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座城市和一家企业的相互成就,它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气质——对一流水准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置身联影集团总部,好像走进了大学校园:林荫路、宿舍楼、饭堂,还有满眼年轻的面孔。在上海嘉定成长13年,如今,这所“大学”要扩容了。“校园”旁边,一座更开阔的园区——联影集团旗下联影医疗二期正在建设中。二期项目总投资31.3亿元,预计明年年中投入使用。

这还只是联影集团扩容的一角。去年8月,集团与嘉定区签约,共同打造联影小镇。这将是一个以联影集团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小镇里有企业,有学校,有公寓,而占地面积将是集团总部的数十倍。

联影医疗二期效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影医疗二期效果图。

联影集团拥有联影医疗、联影微电子等7家控股子公司,研发全线医学影像与放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医疗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医疗芯片。

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说:“如果当年联影落户在任何其他城市,都不会有今天这么好的效果。”

“Made in Shanghai(上海制造)和Made in 其他地方,感觉是不一样的。”薛敏说起联影与上海的关系满是自豪。在他看来,上海的医疗资源丰富,有利于产学研医融合创新;上海国际化程度高,有利于吸引国际化人才。上海政府的办事高效规范、上海及周边的产业配套齐全、上海的各类专家水平高超……这些优势是培育一家世界级企业难得的资源,吸引了联影落户上海、深耕上海。联影医疗二期、联影小镇均着眼未来。通过这些项目,企业投资在上海,也是投票给上海——给上海向上的经济预期,给上海斑斓的未来图景。

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

如今,谈到上海的科技创新企业,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联影。这是一座城市和一家企业的相互成就,它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气质——对一流水准的追求。

事实上,联影集团是薛敏的第二次创业。他第一次创业是在1998年。那一年,他带着5人核心团队,从美国回到祖国,在深圳创办了一家专攻磁共振的公司——迈迪特。不到一年后,1999年春,迈迪特研制出中国首台1.5T超导磁共振,并在国内外装机,一举结束我国高场磁共振系统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但薛敏的这次创业有如流星,璀璨但短暂。当年迈迪特生产的磁共振内,谱仪、磁体、中央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均由外部采购。提供谱仪的那家公司后来被跨国巨头收购。迈迪特被切断了供货。缺少核心部件,公司走向终结。薛敏不得已将公司75%股权出售给西门子。薛敏本人则成为西门子的一名高管。

和西门子签约是在2001年11月10日,正巧是中国入世的那一天。20多年后,薛敏仍清晰地记得那个日子。后来,在联影集团的一本内部材料里,回顾迈迪特的创业史,有这样一段话:“迈迪特是那个充满激情的创业年代里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缩影。它如流星般的命运,带给行业的不只是痛惜,也引发了薛敏在内先行者的反思:掌握核心技术是民族品牌实现突围、掌控自主命运的根本。”

在西门子工作8年多后,2010年5月,薛敏辞去职务。他将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再次创业,这一次是在上海。当年8月,在上海的一场磁共振学术会议上,薛敏向世界宣布:一家尚没有名字的医疗设备公司即将成立,渴望全球顶尖人才加盟!

“团队的商业计划书没多少人相信的。”薛敏回忆当年时笑说,“PPT可能做得太大了。远景太大了,产品线太多了。”在这个PPT上,他们把未来公司定位在“世界级”。这是薛敏从西门子辞职后,用半年多思考的结果,要做就做最好。

上海相信了薛敏。他记得很清楚,2010年10月28日,他向上海市相关方面汇报了联影项目。次年春,联影在上海嘉定成立,联合出资人是上海市国资委。

立志世界水准的联影医疗果然没有让世界失望。刚出道,就一次性推出了十余款产品,有CT、有磁共振,有PET/CT、有X光,给市场带来极大冲击。而且这些产品一改过去国产医疗设备“看不得、摸不得、用不得”的刻板印象,单单外观就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联影医疗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影医疗产品。

薛敏说,公司从一开始就重视设计,请来了全球顶级设计公司做产品设计。但发现外部设计公司很难深入系统内部驱动整合创新。后来,公司内部成立了一个小规模设计团队,自己提出设计方案。在公司设计方案竞标中,内部团队和国际设计公司同台比拼。薛敏请了公司所有产品线负责人来盲审,投票结果竟然是公司内部小团队胜出。从那一天起,联影医疗决定,所有产品都自己设计。

联影医疗的创新产品率先撬开国内三甲医院大门,目前已入驻全国1000多家三甲医院,全国排名前10的医疗机构均为联影医疗用户。其中上海中山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大肿瘤医院等中国最顶尖医院重复采购联影医疗全线产品均超10台以上。

薛敏认为,产学研医融合创新生态是联影集团发展的动力之源。上海丰富的专家和医疗资源为集团提供了便利。集团与上海本地的中山医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等都有深度合作,所有的产品都要经过他们的检验,根据临床测试的反馈再调整、打磨。

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曾经讲过一次亲身经历。一天,他走进医院位于嘉定的创新研究院,进门看见几个年轻人,问第一个人,“你是哪里的?”,回答说“联影的”。问第二个人,也回答说“联影的”。直到问到第三个人,才是瑞金的。宁光总结说,瑞金医院和联影集团的产学研医融合创新已经到了难分彼此的程度。

从上海起步,联影医疗的设备已进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创新中心、圣心堂卡拉布里亚医院等高端临床和科研机构,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影医疗还牵手美国顶尖分子影像团队“探索者联盟”,把全身人体扫描的PET设备从构想变为现实,让人类第一次以肉眼清晰观测到药物注射后在人体血管内流动、扩散、最终被组织器官摄取并代谢的全过程。

美国一位医疗记者感叹:“我们都注意到了这家新公司,联影。在如此短时间内发展到如此规模,这太令人惊叹了。谁能告诉我它来自哪里?”

它来自上海,来自嘉定。在未来宜居宜业的联影小镇里,这座13岁的企业还在生长。

专家点评:

詹宇波(上海社会科学院西方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创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以来,上海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上海经济规模均高于其他各省,直到1978年其工业总产值仍占到全国总量的八分之一。改革开放后上海经济规模占全国比重有所下降,但一直保持为中国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

上海之所以能够维持其经济规模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发挥先发优势,率先实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这既包括20世纪90年代末响应全国压锭1000万的号召,对当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纺织业实施转型升级,也包括在2012年决定将宝钢部分生产线迁至湛江,吹响“腾笼换鸟”的号角。这些做法在当时都颇具争议,其前瞻性在多年后才得到验证。

2014年起,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在提升科技创新的原创性、引领性、战略性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无论是关键技术前沿领域,还是科技产业生态与集群,上海都对之做了精准研判和提前布局,由科技创新带来的新质生产力正在不断涌现。可以预计,在完成了由“建框架”向“强功能”跃升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激发的创新活力必将为上海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