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上学的时候,我们总能从课本里学习到许多名人故事,通过学习他们的事迹我们能够得到许多启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你知道吗?有些出现在课本里的名人或许并不像我们认识的那样“美好”。

尤其是接下来要认识的这三位名人,可能要颠覆你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李绅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悯农》中的至理名言,让很多人认识到了粮食的重要性,以至于在食堂你都能看见这两句古诗的标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诗人李绅在看见那些有钱人过着奢靡的生活后有感而发,农民尚且吃不饱饭,高官达贵们却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

人们印象中的李绅是一个体恤农民,心系百姓的诗人,在看见苦苦劳作的百姓他会作诗来抒发内心的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看见百姓食不果腹的生活时会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来讽刺世道的不公,以同情“农民”、批判世道的暗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绅在当时的朝代很快就扬名,他所属的正义形象很快也在后世人的心目中扎根,他的《悯农》更成为了孩子启发智力、思想形成阶段的必读内容。

然而李绅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可能与我们记忆中的大相径庭,出生于唐朝的他曾与白居易一起倡导过历史上有名的新乐府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目的是让诗歌的内容更加贴近民情,所以唐朝很多诗歌内容读起来都非常直白,许多诗歌都借此问世。

李绅这个人也非常的厉害,他27岁就考上了进士,非常的有才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年轻的时候曾任职过很多职务,和当地的老百姓们关系非常要好,那时候世人对于李绅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

后来也许是感觉自己得不到重用,李绅一气之下投靠了元稹和李德裕,在他们手底下做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元稹的人品也有待考量,作为“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很多人对他都没有太多的好印象,或许跟着元稹干活也暗示了李绅未来的结局。

在接触元稹后李绅的权力也在无形的变大,李绅的心性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尊重农民、尊重粮食,过起了奢靡浪费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百姓们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低,渐渐的成为了百姓避之不及的人物。

可李绅并不在乎百姓如何看待自己,他只要求百姓每年按时按数的上交粮食,害得百姓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这样的“同事”办公,其他官员也非常看不惯李绅的为人,刘禹锡还在去过李绅的住所之后赠与他一首《赠李四空妓》来暗讽李绅家的歌姬舞姬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李绅也不在乎,他完全沉醉在这种既能饮酒聊天,又能寻欢作乐的生活当中。

悄不知危险已经来临,李绅很快就自作自受被贬离,他自己也在不久后带着世人的辱骂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究其的作品富含教育意义,李绅在后世人口中的名誉得以“保存”,但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其创造的诗歌而对作者带有滤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具有“反差感”的还有我们熟悉的孔融,小时候孔融让梨的故事教会了我们有好东西要学会礼让,孔融身上展现出来的兄弟情义让我们为之动容。

孔融却提出过“父母无恩伦”这一观点,因而也被后人评定为“不孝子”,让人啼笑皆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照壁借光的主角学习成绩不佳,教育无度

匡衡这个人可老有名了,“照壁借光”那小伙子嘛!小时候没少被父母拿他举例子来激励我们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确实,在很多人的辛苦中匡衡就是一个家境清贫,刻苦学习的好孩子,有关他的很多故事也都围绕着“勤奋”“好学”展开。

比如匡衡家里吃不起饭,年幼的匡衡就外出打工给家里补贴家用,所以他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条件艰苦的他甚至不舍得点油灯,就借着墙上的洞从邻居家偷光读书。

小时候听到这个故事确实让内心震撼了许久,视他为榜样,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眼当下,突然又觉得这一行为非常的“奇葩”,自己舍不得点灯就把墙凿了个洞,很明显在没有邻居的同意下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这种读书学习方式似乎不太适合匡衡,匡衡年轻时的考试可以说“十次得有九次是落榜的”。

可以说成绩非常的不理想,和他用功的状态就有点不太匹配,而且他的官职并不高,一开始只拿到了一个“县官助理”的职务不值一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匡衡后来的仕途之路走的比较顺畅,机缘巧合之下还成为了闻名一时的大丞相。

不仅体恤民情,还帮助皇帝治理国家,是不得多得的良臣,因此皇帝非常器重他, 光是赏赐封地就高达3100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匡衡却并不满足于此,他私下里又非法圈占土地,但由于他确实有功在身,很多人对此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心态,谁也不敢得罪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说匡衡这地位在朝廷站稳脚跟是没问题了,但偏偏养了嚣张跋扈的“败家子”。

大儿子喝酒后挑事杀人,二儿子合伙劫狱,兄弟俩这是集体在汉成帝的底线上反复横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成帝也直接摊牌,把之前的罪责一并处罚,匡衡从丞相被变为庶民,曾经的赏赐也尽数收回,匡衡又回到了一切的起点,一贫如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造纸术改良者身为宦官,沦陷宫廷争斗

蔡伦这个人可了不得,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就改良自他手,这足以在世界闻名的大人物,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黑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伦是东汉时期的官员,他帮助改进了造纸术,直接推动汉室相关领域的发展。

可他自己却是个宦官,原本为皇帝、妃子打下手的蔡伦因改良造纸术一夜飞黄腾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帝龙颜大悦直封他为“龙庭侯”外加三百户,对于宦官身份的蔡伦可是天大的好事!

可天有不测风云,蔡伦已经在宫里安然享乐二十多个年头,新上位的太子之子汉安帝调查自己祖母宋贵人的死因竟查到了蔡伦的头上,原来身为宦官的蔡伦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差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先帝在位时,宫里为谋得继承权明争暗斗打的不可开交,而当时他的祖母自然而然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蔡伦参与的逼迫下,最后宋贵人不堪屈辱服毒自尽,这件事也成为了汉安帝的心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汉安帝在继位后才第一时间想到当年祖母离奇的死亡,但他也没想到竟然刚好能查到宦官蔡伦身上。

眼看着证据确凿蔡伦自知无力反驳,但他也不愿意屈认罪,于是服毒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蔡伦死后,汉安帝收回了他的爵位和封地,留给他的只有宦官、罪人的身份。

在后世中,随着造纸术的普及人们对这位改良造纸术的英雄越发的敬佩,这也形成了他给大家留下的好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起这些名人的“污点”,课本上也有很多我们误解的“恶人”,比如秦始皇在许多人眼中的形象是暴君,滥杀无辜、焚书坑儒,施以酷刑。

但秦始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残暴,统一疆土、统一度量衡这一壮举值得被后世歌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焚书坑儒中大部分死去的也都是些坑蒙拐骗的术士,秦朝的社会也非常稳定,在秦始皇统治时期繁荣昌盛,一片祥和。

通过课本中的文献你会发现历史中记载的秦始皇大多奢靡享乐,这其实也有古人写文章时内心的主观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不过课本上的内容大多都是美好的,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算是那些“心口不一”的名人,也都曾做出过很多贡献,在课本呈现的内容之外,这些名人的事迹也应该也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消息来源:
【1】京报网:2023-5-30 发布的《写出《悯农》的李绅为何会成了奢靡之人,被刘禹锡用“司空见惯”来讽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匡衡、匡昌 百度百科 人物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中国少年国学院:2015-07-27 发布的 《宦官干政的始作俑者蔡伦》
蔡伦 百度百科 个人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