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种甜到发腻,却又让人欲罢不能的味道吗?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种来自遥远中东的神秘果实悄然进入中国,迅速俘获了无数人的味蕾。它就是“伊拉克蜜枣”,一度风靡全国,被誉为“东方糖果”。

然而曾经的“东方糖果”如今却销声匿迹,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美味的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中国知网,[1]宋龙根.伊拉克蜜枣浅谈[J].世界知识,1979,(16):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漠的馈赠

说起伊拉克蜜枣,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它是枣子的一种,其实这个“蜜枣”可一点都不简单。它的学名叫海枣,是棕榈科植物的果实,与我们常见的红枣八竿子打不着。

伊拉克蜜枣的原产地位于西亚和北非的热带地区,尤其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岸,这里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椰枣树的生长。在那里它可是当地人眼中的“沙漠绿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拉克蜜枣最让人惊叹的就是它的甜度,含糖量高达一半以上,难怪吃起来甜到让人直掉牙。

正是这种高糖分含量,使得伊拉克蜜枣能够在干燥炎热的环境中长期保存而不变质,成为沙漠地区居民重要的食物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别以为它只有一个“甜”的优点,它还是营养价值的宝库。蜜枣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B族、钾、镁和铁。

这些营养元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可以帮助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身体机能。而且它还有抗氧化和抗炎的特性,据说对预防某些慢性疾病也有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蜜枣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含量也是其另一大亮点,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不仅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健康,还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对于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具有潜在的积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居民常常在长途跋涉或是体力劳动时携带蜜枣,利用其高能量和丰富营养来补充体力,这种传统习惯延续至今。

虽然蜜枣甜美可口,但也不能贪吃哦。毕竟糖分含量那么高,吃多了可是会长胖的。而且,对于一些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这种高糖分的食物还是要慎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蜜枣最让人喜欢的还是它的口感,软糯香甜,入口即化,简直就是天然的糖果。难怪当年一进入中国市场,就受到了如此热烈的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2022-06-25,《殷之光|亚非拉学者问我:你们中国想给我们带来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甜蜜潮流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股来自中东的甜蜜潮流悄然席卷中国。伊拉克蜜枣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亲民的价格,迅速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那个年代,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国内的糖果生产能力有限,进口糖果价格昂贵,普通家庭难以承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伊拉克蜜枣以其天然糖分含量,成为了糖果的理想替代品。“一元钱一斤”的亲民价格,让这种异国风味的甜食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节日庆典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味。

伊拉克蜜枣在中国的流行不仅仅局限于直接食用。聪明的中国人很快发现了这种果实的多元用途。既然蜜枣吃起来如此甜,那么它也许能代替白糖来做一些烹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蜜枣加入到白粥里,就是蜜枣粥,不仅甜味十足,还有枣子的风味。一些家庭甚至开发出了新的食谱,如将蜜枣与核桃或花生搭配,制作出美味可口的果仁枣泥。

更有趣的是,伊拉克蜜枣还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交媒介。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中,一包精美包装的伊拉克蜜枣成为了受欢迎的礼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拉克蜜枣的流行,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好奇和接纳。尽管大多数人可能从未踏足过中东地区,但通过品尝这种异国果实,他们仿佛能够感受到遥远沙漠的神秘魅力。

蜜枣不仅是一种食品,也是了解其他文化的一种美食途径。然而没多久,人们就发现伊拉克蜜枣很自然的消失在了生活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年代中期上海地区爆发的甲型肝炎疫情成为了蜜枣市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尽管疫情与蜜枣并无直接关联,但谣言的传播速度远超事实的澄清。

人们错误地将伊拉克蜜枣与肝炎疫情联系在一起,这种误解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对蜜枣的信心。即便后来官方澄清了这一误会,但蜜枣的市场形象已经受到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曾经让人欣喜若狂的极致甜味,在长期食用后开始让一些人感到腻味。

与此同时,国内糖果工业的发展和进口糖果种类的增多,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无疑加剧了蜜枣市场的竞争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健康意识的觉醒,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糖食品开始受到质疑。伊拉克蜜枣虽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其高糖含量使其在新的健康潮流中失去了优势。

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是导致蜜枣衰落的重要原因,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各种新奇的进口零食和本土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伊拉克蜜枣的单一口味和传统包装开始显得缺乏竞争力。并且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信息获取的便利化,单纯的“异国情调”已不足以吸引消费者的持续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乱中的蜜枣产业

伊拉克蜜枣在中国市场的衰落,不仅源于消费端的变化,其生产端的困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伊拉克蜜枣的生产过程本就复杂耗时。从种植到采收,再到加工包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工艺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在制作过程中,大量的糖和蜂蜜是不可或缺的原料。然而伊拉克长期处于战乱状态,社会环境复杂,人民生活困苦,这些基本的生产条件往往难以得到保障。

在战争频发的地区,糖和蜂蜜这样的食品往往会成为稀缺的战略物资。即便是用黄金交换,有时也难以获得足够的原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原料短缺的状况严重制约了蜜枣的生产规模,使得伊拉克难以持续稳定地向国际市场供应高品质的蜜枣产品。

更为严峻的是,战乱不仅影响了原料供应,还导致了大量熟练工人的流失。蜜枣生产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能,而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在动荡的环境中难以得到有效的保留和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技艺精湛的工人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家园,这对整个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此外,战争还严重破坏了伊拉克的基础设施。灌溉系统、运输网络、加工设备等重要的生产设施常常成为战火的牺牲品。

这不仅直接影响了蜜枣的产量和质量,还大大增加了生产和出口的成本,削弱了伊拉克蜜枣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些困境,伊拉克的蜜枣产业错失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果品迅速崛起,占据了原本可能属于伊拉克蜜枣的市场份额。

尽管如此,伊拉克的蜜枣产业并未完全消失。在一些相对稳定的地区,仍有农户坚持种植和生产蜜枣。他们努力在艰难的环境中维持着这一传统产业,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现昔日的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国际组织和企业也在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伊拉克蜜枣产业的恢复和发展,为这一古老的农业文明注入新的生机,每年伊拉克蜜枣都能产出几百万吨,创造不少的金钱价值,同时蜜枣的树枝还能做成编织物,是不错的经济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我们有了更好的选择,但是伊拉克蜜枣依然是中东必不可少的食品,继续在自己的故乡发光发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