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财政吃紧,各地掀起了精简人员、缩减编制的行动,结果吃财政饭的反而越来越多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体制内到底有多少人?官方一直没有公开的数据。网传公务员有 700 多万人,加上事业单位有 3000 多万人,总共差不多 4000 多万人。这个数据到底准不准确呢?

截止到 2023 年末,全国共有 72 万个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人数是 4835.9 万人。看到没有?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体制内人员超过了 4800 万人。和 2016 年机关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是 4213 万人相比,也就是说,过去 7 年来,体制内的铁饭碗不但没有少,反而增加了 622 万人,增长近 15%。说好的打破铁饭碗呢?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不过体制内人员远不止这么多,还有大量的群团组织,包括各种协会、学会、联合会、同学会等等,比如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法学会、欧美同学会。他们都属于参公单位,也算是体制内人员。这一部分人有多少呢?没有看到公开的数据,但预计也有个几百万吧?

而说到吃财政饭的人员,又不只是机关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还有大量的编外人员。这些人不属于体制内人员,没有编制,属于合同工。但他们的工资却是财政买单的,要么在民企缴纳,要么就是没有住房公积金。所以,没有算在机关事业单位里面。那么编外人员到底有多少呢?

这个数量很庞大,在一些地方甚至超过了编内人员。比如半月谈曾经报道,在乌蒙山 A 县,编外人员有 28806 人,编内人员为 15580 人,前者是后者的 1.8 倍。也就是说一个编内人员差不多配备了两个编外人员。这其实是一个正常现象,很多单位都有空编率。也就是说有编制不用,但却大量招聘编外人员,原因就是编外人员工资低,但却是真正干活的人。所以,我预计全国编外人员数量也在千万级别,他们也都是吃财政饭的。

还有一类不是吃财政饭的体制内人员,可以理解为广义的铁饭碗,他们就是国企员工。在住房公积金缴存数据来看,2023 年末,全国共有 27.12 万个国有企业,3055 万名国企员工。国企员工不是吃财政饭,他们的工资是由企业发放的。

算下来,真正的体制内人员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员工,合计有 7900 多万人,再加上群团组织人员,预计接近 9000 万人。

这几年地方财政吃紧,开始对机关单位进行改革,最大的两个动作就是人口小县机构改革和清理编外人员。人口小县机构改革是由山西省率先发起的,从 2020 年开始,先后选择六个人口小县进行改革。比如河曲县将 186 个事业单位整合为 40 个,事业编制减少了 1305 名。对应改革超编的 903 名事业人员重新调整分配。看到没有?体制内是不会开除的,即便是改革,也最多是换个单位,还是要靠财政供养的。

在山西之后,青海、湖南、福建、安徽等地也都发起了人口小县改革试点。应该都会缩减一些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但铁饭碗是不会少的。清理编外人员倒是动真格的,毕竟他们没有编制,随时可以舍弃。比如湖南一个县,卫健系统和教育系统的编外人员各清退了 500 人。再比如前段时间,海南文昌要求编外占比不能超过本单位编制数的 10%。

所以,想打破铁饭碗没那么容易,但减少吃财政饭的人还是很简单的,多清理一些编外人员,让编制内的人自己多干一点活也是应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