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人们取名字时都有很大的讲究。既要图个吉利,又要避开忌讳。
名字中带有“王”字就已经算是大忌,什么皇、帝之类的更是碰都不能碰的禁忌。
但是在我国历史上,却有三位狠人的名字里就有“王”字,他们都是何方神圣?
冯野王
第一个人是汉朝的一位名臣,姓冯,名野王。敢取这个名字,家中的势力肯定不一般。冯野王的家族是汉朝时的一个大家族,他们中有皇亲国戚,也有朝中大官。
冯野王的父亲冯奉世是汉元帝时的大将军,曾经多次带兵出征外族,立下赫赫战功。
他曾将羌族打得数十年不敢靠近汉朝一步。
当时曾传言,冯奉世将军一日在世,羌族人一日不敢与我大汉为敌。
当时的汉朝虽然强大,但是经常受到蛮夷之人的骚扰,导致边境的百姓生活得苦不堪言。
羌族就是一个典型,羌族士兵进攻汉朝边境,他们拆毁桥梁、残害性命,无恶不作。为此冯奉世领兵来此,将羌族杀得仓皇逃窜,斩杀羌族兵马近万人,缴获牛羊数万只。
冯奉世此战大胜,回到大殿被汉元帝亲自封为大汉左将军。
冯野王还有一个妹妹叫做冯媛,是汉元帝的宠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这位妹妹是他们家最猛的人,冯媛以勇猛忠君成为后世妃子们的传奇榜样。
一个后宫的妃子怎么会“勇猛”呢?这还要从她救了汉元帝说起。
这天,汉元帝带着妃子们来看野兽搏斗表演,场中有一只老虎正在和一头熊搏斗。
突然,这头熊好似生了灵智一般,转头朝着汉元帝这边冲来。古代没有现代这般坚固的隔离带,这头熊无人能挡,直奔汉元帝而来。
此时皇帝身边的妃子们都被吓得四散逃离,只有冯媛一人挡在汉元帝面前拦住了大熊,与大熊展开了“搏斗”。事后,大熊被赶来的侍卫们杀死。
从此之后,冯媛一战成名,在后宫之中的地位水涨船高,没有人敢惹她。
后来冯媛被封为昭仪。而冯野王能当上左冯翊,并不是因为他的妹妹。他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与才华当上的,并无弄虚作假。
但朝中有人提出异议,说冯氏家族已经有一位在后宫的娘娘,若是再将他哥哥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会被人认为有徇私之意。
汉元帝听后便放弃了任命。冯野王知道后有些失落,对父亲说:“别人家得势当官,我们家有能力却无法当官。”
汉元帝知道后深感惭愧,随即将冯野王任命为左冯翊。冯野王果然没有辜负皇上的信任,他在任期间,京畿地区一片祥和。
冯野王不光处理政事得心应手,他的文学造诣也不一般。虽然他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但是班固在《汉书》中记载,冯野王精通《诗经》,其作出的诗堪称当世名家。
顾野王
第二个名为顾野王。他本名并非野王,他的本名叫做顾体伦,因为他非常崇拜前文中的冯野王,故成年之后改名顾野王。顾野王字希冯,是取希望像冯野王之意。
顾野王是南梁的官员,他的祖父与父亲皆是南梁官员。
但是南朝国家的历史都不长,顾野王在朝为官时已是南梁末期。但他一个文官难以报效国家,只募得百名乡勇一同参战。
顾野王一生博学多才,不光文采斐然,他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占卜之术、古字解析也十分精通,笔墨丹青也被世人追捧,堪称南朝第一全才。
顾野王的儿时就非常出众,曾写过一篇《日赋》震惊文坛,流传到了今天。他长大之后所写文章更是精彩,现如今他有多篇散文存世。
顾野王不仅文学造诣出众,他的画也被人们追捧。虽然并没有几幅画存世,但是依然被人们视为瑰宝。
顾野王最为擅长画草虫,他曾有一幅草虫图流传于世。后来此图被宋朝的一位皇帝得到,此皇帝爱不释手,将其珍藏很久。
顾野王晚年时曾在吴江祖宅之地清修,不愿被任何人打扰。村里人每次路过他家门口,都要拜上一拜,认为顾野王已经成仙。
据此地的县志记载,本地人还曾称他为“喝潮大王”。据传说,顾野王隐居于此后,平日里并不出门,也不生火,众人甚至怀疑他已经老去。
但是顾野王却能每天早上坐在屋顶上,沐浴着阳光打坐,身上还被露水打湿了。天天如此,村民也打消了疑虑。
他的姿态赫然是他们心中神仙的模样,为此村民们对其成仙深信不疑。
古时候的吴江潮水汹涌,等到潮水上涨时节,经常会有田地房屋遭受损失,有时还会把人卷走,江边村庄的人们深受其害。有一年的潮季,潮水来得比往日都要凶猛,人们都很担心。
村民中有人提议:“要不我们去求一求顾公,看他能否救救我们。”村民都同意了这个办法,于是他们为顾野王塑造了一座泥像,放在顾野王的门前。
全村的村民都来为顾野王上香,向他祷告平安,但是顾野王并没有做出回应。
某天晚上,村民们又听到了潮水声,这说明一次大的浪潮就要来了。
村民们顾不上带什么东西,急忙带着老人和小孩向地势高的地方跑去。不多时,潮水就直奔村庄而来,村民们远远眺望,都十分悲伤。
若是这股潮水灌进来,恐怕整座村子都要淹没在水中,他们就只好背井离乡了。就在洪水即将上岸的那一刹那,人们听到顾野王屋里传来一声叹息。
随即他们看到顾野王打开了门,对着远方的潮水大喝一声,潮水就像被什么东西拦住了,随后就退去了。
村民见状都惊呆了,赶紧一起跪下向顾野王谢恩。
第二天一早,人们全都围在顾野王家门前,但是他们却没有看到顾野王在房顶上的身影。村长壮着胆子过去敲门,却发现门是虚掩着的,他一推门就开了。
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急忙来到屋内,发现顾野王已经坐化。
等到下葬的那一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为顾野王送行。事后,人们在顾野王的旧居为他修了一座顾公庙。
顾公庙历经近千年,唐朝、宋朝、明朝、清朝都有人为其修缮。
新中国成立初期,顾公庙被毁,但是幸好尊像被保留了下来,如今顾公庙已经重建。
顾野王还有个学生,名为虞世南,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顾野王还有个厉害的后人,名为顾炎武。
骆宾王
如果前两个都不熟悉的话,那这位肯定认识吧!骆宾王,唐代诗人,是脍炙人口的《咏鹅》的作者。
骆宾王年少出众,相传他七岁就会作诗,而这首《咏鹅》就是他七岁时候的作品。他与卢照邻等四人被称为“初唐四杰”,闻名于世。
但是骆宾王的结局并不是很好,只因他生错了时代。在唐高宗时期,骆宾王就被贬到了海边,所以他又被人戏称为骆临海。不久之后,武则天登基,建立武周,又将骆宾王贬官。
骆宾王在官场已经厌烦了,索性弃官不做,不再为朝廷效命。
在弃官不做后,他一身轻松,独自一人开始游山玩水,留下了不少与风景有关的诗。
这一天,骆宾王游至扬州,在游山玩水时被官差请到了徐敬业的府上。
徐敬业也就是徐世勣的孙子,骆宾王以为他要劝自己当官,准备回绝他。
其实徐敬业找他来是想让他写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因为他准备起兵造反,推翻武则天的统治。
之前徐敬业在军营里听说过骆宾王写檄文非常厉害,于是便派人将骆宾王请了过来。
骆宾王一听来兴趣了,马上拿笔为徐敬业写出了一篇《讨武曌檄》。
现在的学者都认为这篇骈文是骆宾王文章中的巅峰之作。
《讨武曌檄》的内容让士兵们群情激愤、斗志昂扬。连武则天本人看了这篇文章之后都夸赞不已。
武则天还曾经埋怨狄仁杰:“为什么此等人才没能为我所用?”
但是后来徐敬业的起义失败了,徐敬业被杀,骆宾王不知所踪。
有人说他被敌军给杀了,也有人说他被武则天抓走关在了后宫之中,还有人说他削发为僧,从此不再出世。
冯野王、顾野王、骆宾王,其实还有位殷野王,但是他不在我们片场所以就不说了。这三位都是在我国漫长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的人物,都有着不小的成就。
尽管名字中的王字可能让他们承受了不该承受的痛苦和罪恶,但他们并没有因为名字中的“王”而感到沉重不已,反而推动他们去获得更高的成就。
毕竟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