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银行拒收“断供房”的消息,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对断供超过三月的购房者,银行不再强制拍卖房产。

到底是“市场规律”,这只大手发挥的能量,让原本弱势的个人贷款者,在强势的银行面前,终于有了议价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贷款买房的胖友都知道,在同银行签房贷合同时,是将所购房产抵押给银行,作为以后的违约担保。

若购房人连续三月停付贷款,银行将有权通过法院,拍卖抵押房产。

所得拍卖款,用来抵偿贷款与利息,如果有剩余,将还给购房者。

若拍卖房产后,仍无法偿还债务,购房者剩下的债务,将转为信用贷款,再分期偿还。

在过去楼市稳步上升的背景下,银行并不担心购房人出现断供。

因为房产的拍卖款,远高于对应的贷款本息,即使在法拍中出现了折价,这笔损失也早就被首付所覆盖。

但当前玩法彻底变了:房价不断下行,各地都出现了弃房断供,法拍房激增的同时,出现了大规模流拍。

房产的拍卖款,已经低于对应的贷款本息,银行即使拿到了法拍款,原来的房贷依旧是“不良资产”。

银行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收起铁拳”,用“怀柔手段”安抚断供者,确保自身的债权不受损失。

2

这里要说一句,即便楼市向上的时候,“法拍房”这个大招也是作为威慑,并不轻易使用。

因为法拍不是一句话,而是一个繁琐且复杂的流程,也需要运行成本。

如果购房者连续三月断供,银行首先是协商,协商不成才会向法院起诉。

等法院判决生效后,银行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会进行法拍。

一套房子从业主断供到拍卖回款,整个流程基本是2年起步,而且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从法律程序到市场销售,每个环节都需要付出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

过去房价上行,就算法拍失败,银行也可以选以楼抵债;

现在房价下行,如果法拍款不够,或者出现流拍,银行收楼收到不是资产,而是包袱!

所以银行为了不亏账,宁可买房者断供,也不愿烂在自己手里!

现在的断供不叫“断供”,叫“休供”,只要这笔贷款还没彻底停摆,账面上都还算资产,无非是期限延长。

3

此外,从纯经济的角度考虑,大量断供房进入法拍市场,会带来连锁反应。

不仅对当前房价形成冲击,还可能引发市场信心的崩塌。

价格是供求决定的,法拍房大量涌入,首先增加市场供给。

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进一步压低房价,形成恶性循环。

据中指法拍数据库监测,2024年1-4月,全国法拍市场挂拍各类法拍房源,累计27.5万套,累计成交约4.9万套。

整体清仓率17.8%,较上一年降低2.2%

同时累计拍次38.6万次,成交4.9万次,成交率12.8%

拍品成交折价率74.8%,差不多是评估价的7.5 折成交。

这意味着,银行即便拿到“断供房”,无论时间成本还是贷款追索,都是得不偿失的。

现在房价已经大幅度回撤,后续若再跌掉几个点,更是添加了诸多压力。

4

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会让更多购房者对房价失去信心,导致更多的断供行为发生。

银行不良贷款风险,也将因此进一步放大。

所以银行无论处于短期的变现困难,还是长期的资金安全,都不得不对“断供”采取宽容态度。

无论如何,只要没法拍,这个房贷业主就得背着:这笔资金就不是烂账,不良资产也得到控制,顺带还能稳定市场预期。

过去房价高歌猛进的时候,银行对断供的态度,要多硬有多硬,绝不允许断供变成风气。

现在允许断供户讨价还价,肯定也不是为了做慈善,纯属无奈而已。

银行要的不是房子是债务,只要原来的债务没有断,银行就稳赚不赔。

在资产价格不断回落的当下,银行从利益考量,尽力确保将自身资产损失降至最低。

但这一现象的持续,也意味着市场底层逻辑发生根本转变,期待多年的合理房价,已经看到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