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上曾有齐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间。

若问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处!

齐白石再传弟子、少白公子--汤发周齐白石诞辰150周年拍卖会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齐白石再传弟子、少白公子--汤发周齐白石诞辰150周年拍卖会视频

白石山堂是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全资子公司:是目前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一家书画院,全权负责齐白石文创、齐白石风尚等品牌的创立与发展致力于对齐白石书画、艺术、篆刻鉴定及拍卖等资产进行内容挖掘、体系梳理、产业推动、业态创新、价值观重现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基于齐白石文化艺术的产品创新平台的重要环节。各位藏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有请时任齐白石传人、齐良芷弟子、中国齐白石书画院院长、清华美院客座教授、网易集团官方形象代言人、特邀教研主任、北京画院及荣宝斋签约画家,齐白石书画大数据鉴定专家、上海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白石山堂文化传媒的首席运营官-汤发周先生曾听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顾问-刘曦林老师这样说道:齐白石衰年变法为近现代画史之美谈。但正如吴昌硕得任伯年启发历经数年才变得苍厚雄强起来,此中有渐变过程。

齐白石听陈师曾劝,弃八大冷逸一格,改画红花墨叶一派也不是一蹴而就。齐有诗言:“十载关门始变更”。据郎绍君考证,“十载”应指定居北京后的十年,即1919~1928年间,馆藏作品中有数十幅这变法期间作品,尤其几件1920年期间变法之始所画方幅作品最能见其思想轨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墨牡丹》 1919年 中国美术馆藏

其一为己未除夕(1920年2月19日)所作《黑牡丹》,潇洒若青藤,有长款曰:余自三游京华,画法大变,即能识画者多不认为老萍作也。譬之余与真吾弟三年不相见,一日逢一发秃齿没之人,不闻其声,几不认为真翁矣,真翁闻此言必能知余画。己未除夕,兄璜老萍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独虾》 中国美术馆藏

这显然是听陈师曾劝决心变法之作,当然也还不是他自称的 “红花墨叶” 派。两天之后,即庚申正月初二,又作《独虾》一幅,仍是简笔水墨作风。此画有款识二。

其一曰:

即“朱雪个画虾不见有”此古拙。濒生。

其二曰:

己未冬,余三游京华,将归湖南,胡鄂公劝其不必,以为余之篆刻及画人皆重之,归去湖南草间偷活何苦耶。况苦辛数十年,不可不有千古之思。多居京华四三年,中华贤豪长者必知世有萍翁,方不自负数十年之苦辛也。今余之老友罗三爷闻余只大有获利。庚申春余将再四进京,罗三爷以为余之利心不足。三公之见各异,未知孰是非也,因记之。庚申正月初二日,萍翁又记。

款识一,言与八大之差异,颇自负。

款识二,言 “三公之见各异,未知孰是非也" --是回家乡 “草间偷活”,还是长留北京作 “千古之思” ;是“大有获利”,还是“利心不足",显然当时有些彷徨,是否变法,如何变法与是否留京、能否获利纠缠在一起,有举棋不定的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吾友(竹)》1920年 中国美术馆藏

同年5月所作《竹子》,已较《独虾》粗肆狂放,但仍是明清以来简笔水墨一路。此画一题再题,有款识四,

其一曰:

余喜种竹,不喜画竹。因其平直,画之与世之画家自相雷同。平生除画山水点景小竹外,或画观世音菩萨紫竹林。画此粗竿大叶,方第一回,似不与寻常画家之胸中同一穿插也。时庚申五月廿五日,燕京又有战争,家山久闻兵乱,镫底作画,聊忘片刻之忧。白石老人并记。

其三曰:

吾友。余活人间将六十年,朋友无多。人非真君子,虽相往还,然中心终未许也。齐璜再记。

其二为诗稿,内有 “从今破笔全埋去" 句,还钤有 “哀人生之多艰” 朱文印。由以上三题,可见其变法之初,南北战争不息心忧之情,“朋友无多” 孤寂之境,埋去破笔变法之思,视竹为友胸中之志。颇有兴味的是,此番出版画册初次印出友人题跋,诗塘有罗惇曧,罗惇㬊兄弟题跋二,边跋有陈师曾题诗。

题跋一:

老人画笔多高趣,偶状琅琅便不同。闻道萧斋蔬食俭,盍收千亩在胸中。庚申九月,惇曧。

题跋二:

白石老人画极遒劲,由其胸次超旷,故能意气横生。此幅笔如屈铁,脱尽恒径,是其得意作也。庚申九月,惇㬊。

题跋三:

江路野梅丁野堂,齐翁出笔更荒唐。墨君编篱防狐犬,任公投竿钓汪洋。非芦非柳从人说,与可东坡亦咋舌。持此南唐铁钩锁,齐翁力可窥生铁。满堂寂历生昼寒,醉吟先生头发白。衡恪。

由此三跋,知齐白石变法之初,虽有人骂,亦得友人鼓励,至于如何变法,还是画家自己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墨荷水鸟》 1917年 中国美术馆藏

其实,变法是个自我与古人之间、自我与自我之间痛苦的拉锯战。馆藏齐白石丁巳 (1917年) 二进北京之作《墨荷水鸟》题识曰:“朱雪個、李复堂与余同趣,余之作画欲不似二者,固下笔难矣。"

1919年,序《老萍诗草》时说:“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又言:“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从此大变”。1920年,当为其大变之初,除前述三画外,还有同期同一风格的《蟹》、《墨荷》二画,皆简笔水墨,后者题 “青藤、雪个无此画法” ,由此看来,此二画与前述1920年三画典型地体现了变法之初他由“过于相似”到“似与不似之间”的演化,仍是八大冷逸一格,只是造型和笔墨繁简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墨荷》 中国美术馆藏

但庚申(1920年)三月十二日,于馆藏草虫册十二开之六《葡萄蝗虫》中题道:“此虫须对物写生,不仅形似,无论名家画匠不得大骂。” 由此题记和是册作风来看,不仅虫工,花亦工,甚至馆藏甲子 (1924年) 冬《草虫册》八开也与此相近,可证其变法之初在是否形似上亦仍灵活应变,但在造型上已有工简同纸之法,章法上已有平面构成之巧,已为齐家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 《葡萄蝗虫》 1920年 中国美术馆藏

那么齐白石自称的 “红花墨叶” 即浓墨重彩画风何时实现呢?

从馆藏有确切纪年的作品来看,有辛酉(1921年)之《茶花小鸟》、《宝缸荷花》,甲子(1924年)之《双蝶老少年》,丙寅(1926年)之《红梅墨蝶》,丁卯(1927年)之《风动秋荷》等,红花与墨叶、墨干、墨虫对照,色彩强烈,造型趋简,笔法渐劲健苍厚,已自成一格,至1930年代益加成熟,此方可称为大变之后典型的齐白石画风。(未完待续)

注:以上图文节选自讲座《少白公子趣说齐白石》 主讲人:汤发周

甲辰年 【龙年】编撰于华东上海齐白石书画院(上海浦东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