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因为母亲的手是推动世界摇篮的手。

印度总理莫迪的母亲,希拉本·莫迪又是如何推动莫迪这个儿子前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去年12月,莫迪的母亲寿终正寝,享年99岁。

莫迪为了祭悼自己的母亲,在个人社交账号写下这样一句话:“一个辉煌的世纪停留在神的脚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莫迪给母亲希拉本的评语,对待人生虔诚,对待信仰虔诚,对待自己的孩子也同样虔诚,她从内而外,从始至终,皆是如此。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甚至说莫迪一点也不夸张,对于印度的大部分女性来说,她们都是这样从一而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多高的社会地位,甚至没有很多改变命运的机会,她们所拥有的不过就是听从命运的安排,去过虔诚又卑微的生活。

但这对于莫迪似乎并不是悲哀,相反,这样的女性悲哀被莫迪视为人生向前的榜样:

“我的母亲像所有的母亲一样,单纯又平凡,正是因为她的牺牲,塑造了我的思想、个性和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看,希拉本确实培养了一个好儿子一辈子在贫困中煎熬,将个性中的坚定与隐忍传承给自己并不起眼的儿子莫迪。

莫迪很争气,靠着自己的狠走向了成功。想想就可以理解,真正苦行僧般的生活不是谁都能承受的,但莫迪有这样的生活基础,有这样的榜样效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拉本传统而虔诚,结婚后生了多个子女,完全靠着自己的勤劳与坚持将孩子们养大,最贫困的日子里,住的房子都没有窗子。

可莫迪却发现母亲的乐观,“在工作时,她会哼唱她最喜欢的拜赞歌和赞美诗”。

可以想象,一个生活于悲苦之中的女性,骨子里其实都是对生命的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着,这才是希拉本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它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儿子莫迪。独赴深山,多年如一日吃苦耐劳的时候,莫迪脑子里总会响起母亲那乐观的歌声吧?

直到儿子真正一朝成才,一鸣惊人,印度才知道那个出自低种姓总理莫迪之坚定的信念,其实来自一个最传统又最坚定的社会底层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迪成为总理之后,曾多次给母亲出镜的机会。从荣耀回家,到带着母亲出席活动,他都是一个低调又孝顺的儿子。

希拉本虽然立足不高,但却有自己的生活感悟,她关心儿子的事业,也关心儿子未来的走向,她拿出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来建议儿子的行走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我不懂你的工作,但希望你继续为穷人工作,永远不要受贿,不要做贪官”。

希拉本的教子之训如此简单,却又如此高尚。

难怪莫迪愿意写下8000字的博文来祭悼母亲,愿意在媒体面前歌颂自己的母亲,因为希拉本给莫迪的都是形而上的本真忠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这样的希拉本唯独没有记住托起儿子向前的那个人:贾苏达本。

那是莫迪18岁便娶进门的妻子,守了一辈子的活寡,伺候了她与丈夫,甚至是家人的很多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迪结婚时虽然年纪小,只是听从父母的意见,甚至曾经劝告贾苏达本去过自己的生活。

但他从未将其成为自己妻子这件事当成事实,所以他耽误了一个女人的一生,却为自己的父母找了一个终生免费的保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苏达本遵循着莫迪的要求,努力在生活中向上,从一个大字不识的孤女成为小学老师,一路伺候着莫迪的父亲离世,母亲等到他的荣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个女人,哪怕没有妻子的尊荣,莫迪也不应该不认识她吧?但很可笑,当莫迪想要锦衣还乡的时候,她却被提前安排离开了生活了半辈子的婆家。

不知道这个时候的拉希本是怎么想的,又或者在她看来,贾苏达本原本就应该听从儿子的支配,去为她的儿子牺牲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常说见面三分情,人与人有缘走到一起,朝夕相处几十年,就算不是亲人也会生出亲情的吧?

拉希本为何没有想过贾苏达本的未来孤独冷落,为何没想到她老无所依?这个儿媳妇虽然不是儿子中意的,却是你亲自选的,与你生活了几十年不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种事的最根本原因还是莫迪,在他隐婚的那一天起,贾苏达本就成了多余的人。所以拉希本养的儿子不错,有追求有能力,偏偏贾苏达本找的丈夫不行,没担当没勇气。

在拉希本去世之后,莫迪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有目共睹,甚至被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理解为:“母亲的去世在一个人(莫迪)的生命中留下无法填补的空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母亲算是成功的吧?纵容儿子弃家于不顾,默许儿子隐婚40多年,理解儿子为上位不得不牺牲一些事情的现实……

拉希本这样的老太太活得通透又清醒,可唯独少了点人情味。贾苏达本的悲剧没人负责,也没有人为她善后,好像一切都是应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拉希本的人生走向结束的时候,贾苏达本依旧在苦难中不胜其扰。因为她虽然脱离了与莫迪的夫妻之实,却不可能拥有自己的人生。

不是第一夫人,贾苏达本却必须“享受”第一夫人的待遇,免费为安保人员做饭。想要出国躲清闲,又因为是“第一夫人”,不能随便离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牛就是贾苏达本这位第一夫人的人生,年轻时孝敬公婆,教书育人,年老后为着改善生活独居娘家,放牛、种地。

这样的莫迪算是好男人吗?他是拉希本的儿子,在她眼中儿子是好的,而且是有希望与未来的。但他也是贾苏达本的丈夫,在她看来,这个丈夫还不如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对比多么可笑,想必莫迪是不在意的,只是世人难免要拿来对比一番,评论几句,谁让这个人是专门为印度穷人工作的莫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