上下两端各有一个圆孔,上孔小、下孔大;在橘红的器表上用黑彩绘满图案,图案由弧线和圆点构成,上半部为不对称的花卉纹,下半部为以十字纹均分的四只背向高飞的变体鸟纹。

从它内部中空,上下孔之间可以木棍类的条状物穿过,我们可以推测该器是穿在棍棒上的,彩陶球形器与棍棒组成的器物是象征权力的“权杖”。可能是氏族或部落的原始宗教崇拜信仰物,为氏族或部落的首领或酋长专用。

从花卉纹和鸟纹可以判定,它显然是来自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的遗物。

武山县傅家门遗址,出土了仰韶时代鲵鱼纹彩陶瓶,腹部绘有人首和变体型鲵鱼纹鳞身图案,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龙图,可能是伏羲氏的雏形。再到后来就是秦安县大地湾遗址,那里更是有大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一期伏羲文化的遗存……

从这些出土文物的走向和分布,我们隐约可以触摸到一条从仇池至成纪的最古老的文化带。 伏羲文化就是从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之间的渭河、西汉水流域发展起来的,那么陇南自然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文|奔流新闻记者 刘小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