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黄海之滨的蓬莱阁顶,俯瞰碧波荡漾的黄渤交汇和蜿蜒曲折的长山列岛,沙鸥翔集、湛蓝浩瀚的海滨风光尽收眼底。在这里,游人往来穿梭,道路平整通畅,三年间,中建五局山东公司项目建设者坚守在蓬莱,与城市“双向奔赴”,让雨污分流、城市更新结出硕果,一幅碧水清流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干项目就是要“不怕麻烦”

蓬莱污水处理提升项目是山东省级重点建设民生工程,也是蓬莱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22个子项,包含分布在蓬莱市内各地的16处道路改造、1个泵站、1个智能信息化系统和4个污水处理厂。

2021年4月跑步进场,满怀热情的项目团队在前期调研、掌握基本信息后,就遇上了开工以来的首件“麻烦事儿”——16处道路改造前期都需要进行地下施工。

为何麻烦?蓬莱老城区道路窄小,地下新旧各类管线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项目在道路开挖的过程中不能破坏原有管线,加之时间久远,很多图纸档案无法求证,原有管线线路布局“无据可依”,怎样才能在现有条件基础上顺利完成道路开挖施工?

这群人采用了最原始的“笨办法”——“复核”+“探沟”——先逐一找通信、水利、热力等配套单位和相关方现场确认,喷线喷漆做好大致位置标记后到档案馆查找图纸复核,再在施工前沿着开挖方向挖出一条小沟“探路”,小挖机先行挖到一定的宽度和足够的深度,人工配合、专人旁站绘制管线图,根据“探沟”后绘制的管线位置,综合前期图纸进行后期管道及人行道施工、路基换填、运行辐射等工作。

经过锲而不舍的“复核探沟”,22个子项中的16处道路改造地下施工均陆续顺利完成,项目责任工程师荣英珲说,“小挖机每天‘探沟’作业三四十米,基本上可以实现流水作业,但是管理人员在‘探沟’过程中需要不间断地旁站绘图,根据肉眼可见的地下管线情况实际还原并做出合理的施工判断,虽然麻烦,但是为了正常推进,我们干项目就是要不怕麻烦。”

在“窗口期”和时间赛跑

蓬莱自古就有“人间仙境”的美称,每年的5-8月,是蓬莱的最佳旅游时间。根据业主方要求,在蓬莱旅游旺季期间部分干道不能开展施工,因此,“旅游旺季”之外,就成了建设者们最忙碌也最宝贵的施工“窗口期”。

为在有限的施工周期内快速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团队以平行流水作业法快速实现工序转换,按照半幅施工方式保证道路正常通行。在北关路冲刺“6.30”节点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开工3天快速实现一节管网开挖施工、12天完成300米长路段路床石渣换填处理、15天完成300米水稳三层连铺施工,关键线路上的工序转换实现“0延误”,最终提前一周完成施工节点,实现北关路(东关至沙浦段)全幅通车。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团队合力攻坚,成功把握住施工“黄金期”“窗口期”,将每条道路施工周期由原先的半年缩短为三个月,并在此间内将所有施工主干道全部拉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蓬莱阁前北关路

从春寒料峭到夏日炎炎,寒来暑往,他们在蓬莱一扎下去就是三年。回忆起那段并肩作战、快速施工的日子,陈新武坦然一笑,脸上深深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那时候一门心思就是和时间赛跑,每天到处跑现场,简直可以说是‘坐地日行几万步’。很多来调研的领导还非常纳闷,上一次来还没开工,过了个季度简直大变样,这实际上是对五局快速施工的肯定,也是对我们项目团队的肯定。”

施展魔法“浊污变清波”

在蓬莱老城区内,雨水和污水管道混合在一起,一到下雨天,原有的污水处理厂根本无法承载雨污排量,就会出现“污水排海”导致环境污染的情况,怎样才能完成这趟由“浊”变“清”的蜕变?

早上七点多,陈新武就带着管理人员风风火火地来到现场,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建设过程中,项目采用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等5大项9子项新技术,有效减少池体裂缝,加快施工进度;面对不同功能的构筑物,项目精细管理、细化工期,以“六零目标”管理和“岗位效益责任”体系为支撑,确保污水处理厂高效率建成、高标准履约;强化污水收处能力,项目三管齐下,采用“改良型AAO+反硝化深床滤池+紫外线消毒”工艺,联手释放着治污“魔法”……

看着面前拔地而起,“体魄”日益强健、“骨骼”逐渐完整的3座污水处理厂,它们犹如城市“马达”一般,源源不断地吸收“污水”、释放“碧波”,预计实现污水日处理能力47000立方米/天,为附近居民和公共建筑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持续“清源”。

前不久,村里集污水处理厂提前完成了通水试运行工作,连续收获来自蓬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蓬莱区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蓬莱区村里集镇人民政府的三封表扬信,对中建五局“守护一方碧水,惠及一方百姓”表示肯定。信中说道,“工程的顺利通水运行,清除了黄水河水域的污染问题,为村里集环境治理和建设工作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增加城市“厚度” 实现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2022年9月中旬,台风“梅花”在浙江沿海登陆,给华东及东北地区带来持续强风暴雨,成为2022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

“路是最怕水的,雨水一灌进来,如果排水不及时,修的路被水淹没,不仅需要返工,一旦形成城市内涝影响百姓出行,那就更麻烦。”陈新武回忆道。

一头盯现场,一头忙抢修。现场这边,项目“和狂风暴雨作斗争”,立即组织管理人员轮班清理,被风吹倒的围挡,在风雨稍小的时候就赶紧恢复;有积水的地方尽快用水泵抽走、挖机疏通;配合蓬莱区政府清理街道,恢复道路通行……村镇这边,项目“和道路抢修加速度”,当天下午就将机械、班组人员组织到位,在仅有几米宽的乡镇道路上施工作业,成功完成4万方道路填方施工量,将半月工期缩短到在5天内拉通整条道路,为台风后蓬莱村镇人民生产生活快速恢复提供了坚实助力。

“修路就是斗智斗勇,和自然环境斗,和社会环境斗,见招拆招,来给老百姓做成事。”项目安全总监张世辉说,“那时候真是连轴转,不过完成任务那一刻,真是充满了成就感和价值感!台风过后,蓬莱区政府对我们五局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评价,‘还是五局能打硬仗’。”

现场、市场、舆论场“三场联动互促”,由于良好的项目履约和社会评价,项目还陆续助推公司在蓬莱承接了新的市政道路和体育馆等后续项目,将“断头路”延伸,“微循环”道路打通,让蓬莱城市的厚度又增加了1.5公里。往后,城区老百姓可以通往国道,出行不用绕道;蓬莱城市面积扩大,可利用土地增加,新的城市规划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将持续释放。

陈新武说,“在蓬莱,我们和十余家央企同台竞技稳居第一,越干越顺、越干越好,后面的项目越来越多,一系列连锁效应正在发生,在这里,我们慢慢实现了人与城、企业与城的‘双向奔赴’。”(张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