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华灯初上,暑气渐消。在安徽省全椒县政务中心广场上,离该县2024年戏曲文化艺术周暨“送戏进万村”院团交流展演首场活动正式开始还有不到一小时,附近居民纷纷涌到广场上、舞台前,坐在现场准备好的板凳上,抢占看戏的最佳位置。

当晚,全椒文化传媒演艺公司的演员们表演了耳熟能详的黄梅歌、方言演出的小品等,不过最让人惊艳的是戏曲演员王晓东表演的庐剧《分上人》,演员们精准深厚的唱功和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台下观众大呼过瘾。

一辆车,一台戏,一个流动舞台。大学毕业后,王晓东一直从事文艺工作,专心戏曲传承。如今已是全椒文化传媒演艺公司经理的他,十几年来走遍椒陵大地,带着团队“送戏进村”表演了上千场,不分春夏秋冬,穿过乡村阡陌,走进田间地头,将精彩纷呈的戏曲送到乡民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椒县2024年戏曲文化艺术周暨“送戏进万村”院团交流展演首场演出。沈果摄

近几年来,王晓东发现“送戏进万村”的观众越来越少,有时演员都比观众多。在他眼里,并不是戏曲没有市场、没有观众,而是受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影响,农村看戏的人减少。“特别是庐剧,全椒人特别爱看。”表演完后,收获满堂彩的他笑着说,戏曲送进城,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场观众明显增多,与演员之间的互动更好,不少年轻人也驻足观看,“演员的热情被激发了、动力更足了,演出效果更好了。”

“好久没看到庐剧了,真带劲!”现场一位70多岁的老人观看完演出后,十分开心地表示,自己随孩子进城将近十年,以前在农村还能看到戏曲,进城后机会少了,只能通过收音机听戏曲过过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椒县连续一周的戏曲展演吸引近万人次观众。沈果摄

乡村振兴,文化是魂。戏曲下乡,传承的是传统文化,激发的是文化自信,丰富的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为了解决“送戏进村场次多、农村观众少”与“城市人口多、想看戏看不着”这一对现实矛盾,全椒县文化和旅游局“反向操作”,创新实施“送戏+”行动,实现“送戏+节庆”“送戏+景区”“送戏+街区”“送戏+宣讲”等,不断拓展送戏场景。今年首次推出了“戏曲文化艺术周”,增加了对城市社区、商业街区、旅游景点等人口密集度高的地方送戏场次,丰富演出内容、增强互动,吸引更多群众观看、参与。同时,该县坚持“戏随人走”,合理安排演出时间,避开农忙、群众接送孩子等,把戏送到人多的地方;同时依托传统节庆、乡村旅游旺季等时机,将送戏演出与本地特色桃花节、龙虾节等文旅活动相结合,在增加文旅活动内容基础上,吸引更多群众参与送戏进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送戏进村又进城,看似只是演出地点的变化,但背后却是文旅部门让更多群众能够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红利,实现服务均等化的良苦用心。在“送戏进万村”的过程中,该县打破传统“一村一场戏”模式,突破行政区划范围,对人口较少、毗邻相近的行政村实行联合演出,同时积极探索“送戏+”新路径、新举措,充分发挥民生实事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3日晚,市民在全椒县政务中心广场观看戏曲展演。沈果摄

“除了参加戏曲文化艺术周的三家院团之外,我们还特邀了流行于皖东稀有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濒临失传的洪山戏前来公益演出,在丰富戏曲舞台的同时,又让不同戏曲现场碰撞、比武打擂,让群众大饱眼福。”全椒县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沈果说,今年以来,该县“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活动已开展了90多场,此次借戏曲文化艺术周之东风“送戏进城”,让“文化大餐”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只有演员与观众不断靠近、交流、双向奔赴,戏曲文化才能念念不忘、不断回响,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沈果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根据实际展演情况和群众喜好,将更多好戏送到老百姓心坎上,让文化更加惠民,让传统戏曲在基层拔节生长,迸发出勃勃生机。(王琼 周发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