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世纪,波斯先民在今日的伊朗南部山区异军突起。他们只用很短时间,就接连掀翻米底、吕底亚和新巴比伦帝国,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级霸主。
过去,人们总把这段传奇履历全都归结到居鲁士大帝身上。从而忽略掉波斯人的军事训练传统,以及随之而来的武德充沛气质。
古代印欧人的迁徙路线图
早在前9世纪,大批操伊朗系口语的印欧牧民西迁,成批进入伊朗高原腹地。其中既有在北部壮大的米底集团,也包括蜗居南方的小小波斯势力。只不过前者发迹较早,曾与当世霸主亚述人有过漫长战争。后者向来低调,一度只能靠为更强者充当附庸来换取生存空间。哪怕是后来的居鲁士大帝,身上也流淌着一半米底血统。
由于土地贫瘠、人口发展受限,波斯先民只能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军事领域。通过相当严格的规章制度,几乎将每个男性成员都训练成精英战士。其中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远非希罗多德等希腊历史学家记载的那样,只靠骑马、射箭和说真话来安身立命。
波斯第一个都城 帕萨尔加德复原图
根据学者色诺芬记载,波斯人自迁居到法尔斯山区后,便不再依仗游牧经济。相反,他们逐步发展出农业、大规模灌溉,以及非常发达的神庙与城市系统。许多成员也不再骑马作战,转而演变为出色的山地步兵。他们通常会按照年龄区别,划分为孩童、青年、壮年与老年群体。每个年龄段必须在相应的时间集合到指定地点,再集中投身于早期教育、武力训练、戍卫边境和管理社会事物等基本职责。
首先是在6-7岁左右的孩童时期,每个波斯男性已开始接受基础教育。除必要的身体锻炼外,主要通过年长者的叙述了解公平、公正等社会良俗。而且会像在军队服役那样,被明确告知哪些事情不能参与。同时要学会保持自我克制,拒绝对物资条件有过分追求,懂得尊重、服从年长群体指导。甚至连吃饭都要以各自的学习班为单位,而非回归家庭与父母进餐。
波斯男性从6-7岁起 就要训练如何使用弓箭和投枪
同时,这些波斯孩童会接受使用多种武器训练。科目包括搭弓射箭和投掷镖枪,还会根据本部落的生产方式差异选择是否骑马。日后横扫亚非拉三大洲的帝国军队,就是以这类人的后代充当铁杆核心。
其次是从16-17岁开始的青年阶段,大部分没有犯过严重错误的男丁开始强化各类生存技能。他们每晚留驻在城市外围的公共建筑区,充当保卫城邦的青年后备军。即便身份尊贵的王族也无法免俗,还必须在各方面表现更为优异。每隔几个月,便会有官方组织的大型狩猎+野外拉练。青年们会携带盾牌、2根投矛、短剑,背上全程所需的口粮,追随国王一起集体行动。
青年时代的波斯男性 经常靠狩猎+拉练强化军事技能
对古人而言,这类行为无异于组织军事演习。所有参与者都必须在清晨早起,通过追逐、围捕野兽来提高个体敏捷性与团体协同性。期间,队伍会以最快速度行进,学会如何在突然遭遇战斗时躲避箭矢与投枪。倘若遭遇大型猛兽袭击,就抱团抵御或当场展开反杀部署。除非有具体狩猎成果,则不被允许频繁进餐,乃至相当炸裂的两天只吃一顿粗糙便饭。
至于那些继续留守城市的青年,同样要花长时间磨炼自己的军事技艺。只是内容相对单调,几乎是自孩童时代就开始的射箭、投枪训练。为此,波斯人会定期组织公开竞技,让这批无法参与拉练的人展示技巧和勇气。每当出现成绩不错的优胜者,不仅本人会获得众筹奖励,当初教育他的师傅一样会获得民众赞赏。有时,他们要负责追捕犯罪或逃逸者,承担部落所在地的警察职能。如若王国面临重大危机,还能被成建制补充为前线士兵。
即便是王族成员 也要亲自带队参加狩猎拉练
接着,大部分波斯男性从25岁起进入壮年阶段。不仅要结婚组建家庭,还会有相当部分的精力投入农牧生产。但仍旧要像年轻时那样保持训练,以便强健体魄、锤炼服从意识,为本国军队充当真正主力。相比于初出茅庐的青年预备队,他们的装备已不限于进攻性武器和盾牌,还会配发能护住脖颈的优质胸甲。尤其是在成规模会战中,将被安排到队伍前几排承受较大冲击,掩护身后那些缺乏护具的后辈。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壮年期的波斯精英被挑选出来,充当教育青少年的师傅。尽管可能已过体力巅峰,仍可凭借丰富经验与阶层威望来指导后辈。他们会经常参与狩猎拉练,在不知不觉中被升格成军官群体。日后甚至有机会派驻远方,依靠封地赏赐成为构建帝国统治的中小贵族。
25-50岁之间 是波斯男性的壮年期
考虑到环境、饮食和医疗条件等因素,绝非每个波斯男丁都能活到50岁以上。因此,他们正式迈进人生的最后阶段--长者期。由于已不再需要从军奔赴前线,所以基本留守家中处理各种私人或公共事务。每当表决紧要事物,还得由这些人来集体商讨。例如用何等刑罚处置罪犯,又或是在法庭上分别充当诉讼人、辩护人和陪审团。此类决断往往能左右一个人的余生轨迹发展。
即便如此,长者期的波斯男性依然有可能参加军事行动。在居鲁士反对米底帝国的战争中,一度因兵力匮乏被攻破国境线,被迫撤退到都城帕萨尔加德。为了让后辈们无后顾之忧,全体长者重新拿起武器负责守城,以便青壮年都能随国王外出迎敌。最终,胜利的天秤倒向波斯,一个崭新的帝国就此冉冉升起。
波斯男性唯有超过50岁 才能告别军事化生活
正因如此,波斯士兵在创建帝国时期的表现相当抢眼。相比于周边的大部分对手,他们的作战技能更为丰富,既可以列阵搏杀、又会在远距离射箭发难。这与自小接受的军事训练密不可分,让单支分队就能有效应付多种状况。例如在某次整训中:
这位队长要他的队伍兵分两路,各自从相反的方向相互发动进攻。士兵们都身穿盔甲,手持轻型盾牌。其中有一半的人装备有粗壮的茴香木棒,另一半人根据命令只是去拣地上的土块,尽量使用这些土块。大家都准备好以后,那个队长便发出口令要投掷手先行投掷。投掷出去的东西飞快地打向对方的盾牌和盔甲,打到对方的腿上和护腿铠甲上。不过,当他们接近敌人时,就该轮到持木棒的士兵了。这些士兵进攻敌人的大腿和手脚。如果敌人掉头逃跑或者被打倒,他们就进攻敌人的后背和肩膀。接着,他们再来交换武器,由另一方来报仇,再来战胜他们。
不同年龄段的波斯士兵 装备和职责都有细微变化
当然,早期的波斯军队不乏结构性弱项。这主要是因为迁居山区,无法像先祖那般大量养马,造成骑兵比例极低。唯有少数王族能策马驰骋,但整体战力相当拉胯。直到米底帝国崩溃,大量军功贵族转投新主门下,才让他们的骑兵得以壮大。甚至于到后来,许多对手眼中的波斯精锐已几乎全由骑马武士组成。
此外,随着版图极速扩张,许多波斯男丁被永久派驻外省。其中的幸运儿能鸡犬升天,成为有财力购买马匹的贵族,但也在优渥环境中腐化堕落。另外一些人则努力构建移民社区,尽力维持故乡的淳朴作风,故而在帝国灭亡后依旧坚持了很长时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