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条十全街,全长两公里,是网红街区,是流量景区,也是居民社区。

从诞生至今,烟火承续,随时代而变,焕发着不竭的活力。路两侧小店错落,街巷毗连,多元业态聚集如万花之谷,多姿多彩又相得益彰。它像是一个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容器,一些复杂多元的,自然生长的,在十全街日渐充盈,相互杂糅却异常和谐。

过去与未来之间,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活力街区

十全街的百年时光犹如一渠活水,流淌着不断律动的音符。十全街,见证了苏州古城保护的历史变迁,从2012年起,十全街进行了全面的更新,越来越多的特色小店和独立品牌入驻,十全街的商业构成出现了多元化年轻化的显著趋势。如今,十全街已经是一条多元立体的街区,苏式生活、文化旅游、商业创新,正在这条街上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城市更新中,十全街没有把自己清空,也不急于把自己装满,而是缓慢地将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徜徉在十全街,建筑风格协调统一,美陈装置、绿化景观精致多元,传统风格与时尚元素并行不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老字号是十全街上不可忽视的底色,这里有同治年间的“万康酱园”;上世纪八十年代鼎盛的“南园宾馆”“南林宾馆”;九十年代,陆文夫创办的“老苏州茶酒楼”。诸如祥鑫鸡脚店、馋老沛、小姜锅贴、小栗王等老牌小吃店也仍在坚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轻松舒展的片区氛围,浓厚的文化和生活气息,使得不少更具社交和生活方式感的餐饮纷纷选址十全街。麻雀、黑叶、WAVA、犀牛家洋食、拾月集、Masa雄七台式酒场等网红品牌集聚、引领消费潮流,集章打卡、时尚市集等创意主题活动引人驻足……街区集聚了人气、烟火气,带动商圈向业态多元化、品质化发展,繁荣了区域商业及夜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传统和时尚于一体,过去与未来在这条路上共生共荣,浓厚的烟火市井的生活气息,与迭代出来的精致闲适的生活方式交织共生。

生活与旅游之间,是兼具市井烟火和艺术美学的体验街区。

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十全街,繁华而不喧嚣,沿街小店密集,服务齐全,两边密集的居民楼,烟火气在巷口氤氲,生活在这片街区并没有因为现代消费业态的涌入而中断,底色和节奏都最大程度地被保留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的十全街是一个尺度宜人、步行友好、功能混合的街区。走在街上,一项项变化可观可感。随着沿线街灯逐段点亮、共享单车取用点新增、港湾式停车点开辟、一排排特色花箱优化调整……十全街年轻态的氛围感浓了,游客们的便利性也高了。

两公里的步行尺度,触手可及的沿街商业,使得不少文艺工作者、商业主理人纷纷涌入这里。十全街上的霓美术馆以连续不断的艺术展,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来打卡,让十全街涌动着艺术的气息。除此之外,周边还聚集着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教育博物馆、颜文樑纪念馆、吴作人艺术馆、霓美术馆、肯达美术馆、无二空间、有南艺术馆等25家文化场所,文艺气息浓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个在烟火气中自然生长起来的街区商业,既可以直观地感受城市的肌理和历史的痕迹,也可以感受到老街跳动起来的年轻生活脉搏。一边,各类时尚潮店层出不穷;另一边,在地的居民对此习以为常,散步、遛狗逗猫……在这里,网红潮流与人文烟火气并不冲突,反而神奇地融合、共处,滋生出独特的韵味。

繁华与安逸之间,是动静相宜的探索空间。

十全街走一趟,主街繁华热闹,被年轻人占据着,后街安宁静谧,隐藏着诸多人文古迹和宝藏小店。滚绣坊内的叶圣陶故居,带城桥下塘的苏州织造署旧址,吴衙场深处的红豆山庄,还有一些特色小店藏匿和散落在更细密的巷子深处,它们是不易触达,却精彩无限的彩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挨十全街的乌鹊桥路,由歌林商业打造的近三千平方米的沉浸式“文化IP”新空间——“樂村”,凭借一面网红墙意外走红。樂村项目的引入,让曾红极一时的“电脑一条街”焕新出圈,项目围绕打造沉浸式“文化IP”新空间,盘活路边闲置资源,涵盖了创意餐饮、潮流买手店、餐酒吧等创意商店,以及苏州首店、各色主题类市集,转型为“繁花感”满满的文艺街区,与十全街共荣共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比起繁华的主街,小街小巷更能承载游客、消费者对深度体验的追求。尤其在Citywalk火热的当下,后街成了探索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背街小巷里的一家家咖啡馆、买手店、小型艺术空间将文化、艺术、消费等融为一体,在后街小巷里打造出多元、灵活的新消费模式,让十全街更好逛,也为古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江南水乡孕育了苏州如水般的性格:温雅、闲适、松弛。但面对时代大潮,苏州又淬炼出迎势而上、向新而行的本领。新时代的苏州,日新月异的澎湃活力正扑面而来。一幅既有古典美,又有现代美,既有历史感,又有未来感的古今“双面绣”徐徐织就。

苏州的形容词或许太多,而一条十全街,就已经足够“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