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显示,目前我国近岸海域海水盐度、溶解氧、酸碱度和化学需氧量无明显变化,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有所下降,浮游动植物、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总体保持稳定。受全球变暖影响,2023年夏季,我国近海表层水温较常年偏高0.8摄氏度,处于有观测记录以来高位。

珊瑚礁、海草床、滨海盐沼、红树林生态系统状况以优良为主。造礁石珊瑚种类占世界已发现总数的40%,珊瑚礁鱼类近600种。2023年,各监测区域活珊瑚覆盖率较2020年有所增加,生物群落结构总体保持稳定。

近岸海域海草床分布面积约107平方千米。2023年,监测区域海草盖度较2020年有所增加,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总体适宜海草生长。

滨海盐沼总面积约1132平方千米。2023年,各监测区域盐沼植被生长状态较好,大型底栖动物密度较2020年有所增加,沉积环境适宜植被生长。互花米草入侵是当前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我国红树林总面积292.09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2023年,监测区域红树林生态状况均为优良。

黄河口、长江口、珠江口生态状况总体稳定,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沉积环境良好。黄河口富营养化面积较上年有所减少,长江口多次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稳定向好。

莱州湾、胶州湾、象山港、乐清湾和大亚湾生态状况总体稳定,水体环境有所改善,沉积环境良好。海岛生态状况稳中有升,64.5%的监测海岛状况优良。

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赤潮、绿潮、海洋低氧、海岸侵蚀等灾害问题依然存在。2023年,共发现赤潮46次,黄海浒苔绿潮最大覆盖面积998平方千米,发现局地生物暴发事件5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72毫米。河口低氧、海岸侵蚀在局部区域较为突出。

据了解,我国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15万平方千米,保护海域9.33万平方千米,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近1680千米,滨海湿地超过75万亩。

(扫描下载)

2023年北海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北海区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部分区域生态状况有所改善,生态保护初见成效。北海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等种类组成和多样性指数均处于稳定状态,生境状况无明显变化,局部海域呈富营养化状态。海草床生态系统状况为优良,盐沼生态系统状况为中等及以上,河口和海湾生态系统状况基本稳定。黄河口、辽河口等典型生态系统状况持续向好,西太平洋斑海豹等珍稀濒危生物种群逐步恢复,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2023年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均较2022年有所减少,绿潮和局地性生物暴发等生态问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北海局会同沿海各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综合利用卫星、无人机、船舶、浮标、雷达等监测手段,建立了“天-空-海-岸”四位一体的预警监测体系,完成8大类、36项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全面完成黄河口、渤海湾和曹妃甸海草床等 68个海洋典型生态系统的监测、评价和预警工作,基本摸清北海区海洋生态系统分布格局,逐步掌握典型生态系统现状和演变趋势,有效应对海洋生态风险和问题,为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扫描下载)

2023年东海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 年,东海区海洋生态基本状况稳中趋好,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保持稳定,水体富营养化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典型生态系统状况保持稳定,调查监测的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状况中等,红树林生态系统状况总体优良,东山珊瑚礁生态系统状况优良,泥质海岸滩面总体稳定,砂质海岸资源禀赋和承灾能力较好,河口和海湾生态系统状况基本稳定。此外,海洋生态灾害仍需重点关注,赤潮发现次数与近 6 年的均值基本持平,累计面积有所下降;浒苔绿潮最大覆盖面积年际波动变化较大;马尾藻爆发的最大覆盖面积较 2022 年明显下降;长江口邻近海域依然存在季节性低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描下载)

2023年山东省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山东省海洋生态状况总体良好。水环境状况持续改善局部海域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及氮磷比失衡现象;沉积物类型以粉砂为主,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监测到浮游植物96种、浮游动物94种、大型底栖生物251种、潮间带生物88种、鱼卵20种、仔稚鱼13种、游泳动物79种,海洋生物种类丰富,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总体稳定;河口、海湾、海草床、海藻场、盐沼、牡蛎礁、海岛、砂质海岸、泥质海岸等9大类典型生态系统稳定发展;赤潮累计暴发2次,较往年明显偏低;黄海浒苔绿潮连续17年暴发,登滩量较上年减少了93%;互花米草入侵得到有效治理,清除率超过85%;海水入侵和滨海土壤盐渍化状况总体呈稳定或缓解趋势;局地性灾害生物暴发1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描下载)

2023年江苏省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江苏开展了66个站位的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7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调查,2个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以及浒苔绿潮、赤潮、海岸侵蚀等预警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23年,江苏海洋生态状况稳中趋好,典型生态系统总体稳定。近年来,江苏近岸海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有所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稳定。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总体良好,富营养化水平呈波动降低,沉积物质量良好并保持稳定。重点监测的盐沼、河口、泥质海岸和砂质海岸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状况总体稳定,滨海盐沼碳汇资源丰富。互花米草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描下载)

2023年广西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五年来,广西持续开展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及预警监测、海洋灾害预警监测,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能力不断提升。监测区域覆盖广西近岸海域,综合地面调查采样、海上作业、水下观测、遥感监测和无人机航测等手段,建立形成了符合海洋生态保护和管理实际需求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体系。2023年,开展了182个站位的近海生态趋势性调查监测,8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分布区域的现状调查,8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分布区域的预警监测,以及3个高风险区的赤潮早期预警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近五年来,广西海洋生态基础状况总体稳定。2023年,广西珊瑚礁、海草床和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状况总体优良。本年度无赤潮等生物异常暴发现象;重点区域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控制;海平面较上年有所下降,低于全国海平面上升速率;监测岸段海岸侵蚀现象依然存在。海洋生态修复工作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扫描下载)

2023年上海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本市海洋生态基本状况总体稳定,海域富营养化主要集中在长江口近岸和杭州湾北岸,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为优。重点监测的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状况较为稳定,泥质海岸、淡水湿地和海岛生态系统状况良好。海洋生态灾害与风险仍需关注。

  • 信息来源:综合自自然资源部及各地官网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