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参观三苏祠的东坡丹荔。受访者供图

“荔枝北移,东坡南迁。东坡先生注定要和荔枝一生结缘。从西蜀到岭南,荔枝是他的乡愁,更是他的乡味。”7月1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获悉,馆内唯一的“东坡丹荔”今年丰收在即。
  “这棵荔枝树,是东坡先生绵延千年的乡愁。今年长得特别好,我们计划7月4日开启采摘,邀请游客们免费品尝,共享‘家’的味道。”三苏祠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

大有来头的东坡丹荔 挂满了中国人的乡愁

  根据对东坡诗作的考证,公元1068年,苏东坡在眉山老家为父亲守孝三年后准备离乡,蔡子华等几位老乡为他在院子里种了一株荔枝,希望荔枝开花结果之时,他能荣归故里。
  22年后,已经53岁的苏东坡在距故乡千里之外的杭州任职,想起当年的约定仍念念不忘,写下《寄蔡子华》:“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
  “但令人遗憾的是,栽树一别,东坡先生再也没回过家。而那株荔枝也于上个世纪90年代衰死,900多年的守望终没能唤回东坡先生的归来。”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说,为了延续这份等待,三苏祠工作人员将枯死的树根挖起,打磨上漆就近陈列,并在原址补种一株,因与苏东坡的特殊渊源,这株新植的荔枝如今已成网红树。
  著名作家蒋蓝、著名词赋家何开四都对东坡丹荔赞不绝口。“古人抒怀时通常会用到一个具体的事物,而苏东坡用了种在家里的荔枝树。”蒋蓝说,“这首《寄蔡子华》,是苏东坡诗词中写得非常直白的一首,但感情流畅。用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故乡、对亲人无法割舍的情感。”
  “乡愁是一种圣洁的情怀,它代表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中国很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表现乡愁,苏东坡也书写了大量有关乡愁的诗词歌赋。”何开四说,苏东坡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有关乡愁的诗词歌赋,就是中国乡愁文化最基础、最典型的代表。”

有家何处不心安 荔枝让生活有了“乡味”

  据统计,苏东坡一生在黄州、惠州、儋州写过关于荔枝的诗词20首,其中在惠州写得最多。“宋朝的惠州还是蛮貊之邦、瘴疠之地。苏东坡被贬惠州时,年近六旬,北归无望。但一颗颗荔枝让他的生活有了味道,有生活就有家,有家何处不心安。”陈仲文说,“在东坡先生心中,荔枝已不单单是一种水果。从西蜀到岭南,荔枝是他的乡愁,更是他的乡味。他的洒脱,对荔枝产生了跨越千年的深远影响。也让三苏祠这棵荔枝树,显得意义非凡。”
  早在7年前,东坡丹荔首次大面积挂果时,就陆续有来自广东、浙江、湖北等地的苏氏后裔和苏学爱好者,希望认购这批东坡丹荔。有人甚至出价1000元一颗,三苏祠博物馆还专门开会讨论。“我们觉得,这些荔枝最有古意、最有诗意、最有深意,再高的价格都不能体现它的价值。”馆方决定,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应让更多人分享这份喜悦,让更多人尝到乡愁的味道。
  2017年以来,三苏祠已举办三场品东坡丹荔的活动。三苏祠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东坡丹荔计划于7月4日上午开摘。届时还将邀请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李昕升,带来“‘东坡荔枝记’——漫话荔枝古与今”的讲座。惠州市博物馆、惠州市旅游协会的嘉宾还会带着惠州的荔枝来到眉山,与大家分享。大家可以通过三苏祠博物馆发布的推文报名参加,免费品尝。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王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