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贺迪 记者 郑亚雷)6月19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心脏病院副院长刘兵带领团队与多学科协作,成功为一名布氏杆病菌患者移除囊袋破溃的心脏起搏器。患者现已转回当地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流脓溃烂 11年前植入的心脏起搏器“钻”出身体

迦芳(化名)的左侧锁骨下有一块凹凸不平的溃烂皮肤,破溃处露着她11年前植入体内的心脏起搏器,起搏器连接的起搏电极延伸进心脏,以每分钟60次的频率支持心跳。1个月前,起搏器周围组织感染,囊袋随之“破骨而出”。当地医院尝试抗感染治疗,但效果不佳。在当地医院心内科主任的推荐下,迦芳连夜坐火车找到刘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次全院多学科会诊 6次家属谈话

心脏起搏器已与70岁的迦芳相伴11年,历经6次谈话,迦芳誓要拔除“祸端”。可起搏电极与血管、周围组织内膜黏连紧密,拔出旋在心肌内的起搏电极时,就像拔出萝卜带出泥,血管撕裂、心脏破裂、穿孔的风险极大,具备能力、愿担风险、能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屈指可数,再加上患者有乙类传染病——布氏杆菌病,想安全移除起搏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手术移除,采取什么方式?需要哪些特殊手术器械?在哪个手术室开展?怎么抵御乙类传染病的院内感染风险?术中遇到的风险都有哪些预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副院长刘延彤、副院长张斌、医教部主任冯军强、感控办主任刘冰参与,心脏病医院院长王海昌、执行院长李伟杰、整形医院创面与疤痕防治中心主任苏映军、心脏外科杨金保副主任医师、麻醉手术科张玉涛副主任医师、感染科、超声诊疗科、输血科、药学部等多学科多位专家会诊,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最终,制定了植入临时起搏器,彻底清除感染创面及囊袋,再逐一拔除心室心房起搏电极的手术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术室内外 222分钟的生死赴约

一场手术,是医患之间的生死赴约,背后凝结着全院多科室的联动。

“麻醉手术科备用机器已调试完毕!”“DSA手术室已按照感控要求消杀!”“心脏外科已备好体外循环设备,人员均已到位!”“输血科已备好血液!”

手术室内,穿着铅衣、戴N95口罩、配防护面屏的刘兵、苏映军和手术助手武峰“正面迎敌”。手术室外,备台的医护人员均已穿戴完毕,随时可接台开胸干预。李伟杰在DSA显示器旁“督战”,眼睛从未移开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屏幕中,起搏器感染细菌的部位被层层剥开,一块表面硬似蛋壳的手术视野暴露出来,伤口下有反复感染的脓腔,不断产生脓性分泌物,苏映军仔细分离伤口、清创、冲洗,避免拔除时将感染组织带入血管。手术过程比预期艰难,仅这一环节就耗时1小时,一旦清创不彻底,后续的工作都将是徒劳。

在造影下,分离过程并不直观,手术很大程度上依赖医生的经验和“手感”。起搏电极与血管粘连过紧,刘兵用一只手握住锁定探针锚定起搏电极,建立“轨道”,另一只手将机械扩张鞘一点点往前探进,分离电极导线沿途粘连的纤维组织。“完整拔除两根起搏电极。”222分钟,一场无声的高风险、高难度“战役”在DSA手术室落下帷幕。

作为国内首批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和拔除的心血管内科专家,刘兵表示,科室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同步国际先进诊疗水平,解决患者的“心头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