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5000年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读书重学的传统,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读书大国。

今天这四组12枚汉简,真实地还原了玉门关屯戍吏卒识字、学习、阅读、写作的过程,从而获得知识、技能。2000年前,他们不只会操劲弩长剑,还是一群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热血青年,至今,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玉门关遗址

(一)

第一组【原简】:

1. 大晨至鸡鸣六大晨至鸡鸣六大晨至鸡鸣六大晨至鸡鸣六大晨至鸡鸣六鸡鸣至 842

2. 仓颉作书 以教后嗣 幼子承诏 谨慎 84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周千秋赵孺卿爰展世高辟兵 1972B

4. 四六廿四 六九五十四 五八卌 四七廿八 三六十八 二五而十 三三而九 五九卌五 三七廿一 二六十二 二三而六 四九卅六 二二而四 106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七日 戊 丁 丁 丙 丙 乙 乙 甲 甲 甲 癸 癸

申 丑 未 子 午 亥 巳 戌 辰 戌 卯 酉 1600A

简1、2采集自马圈湾烽燧遗址,简1是吏卒练字时留下的习字简。大晨,汉简中记录时间的词,是天亮之前的一段时间。“大晨至鸡鸣六”一连写了5遍,类似的简有数枚,书写的内容是常用字。是汉简上识字学习遗留的痕迹。

简2是《仓颉篇》开篇第一句,笔画少,简单易学。《仓颉篇》是秦汉时期启蒙识字书,最初内容有秦丞相李斯的《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的《爰历篇》,太史胡毋敬的《博学篇》组成的四言韵文识字课本,汉代数次修订,全篇3300字,无重复字,仍称《仓颉篇》。凌胡燧出土的汉简“游敖周章。黚黶黯黮,黝黭䵮黤赫赧,儵赤白黄”是《仓颉篇》第十二章习字内容,笔画多,书写复杂。

简3是《急就篇》的内容,1907年3月斯坦因采掘自宜秋燧遗址,《急就篇》也是汉代学童识字课本。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编撰,约在公元前40年成书。全书为三言、四言、七言韵语,以便诵习。分章叙述名物,如姓氏人名、饮食、服饰、器物、音乐、宫室、植物、动物、疾病、药品、官职、法律、地理等,不仅为识字而编,还有传播知识,应用实际之需,类似于小百科全书。

简4是乘法口诀表,戍卒算术学习资料。

简5是干支纪日简,1907年斯坦因采掘自凌胡燧遗址,吏卒学习运用干支法资料。干支法是我国古代纪年法,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依次两两相配,共配成了60个干支,称为六十甲子,周而复始,循环记录。干支不仅可以纪年,还可以纪月、纪日、纪时。玉门关汉简中干支最多的是纪日纪时,古代一天分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小时,每个时辰用一个地支作记录。屯戍吏卒值守瞭望,日迹巡察、耕画天田等劳作的时间,都要用干支纪年纪日纪时,吏卒要掌握干支的写法用法。

(二)

第二组【原简】:

6.社日 众人尽坐 为卿明读爰书 约束令卿尽知之 217

7.乘塞蓬隧吏士 谒诵蓬火品约 具蓬器千秋 1226

8.弟子王习,诣霍师门下,叩头叩头 敢多问 先日相见 甚厚 起居 无恙 烦劳毋也,叩头叩头 88DYGG:3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6是玉门候官吏卒法律学习记录。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逢戊日。卿,对听者的尊称。明,公开。爰书,秦汉时期的司法文书,包括检举、讯问、供词、勘验笔录,查封财产、追捕犯人报告和判决书等。约束,要求做到,即要求士卒知晓、掌握爰书内容。

简7是戍卒谒诵“蓬火品约”和演练记录。谒诵,朗读、背诵。蓬火品约,烽燧临敌报警发布烽火信号的条例。约,约定的办法,即报警、传递信息办法。具,准备、演练。蓬器、千秋都是传递烽火器具。这枚汉简中透露出屯戍官兵严谨的学习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简8采集自人头疙瘩烽燧遗址,共采集到9枚,其中3枚是热爱学习的青年王习分别拜在霍师、刑(邢)师、吴师门下学习。还原了戍卒王习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拜师传习的学习方法。是热爱学习,乐观积极向上的典型代表。

(三)

第三组【原简】:

9.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 有 98DYC:4

10.口不闻者何也 力墨对曰 官 2103

简9、10是吏卒阅读材料。简9采集自小方盘城,为《孝经》开篇语。《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提出“以孝治天下”的主张,从而达到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该书成书于秦汉之际,影响深远,是学习阅读资料。

简10是《力牧篇》内容,1907年3月斯坦因采掘自仓亭燧,该简仅辨11字,吏卒阅读资料。据《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相传力牧是车的发明者。玉门关汉简还有《论语》《周易》《列女传》《韩鹏赋》等阅读资料。通过阅读、理解,可以获取知识技能。

(四)

第四组【原简】:

11. 于兰 莫乐于温 莫悲于寒 140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 日不显目兮黑云多 月不可视兮风非沙 从恣蒙水诚江河 州流灌注兮转扬波 辟柱槙到忘相加 天门徕小路彭池 无因以上如之何 兴章教海兮诚难过 2253

简11、12是吏卒的创作作品。“莫乐于温,莫悲于寒”接近赋体,是对兰的生存环境及品质的描写。在荒凉寂寞的边塞,文吏处理完日常烦琐的文书,闲暇之余还能寄情写作,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文化素质。

简12出自冰草湖西墩烽燧。民国时期学者张凤在《汉晋西陲木简汇编》中将此名为“风雨诗”简。

第一句中显目,明显。黑云遮日,阳光不明。非同飞,风卷起沙土,望不见月亮;第二句从恣同纵恣,纵横恣肆。诚同成。州流同周流。蒙水成了大江大河,到处流淌,扬起波涛;第三句中辟柱读壁柱,墙壁支柱。槙到,颠倒。忘同妄,妄相加,乱叠加。俫同狭。彭池,滂沱。山下向上望,天门狭小,山路险峻;第四句中无因,无可凭借。如之何,怎么办。兴章,作此诗。教海,教悔。诚,确实。诗中的两个地名:蒙水,山东蒙水,天门,泰山南天门。此简记载了有从济阴、定陶等地来玉门关的屯戍吏卒,写山东的山水就好理解了。

国民之魂魄,文以化之。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文化是信念、灵魂,是军队的软实力。为维护边境安全,保障丝路畅通,玉门关屯戍官兵面对风沙酷暑严寒,恶劣的自然环境,严峻的生存挑战,繁重的戍守重任,仍坚持学习,凝心聚力铸魂,值得当代人敬仰和学习。

文|奔流新闻通讯员孙宏 记者荆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