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从绝对距离来看,不到港珠澳大桥(55公里)的一半,也短于杭州湾跨海大桥、胶州湾跨海大桥、东海大桥等桥梁。

但外界对这一通道的关注度,却很大程度上超过了许多比它更长的跨海大桥。

因为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地理格局。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深圳成为大湾区之心的“加冕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据网络

上面这一张示意图,非常清楚地标识了虎门大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的关系。

珠三角的交通格局,最初是一个倒“V”字形,广州在顶点,深港和珠澳在两侧。最初,珠江东岸到珠江西岸的连通要经过广州市区。1997年6月,连接广州南沙和东莞虎门的虎门大桥通车,珠江口两岸交通虽然不用进入广州城,但仍然要经过广州南部的南沙区,广州仍然是珠三角单一的交通中心。

2018年,港珠澳大桥通车。珠江口交通格局从倒“V”字形变成正三角形。广州、香港和珠澳分别在三个顶点,深圳不处在三角形顶点,只在右侧一边。由于港珠澳大桥采用了东侧连接香港,西侧连接珠海、澳门的单Y方案,没有选择连通深圳的“双Y”方案,深圳和珠江西岸的城市实际上并不能通过港珠澳大桥联系,深圳和珠西的陆路联系仍要经过广州南沙。

深中通道通车之后,珠江口的交通格局在正三角形中间加上了一横,深圳在这一横的东侧,中山在这一横的西侧,这不仅意味着虎门大桥和港珠澳大桥之间约70公里的交通空白被填补,深圳和中山的车程从两小时缩短到不到30分钟,也意味着深圳在珠江口交通网络中不再是右侧一边的一个点,而成为一个重要的枢纽节点。

从此,珠西和深圳的公路交通将不需要绕行广州。今年年内,深茂铁路的深(深圳)江(江门)段也将通车,这条铁路最终虽然也经过广州南沙万顷沙,但深圳和珠江西岸的铁路连接也不再需要经过广州城区。

深中通道和深茂铁路的建成,本质上是广深关系的重大变化。这两条重要的交通通道建成之后,深圳在珠三角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接近广州。(当然,广州航空港和全国性铁路网仍较深圳有优势,但广深交通枢纽地位的差距明显缩小)

交通枢纽地位和经济影响力,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的。交通枢纽城市,天然拥有更高的经济影响力和辐射力。而一个城市经济影响力、辐射力持续提升,它的交通地位也会自然上升。

深中通道,在同类跨海通道中,算是“命运多舛”的。1998年,深圳和中山就曾有建设跨海通道的想法,2002年,广东省发改委启动跨珠江口通道方案研究。2004年,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启动,深中通道项目事实上陷入搁置。2008年,深中通道项目被载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开始可行性研究。而等到深中通道方案被发改委批准,已经是2015年12月。

深中通道的前期工程包括深圳侧的道路接线、珠江口海域上的东、西两个人工岛,都在2015年到2017年间陆续开工,但深中通道的主体工程迟至2018年才开工。

深圳和珠西有强烈的连通意愿,但广州却担心深中大桥锁死港口发展空间,深圳中山和广州之间一直在博弈。2018年,广州市仍然表达了对深中通道以东隧(隧道)西桥(大桥)方案施工的不满,希望改为实施全隧道方案,以避免影响南沙航道,但最终未能如愿。

不过,深中通道西侧伶仃洋大桥的通航净高最终设定为76.5米,超过了苏伊士运河公路大桥最大高度68米,理论上可以通行3万ETU的集装箱船。广东省和深圳市方面认为,这已经照顾了广州对于伶仃洋航道的最大关切。

深圳GDP先后于2012年和2018年分别超过广州和香港。2023年,深圳GDP为3.46万亿,比广州高出4200多亿;本外币存款余额13.34万亿,是广州的1.54倍;全部工业增加值1.18万亿,是广州的1.77倍;货物进出口总额3.87万亿,是广州的3.55倍。

现在,深圳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也是工业产值最高的城市,是珠三角产业链供应链的绝对龙头。实力意味着引力,珠江西岸的城市接近深圳的意愿,越来越强。

当年在论证港珠澳大桥建设时,珠江西岸城市普遍并不倾向双Y方案,本世纪初,深圳的经济总量和香港还相去甚远,单Y方案可以让珠西尽享香港红利。但等到2010年代,珠西城市对深港之间的态度已经改变。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它最大的特点是背靠中国、连接世界,本质上是为全中国服务的。香港本地并没有什么工业,一座桥并不会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实际效应。然而深圳是大湾区的工业中心,和深圳的物理联系对于有意愿发展工业的城市而言,就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在珠三角城市中,以2023年和2010年相较,GDP增幅最大的城市是深圳,2023年GDP是2010年的3.44倍,可谓“大象起舞”。紧邻深圳的惠州和东莞,2023年GDP分别是10年的3.27倍和2.64倍。

同期,GDP增幅最小的三个城市,分别是江门(2.55倍)、佛山(2.34倍)和中山(2.13倍),全部在珠江口西岸。中山的增长倍数在珠三角九市中敬陪末座,更让中山有强烈的紧迫感。

1980年,中山的GDP和东莞相同;到2000年,中山GDP是东莞的42%;而到2023年,中山的GDP只到东莞的33.7%。东莞抱着深圳的大腿起飞,产业结构更加新兴;而中山经济重心还是传统轻工业。

中山和东莞的差距越来越大,也是珠江口西岸和珠江口东岸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缩影。总体来看,珠江口西岸的佛山、中山等地长期以来是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家电、家居、纺织等产业都颇为强势;但最近十多年来,电子工业地位持续上升,电车的崛起甚至使电子工业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汽车工业,深圳引导整个珠江口东岸实现了产业升级。从某种程度上说,珠西和珠东现在已经有了“产业代差”。

珠江口西岸的城市,已经不能再等了。

深中通道和深茂铁路,会不会改变珠西的命运?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度乐观。深中通道一开建,中山是产业未至,房价先行,已经透支了未来预期。深圳最见长的电子工业,本身就是资本、技术和人才高度密集的领域,需要的空间扩张范围也未必那么大,东莞和惠州已经占得先机,珠西城市要再分一杯羹也没那么容易。

纵然珠西未来的发展仍然会面临挑战,但深中通道对珠西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巨大价值,已然凸显。一个交通更便利、人货往来更畅通的大湾区,将会释放出更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