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出土一座口径为88.9厘米的战国楚鼎,成为迄今发现的先秦时期最大圆鼎。在此之前,最大圆鼎是武王墩墓以西约二十公里、寿县楚幽王墓出土的铸客大鼎,也是2014年12月13日首个国家公祭日上的国家公祭鼎原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存安徽博物院的铸客大鼎,重约400千克,口径87厘米(图源:ICphoto)

从如今的行政区划来看,古称寿春、寿阳、寿州的寿县只是位于安徽淮南的一座县城。但从历史上看,春秋时期的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和东汉阜陵国先后建都于此。公元197年,获得传国玉玺的袁术在此僭号称帝,结果众叛亲离死去。

上世纪以来,以寿县为中心发现了众多楚墓,大量文物出土。寿县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本来位于寿县古城之中,2022年迁至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内的新馆后,更名为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今年5月,该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图源:博物馆官网)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目前包括《安徽楚文化》《寿县文明史》两个基本陈列和《寿春寿文化》专题陈列,拥有1万余件/套文物藏品,其中包括230件/套国家一级文物,相比一些省级博物院也不逊色。将其誉为国内最强县级博物馆,或许并无夸张。

1955年,寿县寿春镇发现春秋时期蔡昭侯申墓,出土文物大部分为青铜器。

蔡国是周武王灭商后分封的最早一批诸侯国之一,但其君蔡叔度不满执政的周公旦,与管叔鲜共同发动“管蔡之乱”,被周公旦击败后从此存在感就一直有限。公元前684年,楚国将蔡国纳入控制范围,蔡国深受其扰,因此交好吴国对抗楚国,向来是蔡国的大方针。公元前506年,蔡国曾跟着复仇的伍子胥一起攻占楚国都城郢,也算扬眉吐气一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秋时期蔡侯申簋。1955年寿县蔡昭侯墓出土(图源:ICphoto)

之后楚国又攻蔡,吴国建议蔡昭侯迁都靠近吴国。于是公元前493年蔡昭侯不顾臣下反对,将蔡国都城迁到寿春附近。两年后蔡昭侯打算入吴朝见,臣下怕他又要迁都,于是合谋派刺客将蔡昭侯杀了。

后来吴国被越王勾践灭掉,蔡国也继续交好越国抵抗楚国。如今博物馆中的“越王者(zhū)旨(jī)於(yú)睗(shì)剑”,就是蔡国交好越国的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1月出土于寿县蔡国贵族3号墓。(图源:ICphoto)

剑由剑身、剑格、剑柄和剑首四部分合成,在剑格的双面用绿松石镶嵌出空心鸟篆铭文,正面为:戉(越)王戉(越)王,反面为:者[zhū]旨[jī]於[yú]睗[sh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王者旨於睗即越王鼫与(前464年—前459年在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之子,与当时的蔡国君主蔡侯产属于同一时代,两人年龄相近且联合抵抗楚国。越王便将在位期间打造的青铜剑作为信物送给蔡国,最终入葬于蔡国贵族墓葬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剑柄上有两道凸箍,用绿松石镶嵌出精美的勾连云纹。(图源:ICphoto)

蔡国终究还是没能抵挡住强大的楚国。公元前447年楚国灭蔡国之后,寿春被纳入楚境,差不多两百年后成为了楚国春申君的封地。

只是,虽然楚国对蔡国予取予求,但在强大的秦国面前也节节败退。公元前241年楚军牵头组织的最后一次“合纵”攻秦,结果为秦军所败。当时的楚考烈王于是将国都从陈(今河南周口)迁至寿春。从前241年到前223年,寿春在楚国八百余年的历史中,担任了其最后十八年的国都。

如今博物馆中,最具特色的镇馆之宝当属战国金钣,也称楚金币。楚是先秦唯一使用金币的诸侯国。上世纪50年代至今,在寿春城遗址及周边地区陆续发现楚金币,总计195件、总重量近20千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面墙的楚国金币前,能看见四为国都、迭为州郡治所的三千年寿县文明。(图源:ICphoto)

楚金币是一种称量货币,在交易中根据需要,借助切凿工具和天平,切割称量支付。金币形制有龟版形、楔形和圆形,多在正面印有方形或圆形“郢爰”“盧金”和“陳爰”等阴文印记,以明示金钣的成色与来源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馆藏战国“郢爰”印记金钣(图源:ICphoto)

各种金币中,“郢爰”样本含金量最高,均在92.59%-96.19%之间,盧金”和“陳爰”样本含金量分别为85.89%和88.62%。除了极少数几块金币被调入国家博物馆等收藏外,其余均收藏在寿县博物馆,数量居全国博物馆之首。

但寿县最著名的楚文物,其实是立于大厅之中的“铸客大鼎”。大鼎于上世纪30年代出土,口径87厘米,重约400公斤,一度是最大的先秦时期青铜圆鼎,规模仅次于商司母戊方鼎。“铸客大鼎”在抗战时曾与故宫文物一起被迁移至四川乐山保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一直存放于安徽博物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鼎现存安徽博物院,故馆藏展品为1∶1比例复制品(图源:ICphot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鼎上的“安邦”铭文(图源:ICphoto)

随着寿县博物馆以东20公里的武王墩墓的开掘,“铸客大鼎”的纪录才被打破。

目前,据考古研究基本已肯定武王墩墓的墓主为楚幽王之父楚考烈王本人,也是“毛遂自荐”成语故事中、赵国平原君带门客毛遂前往楚国求救的时任楚王。作为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王级墓葬,从墓中刚刚提取出土的大鼎,体量已超过铸客鼎,成为了迄今发现的最大楚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20日,刚刚出土的楚王墩墓大鼎。(图源:ICphoto)

楚国漆器也是楚文化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寿县双桥镇出土的战国彩绘鸟纹漆盘,外髹黑漆,内髹深褐色漆,并以红、黄、白三色漆彩绘纹饰。盘中央绘有两只呈环绕状的黄色凤鸟,两鸟之间绘花卉。向外为一周草叶纹带,再向外是一周红漆勾线“S”和点纹相间的纹带,最外围饰一周花鸟纹带,盘沿用红漆绘制点线相间的纹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漆盘画工精细,色彩艳而不俗,是战国时期罕见的漆器珍品。(图源:楚文化博物馆)

楚考烈王的楚国被秦始皇嬴政灭掉,项羽建立的西楚又被汉高祖刘邦灭掉。短短十几年时间,寿春见证了楚亡汉兴的风云变幻。此后,西汉淮南国、东汉阜陵国先后建都于寿春,又在此留下了丰富的汉文化遗存。

淮南王刘长是刘邦之子、汉文帝刘恒的弟弟,因为被告发叛乱,绝食死在流放蜀郡的路上。刘恒将刘长的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衡山和庐江)分给刘长的三个儿子,长子刘安便是以寿春为国都的继任淮南王。刘安广招门客数千人,一同撰写《鸿烈》,也就是“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鸿篇巨制《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集秦汉思想之大成的巨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的扫叶山房印版《淮南子》

但公元前122年,因被举报谋反,汉武帝下令捉拿刘安,五十八岁的刘安自杀身亡,亲属也被族灭。但民间认为刘安只是假死,其实是炼丹成功升仙了,包括家里的鸡犬也因为吃了他没吃完的仙丹而一同飞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即因此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馆藏一级文物东汉三蟠龙心形玉佩(图源:ICphoto)

东汉刘延是汉光武帝刘秀和郭皇后的嫡子,被其兄汉明帝刘庄封为阜陵王。刘延于公元89年去世,寿春作为国都见证了其身后八位阜陵王长达120年的国祚,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东汉嵌松石镂空龙纹金带扣也是“镇馆之宝”之一。此带扣用细如毫发的金丝焊接成8条龙的眼、嘴、须、爪及云纹等,再在龙身上镶嵌大小不等的金珠及松石饰物,精美华贵。纹饰采用镂空、隐现的高浮雕艺术手法,展现了螭龙腾云驾雾、若隐若现的状态,灵动而神秘,令人惊叹汉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审美品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嵌松石镂空龙纹金带扣(图源:ICphoto)

三国归晋,东晋时寿春改名寿阳。公元383年北方的前秦苻坚南侵,东晋以寿阳的八公山、淝水为战场与之激战。最终“淝水之战”不仅拯救了东晋朝廷,也成为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一系列成语都出自于此。

隋唐时寿阳改成寿州,兼具南北风格的“寿州窑”是当时的名窑。宋代又改回寿春,所建的古城墙全长7417米,是保留至今,既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城墙,也是国内保存完整的七大古城墙之一。博物馆内的宋代文物中,舍利金棺是最著名的藏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重佛舍利牡丹纹金棺。金棺重91.5克,用五块金片模压成浮雕状纹样,再经钤凿刊刻等多种工艺程序处理细部后,用金丝穿成棺状。(图源:ICphoto)

1912年,寿州改为寿县,1986年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座县级博物馆,原来的寿县博物馆、如今的楚文化博物馆却拥有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完整历史,更有质量上乘的文物展品。称其为国内最强县级博物馆,应是名下无虚。

神州广大,草莽之间亦卧虎藏龙。即便一座县级博物馆,藏品所负载的历史铺陈开去,也足以令人心旌神动、敬仰唏嘘。

文/启凌 编辑 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