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淡忠奎 每经编辑:杨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座谈会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淡忠奎 摄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年,建强“产业集群”、深化“协同创新”成为重中之重。如何更好地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6月24日至28日,四川、重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联合开展推进成渝地区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并在成都召开座谈会。从重庆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西部(重庆)科学城先进数据中心、重庆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到四川的遂潼涪江创新创业创造中心、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和企业,代表们详细了解科技企业孵化、创投服务、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情况。

“要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川渝需要加强中试平台的协作共享、信息互通”“要打造川渝地区重点产业链发展平台,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在6月28日的座谈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代表们围绕调研期间的所见、所思,积极“问诊”成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协同创新,打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堵点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调研组在考察赛力斯凤凰工厂、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外,还专程考察西部(重庆)科学城先进数据中心、遂潼涪江创新创业创造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

“川渝两地在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以及创新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是趋同的。”全国人大代表,遂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会英谈到,川渝两地在跨区域、跨领域、上下游协同创新上,协同的需求都十分迫切。

以中试平台为例。一些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科技创新尝试成本较高,缺乏转化创新成果的中试熟化平台。遂宁在加快打造成渝“双圈”中试平台,而川渝两地也都建设了很多优质的中试平台。“川渝需要加强中试平台的协作共享、信息互通,在热门的环节上避免重复,在难点环节和关键环节上也避免出现空白。”刘会英说,这有利于发挥两地比较优势和系统集成优势,推动科技创新集成效益的发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锂资源与锂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淡忠奎 摄

近年来,川渝两省市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的态势,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水平的提升。根据两地科技部门介绍,目前重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7619家,同比增长19%。而四川有效高企数量、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7万家、2.29万亿元,亦保持较快增长。

不过,多位与会代表认为,这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高企数量整体偏少”“企业创新引领能力较弱”等。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建议,加快推动成渝地区提升科创企业发展能级,呼吁中电科、中国商飞等央企布局成渝,发挥科技型领军企业的关键作用。同时,在成渝地区高标准布局建设以“科创+产业”为内涵、产业和城市融合创新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协同培育成渝地区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群刚提出,接下来要全力推动高企“提质扩容”,强化省市县联动的高企培育机制,不断扩大储备企业群体、提升孵化链条效能、优化认定管理服务,力争“十四五”末全省高企数量超过2万家,数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区域联动,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在长安汽车两江智能工厂的总装车间,驶下生产线的智能新能源汽车,装载的电池就是来自280公里之外的宜宾;重庆大学在遂宁落子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

这样的场景已经越发常见。川渝两地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联动发展、优势互补的趋势不断显现。尤其是表现在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领域的联动,如电子信息产业全域配套率达80%以上。

在川渝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联合调研中,许多代表更是切身感受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发展的态势。“要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府参事曹清尧认为,汽车制造是川渝地区一个共同的传统优势产业,如重庆整车制造企业长安、赛力斯、长城等生产规模都在10万辆以上。但整体上成渝地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制约因素还在高新技术,要加大汽车高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大技术入股力度,鼓励科技成果共享,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从更大的层面来看,川渝两地也正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今年初,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发布了《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共列项目300个、总投资约3.6万亿元,包括实施现代化产业体系项目114个。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也将成为打造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材料4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动车专用动力锂电池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淡忠奎 摄

比如,宜宾锂电、绵阳巨星永磁、德阳航空航天燃机装备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项目,均对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注入新的动能。

“要打造川渝地区重点产业链发展平台,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技术创新需要时间积累,更需要形成一个产业环境与平台。”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安斌看来,川渝两地区完全可以在显示、汽车、电子信息,包括未来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产业方面的创新和产业投资等方面协同,并共同出台差别化政策引导与支持。

联合调研组强调,要总结运用好此次专题调研成果,会同有关部门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积极争取国家在深化区域协同创新、改革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