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考生志愿填报在即,很多考生将目光瞄向了古城区一中。

在大众眼里,今年新高一的这一批老师,又轮到了区一中“三年一轮回”的最强的这一批教师队伍。

那么——

区一中今年带新高一的,是不是以陈发庆、李海峰为首的这一批教师团队?除了这一批,其他两个年级的老师,到底怎么样?

听说陈发庆当了校长后,影响到了教学;听说李海峰老师等不到新高一这一批学生毕业就要退休……是不是真的?

优秀生源放在身为区(县)一级的区一中,会不会有点屈才?区一中有没有能力培养尖子生?

所有的考生都出不去外面读高中了,丽江各高中学校会不会来个抢生源大战?区一中该如何自处?

面对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种种问题,读本君本周对古城区一中校长陈发庆、副校长李海峰、新一届高一年级组组长钱炳文进行了专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本君:今年古城区一中的高考成绩如何?有没有达到预期?

陈发庆:今年古城区一中高考成绩不错,不管是高分段学生、一本率还是本科率,数据都很不错。我们的数据是实打实的,大家可以到学校来了解。

从我们的入口来看,作为古城区内唯一一所公办高中,古城区一中承担着普及高中教育任务,今年的这一批毕业生,三年前录取最低分是365分,400分以下近150人。可以说,区一中为本土教育,无论是尖子生的培养,还是普惠教育,都做出了成绩和贡献。

当然,我们并不会止步于此,将再接再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本君:今年区一中的招生计划是?

钱炳文:今年古城区一中高一年级计划招生650人。达到古城区招办公布的民族小班和英才班分数线的全市各区县学生,都可以报考古城区一中的民族小班和英才班。

我们每年都有寒窗助学补助和奖励,比如英才班和民族小班的学生,由古城区政府补助生活费,英才班学生每人每月1000元,民族小班学生每人每月500元。同时可享受寒窗助学补助;我们每年还设立了5万元资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10万的资金则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本君:“英才班”可以说是古城区一中的一个招牌和一大亮点,今年英才班的招生名额是多少?录取线大概会是多少?

陈发庆:我们的英才班从2005年开始搞,不管是班级名字、班级数量还是招生人数,基本没变过,我们不搞虚的,一直就叫英才班,而不是其他什么什么班。适合学生,才最重要!

英才班的招生人数也一直保持在80人,两个小班。只是6年前有120多人报了英才班,最后招了三个班。我们承诺,只要报了英才班且达到分数线,有几个班就开几个班,再辛苦我们也会坚持。

今年英才班的招生计划也是两个小班80人,到时候会根据市里提供的考生的分数段来划定英才班录取分数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本君:今年带高三毕业生的是以校长陈发庆、副校长李海峰、年级组长钱炳文领衔的这一批教师团队,送走了2024届毕业生,今年新高一是不是就是这一教师团队来教?

陈发庆:是的,就是这一批教师。会有微调,但是微调是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新高考,能更好地发挥团队效应。

读本君:作为英才班班主任的陈发庆、李海峰,无疑是这批教师里的金字招牌。坊间有传言,陈发庆当了校长后,影响到了教学。而李海峰老师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他的名字只是个噱头,新高一没毕业就要退休了,这些传言是否属实?

陈发庆:我当校长已经是第三个年头,每年到这个时候,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声音,说我当校长后要忙行政上的事,没有那么多精力放在教学上了。其实说实话,于我而言,校长是副业,教书才是主业。当了校长后的确比以前要承担的事情多了,但只要大方向掌握好,我们有四个副校长也很得力,所以并不影响教学和教研,顶多一个学期会影响一两次上课,但都会找其他时间补回来。

对我来说,给学生上课是一种享受,上一天都不觉得累。不像开会,我这个人最怕开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炳文:陈老师当了校长后并没有影响到教学质量,这个有数据为证。他带英才班的数学成绩,不管是之前的省、市统测还是这一次高考,在全市都是遥遥领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本君:李老师已经快到退休年龄,能把今年上高一的这一批学生带到高中毕业吗?

李海峰:六年前社会上就在传我要退休了,我现在快59岁,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就到退休年龄了。但是我在这里承诺:一定把新高一学生带到高中毕业,不会半途退休!

既然家长和学生信任我,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本君:今年省里出台的高中不能跨州市就读这个政策,意味着丽江的中考生哪怕成绩再好,都不可能去昆明或其他州市读高中了,说明困扰丽江多年的优质生源不会外流了。但是丽江的家长最担心的是:丽江的高中,有没有培养尖子生的能力。

陈发庆:我们的英才班和民族小班开办了那么多年,一直都是稳步发展,我们在培养尖子生这一块,真的是有一手的。这不是乱说,有真实的数据。

每年高考成绩出来,高分层我们是占优势的,我们可以实打实地把人和分数罗列出来;这些年来高考成绩被省里屏蔽的,也是我们学校最多;别看我们只是区(县)一级学校,但有能力培养出裸分700分以上的学生,能培养出考上清华的学生;15年、18年、19年、21年,我们学校也出了全市状元。所以请家长放心,培养尖子生这一块,我们真的有一手,而且是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不“一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海峰:我从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即1992年就开始教尖子班,我们的尖子班为什么能够成功?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养尖子班,不是靠一个人,是靠一个团队,教师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很重要。以前班主任只管理学生,现在首先要管理教师团队,让整个团队的教师发挥所长。只有团队作战,凝聚起每一个老师的力量,调动好每一个老师的积极性,才会带好这支队伍。

2、对尖子班,我们实行双班主任制。以英才班为例,两个小班我和陈老师搭配,共同管理,不存在你主我辅。因为有两个班主任,哪怕有个人临时有事也能错开,时间管理上可以做到全时段管理,从早到晚保证至少有一个人陪着学生。

我俩本身有很大的互补性:我年纪大,经验丰富一点;陈老师年轻,有冲劲、有精力,跟学生打成一片,最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都不管陈老师叫老师,而是叫“发哥”,这是从内心将陈老师当成了朋友。而我,最容易发现学生有什么问题,怎么去处理。陈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我是长辈,两人带班,互补性很强。

之前在英才班推行双班主任制度后,发现效果明显,学生的成绩上来了,于是便推广到民族小班和民族班。

3、教学上,我们不采取“一刀切”模式,包括备课、教案、布置的作业等等,都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

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在探索“导思”型有效课堂。其中“导”就是引导,即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老师更多是引导学生。“思”就是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要能思考、会体会,思考后能有所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性。学习说到底是要靠学生来悟的,而不是死读书。但是怎么让学生悟,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比如对高三的学生,你懂了可以不听,如果你喜欢钻研难题,那就让你有时间去钻研,不懂的由老师来点拨。作业也不是“一刀切”,根据各人的情况来选择,实行分层教学。每个老师的教学特点也不一样,有的老师擅长竞赛,有的在创新方面突出,那就让教师发挥各自特长。

4、分层教育更多体现在课后,对尖子班,我们更注重课后辅导。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压力,还要有动力。所以我们给学生充分的课外活动时间,像高中三年,我们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从来没有断过,高三每周都还开着三、四节体育课。周末、放假期间,也提倡不要丢了自己在书法、艺术等方面的兴趣爱好。尽量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减轻学生压力,只有让学生玩得好,才能学得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本君:坊间有这样的说法:但凡不是您和李海峰老师带的那一届,高考成绩似乎不是那么理想,大家把这称为“三年一轮回的魔咒”,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除了这一批,其他两个年级的老师水平怎么样?

陈发庆:“三年一轮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三个年级的老师都一样,但外界总是有个错觉,觉得区一中就我们这批好。

很多人看不到一个问题,就是生源问题。生源决定出口,出口又决定入口,有时候我们的生源比较好,考出来的有状元,但你要总体来看。打个比方,要用入口和出口来比,看整体是提升了还是退步了,懂教育的人是会看的,但很多人不这么想。如果不看生源,只看后面的成绩,这样下去不行,只会越来越难教。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有高分有低分,每届的生源情况也不一样,你怎么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一级的老师好不好,不是看单个老师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团队,团队要有核心人物,要有凝聚力。李海峰老师作为我们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之一,我从2008年开始就跟着他一起带英才班,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李老师不图名不图利,一心扑在教学上,对学生如父如兄,正是因为他的感染和影响,才会有这样的团队,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还有,我们这一批老师不是说就一直这样保持不换,有的老师退休了,有的老师因为身体原因不能胜任了,也会有其他老师补充进来。但是补充进来的新鲜血液,也会受这种精神的感染和同化,很快融入进来。

说实话,李老师和我哪怕不当老师,去上校外辅导班,干两年可能比干几十年老师的收入都会高,但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而且干了那么多年班主任,我们没拿过一分钱的班主任补贴。就是因为我们热爱教师这一份工作,家长把学生交到我们手里,我们就要负责到底。

其他两个年级的老师也很优秀,可能有的老师上公开课我都干不过他们,但是为什么成绩没有那么明显?一方面是生源的原因,另一方面可能是核心人物这一块上弱一点,以至于团队的力量没有发挥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炳文:说到团队合作问题,像我们这一级,陈老师和李老师是舵手,我作为年级组长,是组织者,还有一大批班主任老师。我们做到了老中青搭配,相互传帮带,不断努力,不断提高,十多年来向好的方向发展。

另外两个年级,陈老师当校长后,从全校一盘棋、三个年级一盘棋的战略角度考虑,采取措施对校内师资进行整合、融合。通过不断整合,其他两个年级的教师团队也在不断进步。再经过一两年的磨合,三个年级齐头并进是能做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本君:当了三年的校长,您觉得怎么样才算一个成功的校长?

陈发庆:我一直认为,一个学校办得成不成功,是要看来到学校,能不能看到笑脸。这个笑脸,不仅仅是学生的笑脸,还包括老师的笑脸。

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有发自心底的笑?那就要让他们在学校里学得好、玩得好、睡得好、吃得好。怎么做到好?关键在于我们不会“一刀切”。学习上,我们分层教学,什么层次的学生怎么教,我们有针对性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得快乐;在减轻压力方面,我们高中三年都开设体育课,有大课间活动,有各种文体活动,让孩子们通过锻炼缓解压力;睡的方面,我去外地学习,发现很多名校的学生早上5:30起床,6点开始早读,这样睡眠不足,怎么保证高质量学习?我们让学生好好睡觉,好好吃早点,到7:15再去早读。中午有一个小时的躺平时间,但也不“一刀切”,想睡的睡,不愿意睡也不强迫,给他提供学习的环境;吃的方面,我们学校有四个学生食堂,分别引入不同的企业负责,形成竞争,提供丰富优质的菜品;另外,我们发现,学生每个周如果有一天在家与家长沟通的时间,效果很好,所以我们每周提供一天的时间让学生回家,与父母交流,体验亲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笑脸,不仅学生要有,老师也要有。首先,我们尊重每一位老师,让他们尽量发挥所长。其次,在绩效改革方面,我们这三年也一直在探索。我们有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这一块主要以老师的工作量为主,体现“量”的差别;有年终考核奖,按老师的“绩”来考核;第三是按课后服务、加班的量来进行分配。三个方案结合起来,较为完美地体现了多劳多得、不劳不得。通过改革,教师间的收入差距拉开了,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模式。这样一来,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老师在这样的体制下工作,笑脸自然就出来了。

我们办教育,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最好的教育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让他们开心地学习。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连个笑脸都没有,哪怕成绩再好,这个学校也是失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本君:有关数据显示,全国中学生心理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要。区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学校在这一块上有没有开设针对性的课程?

陈发庆:如果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那一定是从小学、初中阶段积累起来的。而且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一般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家庭出现了问题。

学生来到区一中,如何让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如何在这里愉快地度过三年?从2006年开始,学校就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到2019年,我们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有更系统的课程体系,成立了“学生指导发展中心”,专门拿出两层楼作为场地,并配备了四名专职心理教师来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职业生涯规划、高考志愿填报等工作。

有人认为,这样大动干戈搞一个学生指导发展中心,给有必要?我认为很有必要!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学生的身心健康来得重要。

我们的发展中心,各种“室”很多,今年还新增了一个瑜伽室,都是能让学生心理放松的场地。四个老师针对学生各自存在的心理问题,课程和指导方式的花样也很多,做到了有的放矢。对问题学生,进行一周一次跟踪测评。每个班还从学生中选出一到两名心理委员,辅助老师及时发现问题,让各种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中心成立后,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学生的心理普测由之前的12%降到了5%,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逐渐变好,这些都是有数据支撑的。现在不止学校,单位、个人、社会机构等都来邀请我们的心理老师做讲座和咨询辅导,发展中心的名气比学校还大。

云南省教育厅、团省委的领导来学校考察时,对中心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这一心理辅导模式走在了全省前列,值得在全省推广。

发展中心并不仅仅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有三年的系统辅导课程,为每个年级编写了不同的内容:高一侧重于心理健康,高二以职业生涯选择辅导为主,高三侧重于团辅活动,帮学生减压。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了解更多的信息,以便做好决策。比如,现在高考改革越来越频繁,面对3+1+2新高考模式,学生的选择从原先的文理科两种变成了十二种模式,怎么选科?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有所了解,同时了解专业、职业和大学,对此有深入了解后进行最优选择。而发展中心也为学生提供这项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高三毕业后面临着高考志愿填报的问题,很多学生和家长一般考完试才匆忙决定报考什么。像今年,6月23日出成绩, 6月29日填报志愿,只有一周的时间做选择。面对全国那么多的学校和专业,很多人感觉像抓瞎。而此时区一中的毕业生往往是最淡定的那一个。因为早在高一进校时,发展中心便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提前为未来的专业选择做好规划。到了此时,报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他们已然成竹在胸。

另外,除了系统的教育课程,发展中心还开设了各种特色活动,如家长沙龙、职业生涯人物故事会、心理辅导培训等,每个月还有“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校都在做些什么,孩子们在这里怎么学习、生活,包括作业管理、手机管理等。

学生指导发展中心成立至今四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高考改革大背景下,发展中心的优势越发突显,让更多学生意识到,高中三年,不止要好好学习,而且也要对自己未来报考的大学和人生有个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本君:今年因为政策摆在这里,中考优秀生也都出不去了,目前很多学校都在抢优秀生源,让家长都有点无所适从,您觉得有这个必要吗?

三年后,丽江各高中学校不能再以“优秀生源外流”来作为自己不出成绩的借口,您觉得丽江各校应如何把握这一机会,齐头发展?

陈发庆:一到招生季,我就感觉当老师太悲哀了!辛苦三年,高三毕业了,毕业班的老师是时候闲下来调理一下身体,充充电,迎接下一届学生。但是现在搞成了招生专员,打电话,甚至跑去优秀生家中抢生源,这比上班都累。本来应该是学生求学,现在成了教师求教。但是个个都在卷,没有办法。

今年高中不能跨州市招生,丽江的中考生一个都出不去,这对我们丽江每一所学校都是一种机遇,每个学校都应该齐心发力,让本土教育上一个台阶,共同证明我们丽江高中教育,是可以的。

丽江的教育部门在录取之前,应该把分数线划定好了,各学校同时录取,一个学生只能报一个学校,各个学校承担各自的生源,比如市一中承担尖子生,我们该怎么招也划一个分数线,该收的收了,各个学校承担不同的学生,这样就不会内讧,也不会卷。对一个地方来说,只是一所学校好不叫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家长也不要总以为外来和尚会念经,总觉得外面的学校好。我们同样有能力培养尖子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来到我们学校,家长也不要想着让学生去校外补课,教了那么多年的英才班,在外面补课的孩子,没有一个是成功的。不管基础怎么薄弱,认真跟着老师走,考个一本没问题。我跟李海峰老师合作了那么多年,一直反对家长让孩子到外面补课。学校周末都会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补课,而且不用交任何费用,这就够了。我们因为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才会坐在这,不会因为收这一点补课费就富起来,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所以,请家长和学生,相信我们!相信丽江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