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藏不露是一种卓越的才能。

作者:洞见CC

《庄子·缮性》篇里写道: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意思是说,在时运不济的时候,应向下扎根,藏好自己,以待时运的到来,这才是保全自身的方法。

庄子看来,人立身处世,安身立命,必须懂得一个“藏”字。

他曾不止一次劝诫世人,应当光华内敛,低调藏锋。

否则,木秀于林风必摧,行高于人众必非。

凡事太过外露,必然招致灾祸,唯有藏好自己,隐而不显,方可行稳致远。

1

藏言

《庄子·知北游》中讲过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智先生的人想搞清楚,什么是道。

于是他一路向北,逢人便请教。

途中,他遇到一个叫“无为谓”的人,便向其请教:先生,如何才能知道,安道,得道呢?

可“无为谓”却始终一言不发,只是面带微笑地看着他。

智先生感觉自己受到了戏耍,拂袖而去。

走了不久,他遇到一个叫狂屈的人,于是,他又提出了那三个问题。

狂屈说:这个不难,我且给你细细道来。

可当智先生准备洗耳恭听时,对方却憋红了脸,半天吐不出一个字来。

智先生大失所望,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后来,他见到了黄帝,张口就抱怨,“无为谓”和“狂屈”是两个骗子。

黄帝却说: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

在黄帝看来,无为谓是真懂道,狂屈只是装懂道。懂道者不谈论道,谈论道者不懂道。而我们这些在背后高谈阔论的人,差得就更远了。

庄子借黄帝之口告诉世人一个道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很多时候,不说,比能说,会说,要高明得多。

就像古人所说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说得越多,越容易凸显出一个人的浅薄。

真正高境界的人,都喜欢沉默。

所以,与其毫无分寸的直言不讳,事无巨细地表达自己,不如保持沉默。

学会闭口不言,才是一个人开智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藏器

《周易》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在局势不明朗,或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欲成大事的人,必然会经历一段长时间的蛰伏。

这个过程,既是藏器,也是蓄势。

《庄子·逍遥游》的开篇,就讲到一只大鹏鸟。

它想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可平时的风太小,根本不足以支撑它飞往那么高的地方。

为此,它只能在低调中保存实力,在蛰伏中修炼自己。

期间,还总有一些寒蝉和小灰雀,嘲笑它不知天高地厚。

大鹏鸟却充耳不闻,直到六月刮起大风时,它才张开双翼,乘风翱翔,直至九天之上。

天地之气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

在时机不成熟时,唯有潜蓄力量,你才能抵达你想去的地方。

昔日,楚庄王少年登基,朝政混乱,他力量太弱,根本无法改变什么。

为了稳住朝局,他三年不发政令,不理朝政,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几年之后,他在一帮贤才的辅佐下,清除奸佞,革新吏治。

很快,楚国上下为之一新,国力蒸蒸日上。

而他也在不久后问鼎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曾以鸟比喻自己: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在这复杂的世间,只有一个能藏住本事的人,才能躲过所有暗害,等来自己的时机。

《菜根谭》也说: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恃才彰显,只会为你引来非议和攻击;

锋芒毕露,甚至还可能为你招来杀身之祸。

只有藏器于身,韬光养晦,你才能保全自己,而后暗处发力,谋得长远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藏锋

《庄子》里有个故事,叫呆若木鸡。

讲的是,周宣王酷爱斗鸡,便请斗鸡高手纪渻子来给自己训练斗鸡。

训了十来天,周宣王去询问训练成果。

纪渻子说:现在不行,他们还太骄傲了,出去必打败仗。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去询问。

纪渻子说:还是不行,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太过浮躁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周宣王又去询问。

纪渻子说:差不多了。

“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意思是,这只鸡虽不会鸣叫,看上去像木鸡一样,但这样的鸡才厉害,别的鸡根本不敢迎战。

其实,不论是斗鸡也好,人也罢,一开始就锋芒毕露,结局一定会很悲惨。

知收敛、懂藏锋,才能于不动声色中逆风翻盘,占得上风。

三国时期,魏明帝驾崩,司马懿和曹爽一同辅政。

当时,魏国的兵权由曹爽一人把持。司马懿自知敌不过,为了暂时保存实力,他谎称生病回家休养。

期间,曹爽还经常派人来探他虚实,他也是积极配合着装糊涂。

渐渐的,曹爽放松了警惕。

见时机成熟,司马懿果断发动兵变,诛杀了曹爽以及党羽,独揽朝中大权。

曾国藩曾说:好胜人者,必无胜人之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愚蠢的人,没有多少实力,却总是示人以强,结果遭人忌惮,被人打压。

而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即使胸有激雷,也依然面如平湖。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于示弱中,击垮他人的防备,一举定乾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藏念

《庄子·渔父》里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人在路上行走,无意间看见自己的影子和足迹,以为是鬼怪,非常害怕。

他吓得飞快跑起来,不料跑得越快,足迹就越多,影子追得越紧。

于是他更加拼命狂奔,最后筋疲力尽而死。

杀死这个人的,并非所谓的鬼怪,而是他的念头。

正如《新唐书》里所说:有心者有所累。

庄子早在几千年前就看穿了,这世上最消耗人的东西,其实就是人的心念。

他在《达生》篇里也说过类似的故事。

有一次,齐桓公乘坐马车去山林打猎。

在半途中,他突然感觉眼前一花,好像有什么东西闪过。

他以为遇见了鬼,心中慌乱不已,连忙让车停下来,然后询问身旁的管仲:

仲父,你刚刚有看到奇怪的东西吗?

管仲摇了摇头:我什么都没看见。

听了这话,齐桓公更加深信自己遇见了邪祟,不然为何他人见不到,自己却看见了呢?

回到宫中后,他越想越不安,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

很快,他就病倒了,还整日失魂呓语,如同草丛里受惊的走兔一般。

庄子说: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

凡事思得太多,虑得太过,就如同给自己的精神上刑,必然会伤及自身。

唯有藏起多余的念头,摆脱过重的心绪,我们才能逃离精神苦役,让内心回归平和。

林清玄也说: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人生诸多烦恼,你将它藏在意识深处,不去看,不去想,尽量把思绪转移到身边一些美好的人和事。

时间久了,你自然就会将它们遗忘。

《箴言集》里有言:深藏不露是一种卓越的才能。

见识过的人越多,我们就越会发现: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唯有谦虚低调者,才能谋得高远,享得长久。

在往后的日子里,请藏好自己的底,也藏好自己的心。

不论人生境遇如何,愿你我都能持心自守,稳中取胜,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棋。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